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玉柱院士是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前不久他应邀向我介绍了新疆油气勘探开发形势。他说,新疆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总面积达90万平方公里.建国50多年来,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经过了曲折的勘探历程,已发现70个油气田,其中大中型油气田有22个,累计探明油气储量33.8亿吨。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有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相配套的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2.
《世界石油工业》2007,14(5):83-83
印度是一个缺少油气资源的国家。至2006年底,印度探明石油储量为57亿bbl,比5年前只增加了9亿bbl.印度日产原油80.7万bbl。目前.印度已是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2006年.印度石油消费量日均达到约257万bbl。为了满足其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印度加大了对非洲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在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印度国有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近年同尼日利亚有关方面签订了协议.从而获得该国两个深水油区25年的开发权。  相似文献   

3.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一)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逐渐成熟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写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有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是搞好开发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石油开发地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8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62万亿立方米,1997年我国石油产量达16034万吨。预计到200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达到205-2.47亿吨,到2010年石油需求将达到2.93-4.68亿吨,届时我国石油产量预计为1.9-2.7亿吨。因此,在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应适当利用外国资源加大跨国勘探开发的力度,分享世界油气资源。同时要切实推行油气并举和开发、节约并重的方针,使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走资源节约型、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袁凌荣 《石化技术》2023,(4):98-100
对新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开发当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描述,深入分析了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策略,对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高效应用,以及我国石油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石油地质开发中应用新技术,能够提升开发效率、开发水平以及勘探精准度,为进一步发挥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开发中的应用效果,要提升地质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充分结合实践应用新技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实验地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决定联合发表如下公告:  相似文献   

7.
按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运工程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石油工程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是石油生产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全球石油供给日增长300000bbl,达到了86.08×10^6 bbl/d。经过几个月的削减,IEA(国际能源机构)将2008年全球的石油需求预测值提高到86.9×10^6 bbl,/d,高出上个月预测值80000bbl,/d。高油价导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石油需求降低,也刺激了石油开发经济性的提高和非OECD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加快.石油行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石油钻井装备稳定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石油装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0.
解放前俄国和苏联学者在新疆的石油地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受俄国政府派遣或支持,俄国的一些地质家开始到新疆进行地质调查。初期是纯地理性质的,涉及石油地质方面的内容很少。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路线踏勘为主,石油地质问题受到重视,对重要油苗区进行了描述和研究,最有成就的当推地质地理学家奥布鲁切夫。1935-1943年,苏联地质家在新疆进行路线性地质普查,石油是重点普查的矿产之一,积累了相当的资料,并钻探和开发了独山子油田。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油院校中青年科研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并不乐观的现状.提出其管理策略是:制定并落实合理的中青年石油科研人力发展规划;建立中青年石油科研人才类别的互补机制;建立能充分体现中青年人才价值的薪酬机制;建立中青年石油科研人才多阶梯晋升系列。其开发策略是:建立以中青年石油科研人员为主的学习型团队;加强能使中青年石油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中青年石油科研人员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培养与提高;注重开发中青年石油科研人力资源中的人才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石油多种经营与选择性开发刘胜旺(江汉油田八达集团预制厂)石油多种经营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重视选择性开发而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出现了低档次产品多、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占用大量资金、物资,从而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等状况,石油多种经营要加快发展就要有效...  相似文献   

13.
海工动态     
《中国海洋平台》2007,22(6):I0006-I0009
中海油100亿元打造深海石油开发专用设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日前计划投资100亿元打造深海石油开发专用设备,到2010年将推出国内首个深海石油钻井船。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旗舰,中海油油气田开发建设的整体能力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据中海油高层披露,国际上海外油田从开发到投产通常需要6~8年,而渤海海域的旅大10-1、旅大5-2、旅大4-2三个油田从发现到投产仅用了3年。据中海油高层透露,加快进军深海石油将是主要目标,今年将有5个项目投产,开发预计投资将达到36.5亿美元。而去年在渤海建立的第一个深海实验平台,将发挥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开发大西北”号角的劲吹.“西气东输”工程的胜利开工.送气成功,人们对我国大西北越来越关心,长期奋战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更是”心系大西北”——那里还有曾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战场。古代自汉代以来.四川自流井气田开采达2000多年的历史.近代清朝1907年开始(即20世纪初)在陕北开采石油,1939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在河西走廊发现老君庙油田,解放初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田。  相似文献   

15.
中石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中,都必须拥有深海石油钻井船,这是技术实力的标志。为此,中石油预计动用100亿元巨资打造深海石油开发专用设备,将在2010年推出首条深海石油钻井船。深海石油钻井船是高新技术的集成,设计和建造要有特色,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国际动态     
《中国石油》2009,(2):8-8
欧佩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减少0.2%,沙特阿拉伯今年将进一步削减石油产量,伊拉克启动第二轮油气田开发合同招标,俄罗斯去年石油产量同比下降0.7%,伊朗重新调整今年政府石油预算计划,美国计划增加战略石油储备1200万桶  相似文献   

17.
浅谈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与石油地质工作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多媒体计算机、超本系统、卫星通讯等先进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尽快建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及石油地质工作站已成为可能。论述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和石油地质工作站的研制思路,提出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和石油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8.
贾承造 《岩性油气藏》2007,19(1):I0001-I0001
《岩性油气藏》期刊创刊并与大家见面了,这不仅是本刊的大喜事,也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业界和石油地学界的一件好事,她的公开发行为石油勘探开发界的科技工作者增添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的舞台,表明了出版界和学术界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技术和石油地质理论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艺石 《石油知识》2010,(4):59-59
一、世界石油开发历程 20世纪早期的世界石油开发(逐步扩大增长阶段)自从1859年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以来.寻找石油的热潮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20.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590-590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与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特种油气藏》、《石油实验地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中国海上油气》、《钻井液与完井液》、《测井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外测井技术》、《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石油钻采工艺》、《断块油气田》、《油气储运》、《中国石油勘探》等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决定联合发表如下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