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结合我国的抗震规范,以一栋学校教学楼为例,利用SAP2000程序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综合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揭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采用静力非线性方法进行结构弹塑性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根据中国抗震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导出用于静力弹塑性计算的需求谱;建议合理的结构侧向加载方式;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应用SAP2000程序对一个六层的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将瞬时动力特征引入了Pushover分析中,揭示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瞬时动力特征表征结构从弹性、弹塑性到失效的全过程规律,分析了瞬时动力特征与结构的变形、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及结构失效之间的关系,表明该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现行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得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相对于传统的静力及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优点,以期进一步推广静力弹塑性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长军 《四川建筑》2006,26(Z1):119-12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响应计算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应用的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在介绍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应用状况;并通过分析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push-over分析方法,简要评述了它们的优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理论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清 《四川建筑》2005,25(6):64-66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响应计算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应用的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故在介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应用状况;并通过分析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push-over分析方法,简要评述了它们的优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多跨连续张弦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平面张弦梁结构形式.介绍了某雨棚多跨连续张弦梁结构的设计概况和结构体系选用,并对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根据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对该结构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静力弹塑性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Pushover分析可以从能力谱曲线、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分布及变形方面综合地对该类大跨度钢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它是实现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善东  刘深华  刘海涛  杨林 《浙江建筑》2010,27(7):27-29,42
为了研究复杂空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性能,对静力弹塑性分析中的4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找到适合复杂大跨空间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剪力墙塑性铰的分配和加载模式。利用Midas对某复杂大跨空间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对4种工况下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对复杂空间结构的非弹性行为做出可靠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关于EPDA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程序(push-over)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及基本原理,然后较详细介绍了2类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及有待完善的地方,最后指出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卞宏伟  高潮 《山西建筑》2014,(18):32-34
总结了弹塑性力学分析边值问题,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进行三维结构的静力分析,得出了结构的应力、位移等变化形式,体现了弹塑性分析在工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某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工业研发大楼为具有两个连接体的双塔连体建筑,属于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动力弹性时程分析以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考察塑性铰的发展机制,并针对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红涛  高军 《山西建筑》2008,34(11):304-306
通过对桥梁进行在不同烈度情况下的震害预测,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是进行静力计算,第二种是Pushover分析方法,对桥梁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并以桥墩顶点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角极限值来判别出桥梁破坏极限状态,最后采用具体算例对桥梁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4.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s have certain obvious advantages, that is, rapi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though prefabricated structures have been applied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most cases, these structures are suitable only for low‐rise build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igh‐rise buildings are nota\bly ra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ype of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called the modular‐prefabricated high‐rise 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diagonal braces. Based on the T30 building, which is a hotel building with 30 storeys above the grou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ailure mode, failure mechanism, and elastic–plastic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structure were studied via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design and analyses under various load cases and combin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with frequent earthquak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d elastic time‐history methods, and an analysis under rare earthquakes is performed via static elastic–plastic pushover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this kind of modular‐prefabricated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and the design method has been compiled into a design specification nam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Diagonal Bracing Joints.  相似文献   

15.
杨克家  张茂雨 《山西建筑》2010,36(18):54-55
分析发现通过迭代方法可以获得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结构弹塑性阶段能力曲线,该曲线与需求谱曲线相交,即可得到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性能,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由迭代次数决定。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冻结粉质粘土动静三轴试验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接针对采自青藏铁路工程中的粉质粘土,根据低温动、静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冻土的动强度与静强度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冻土的静强度和动强度均随负温降低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相应的静粘聚力、静内摩擦角和动粘聚力、动内摩擦角随负温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也如此;冻土的动强度随围压上升而增大;冻土的静力变形明显存在弹性、塑性两个不同性质的变形发展区,冻土的静强度在塑性变形区随围压上升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弹性变形区这一变化规律不明显,并且在塑性变形区冻土静强度增长缓慢且发生一定的塑性流动;冻土的动内摩擦角随振次增大显著减小,而动粘聚力随振次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云南某工程购物中心南区(钢框架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的限值;钢框架结构的塑性铰主要出现在梁端;绝大部分钢框架柱处于弹性,只有极少数钢框架柱出现了塑性铰,通过调整设计使得全部框架柱都不出现塑性铰。该工程的设计达到了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体系统非连续变形的弹性及弹塑性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刚性体、弹性体和弹塑性体组合多体系统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与分析,探讨接触界面的力学参数和材料强度参数对系统的变形、应力和接触应力以及塑性区的影响,得出十分有意义的结果与比较合理的结论.算例表明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作为一种新颖而强有力的数值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对一般的刚性体、弹性体和弹塑性体所构成的复杂的多体系统进行静、动力及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耦合数值分析与模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于海江  王爱琴  裴星洙 《工业建筑》2006,36(Z1):408-412
论述了利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和D值法计算结构刚度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在目前国内理论计算或者实际工程中较常用的是D值法,但是经过计算分析发现用D值法计算出来的刚度与实际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并且D值法只能计算出结构弹性阶段的刚度,而当结构进入塑性状态,结构退化之后的刚度以及屈服位移,D值法则无能为力。为了比较两种方法在计算结构反应方面的差异,对一算例建立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F模型具有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