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瑛莉  张秀萍 《酿酒科技》2009,(9):71-73,77
针对新天酒业玛河园区不同单产赤霞珠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酒质进行分析,对比其因单产不同而造成的葡萄酒在感官质量及技术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葡萄品种、生长在同一区域、相同酿造工艺条件下,不同单产赤霞珠所酿出的葡萄酒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产量低的园区所酿造出的酒在感官品评及各项关键技术指标上都表现出其明显的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含有极其复杂的物质,其中葡萄多酚对葡萄酒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葡萄多酚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酿酒葡萄成熟度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酿酒葡萄中葡萄多酚含量的测定值可以用于判断葡萄成熟度,对酿酒葡萄的适时采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262-267
多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葡萄酒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多酚作为一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其在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的存在受葡萄园海拔的影响。该文就海拔对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多酚物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人们谈论葡萄园海拔时,需要指出是绝对海拔还是相对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葡萄果实和相应葡萄酒中的花色苷、单宁、黄酮醇及白藜芦醇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以高海拔山地葡萄园有助于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但也面临诸多生产技术问题,例如,高海拔山地葡萄园田间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在增加,时常遭遇极端天气等。  相似文献   

4.
选用陕西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夏黑和酿酒品种爱格丽、嘉年华、玫瑰香为原料,酿制小容器起泡葡萄酒,并对不同品种葡萄酿造的起泡葡萄酒进行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感官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分析(QDA)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葡萄果实及起泡葡萄酒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食葡萄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酿酒葡萄品种,夏黑葡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最高,为(97.95±2.93) mg/g,5种起泡葡萄酒的基本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酿酒品种中嘉年华及鲜食品种里户太八号起泡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5种起泡葡萄酒共检测出香气物质50种,其中玫瑰香起泡葡萄酒香气物质种类最多(33种);QDA分析结果表明,爱格丽及夏黑起泡葡萄酒感官品质较佳,分别得分75.99分和81.80分。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玛纳斯县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试材,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的花色素苷、单宁和总酚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中多酚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2)赤霞珠与梅鹿特干红葡萄酒中的总花色素含量均随果实结果部位的提高而呈增加趋势.(3)供试四个品种葡萄酒中总酚与单宁含量均随果实结果部位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为了保证树体不同结果部位葡萄酒的质量,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并适当提高结果部位.  相似文献   

6.
葡萄多酚的保健作用及其在酿酒葡萄成熟度判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酒含有极其复杂的物质,其中葡萄多酚对葡萄酒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葡萄多酚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酿酒葡萄成熟度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酿酒葡萄中葡萄多酚含量的测定值可以用于判断葡萄成熟度,对酿酒葡萄的适时采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酶制剂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酒的健康和营养价值主要在于其含有来自葡萄原料的大量多酚物质.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使用果胶酶可提高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质和其他对健康有益的物质成分;使用尿素酶和溶茵酶可降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可能致癌的物质)和生物胺(引起过敏)的含量.讨论了果胶酶、尿素酶、溶菌酶等作为高科技生物酶工具,在葡萄酒酿造中对提升葡萄酒的营养品质和卫生健康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杨凌地区不同熟性红色酿酒葡萄丹非德、嘉年华、梅尔诺、黑比诺及赤霞珠为试验原料,基于酿酒葡萄在杨凌地区的抗病性表现及葡萄果实中多酚物质的测定结果,结合单品种酿造酒的感官分析、酚类物质的组分及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熟性红色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与酿酒特性,以期筛选出最适于杨凌气候条件的红色酿酒葡萄。结果表明,该地区种植的早熟性酿酒葡萄病害较轻,但其糖类化合物积累量很低,不利于高品质葡萄酒的酿造;虽受本地气候因素影响,中晚熟性酿酒葡萄病情指数高于早熟品种,但其糖及多酚类物质积累状况较好,葡萄酒的感官品质也优于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红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找出影响涩感的关键成分,为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改良及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的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将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分离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三部分,测定其总酚、总黄烷醇含量,采用SDS-PAGE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测得红葡萄酒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葡萄酒中不同组分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表现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SDS-PAGE及荧光光谱实验的结果显示高聚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强,单体酚与低聚物则因酒而异。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成分对涩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葡萄品种选择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改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而进行酚类物质的控制,特别是高聚物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葡萄与葡萄酒的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可以引起葡萄汁和葡萄酒的氧化,尤其是白葡萄酒,严重影响了葡萄酒的品质。本文总结了葡萄中多酚氧化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葡萄中的分布情况,并且揭示了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其引起氧化褐变的机制,同时介绍了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和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应用等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控制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引起的氧化褐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