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园林     
《园林》2016,(3):90-91
正城市群和组团型城市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程度等方面,组团型城市都可谓是典型的城市群。二者本质区别是:组团型城市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从单个城市孤立发展到多个城市一体化发展,是传统城市经济向现代城市经济转轨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虽然已经进入这一重要城市经济转型期,不同层次的城市群迅速形成,但受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统一市场的要求,建立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协调机制、投资协调机制、运行协调机制等,是当前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展望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初步探讨了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及信息化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认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由二产逐渐向三产演变,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条件,并从集中与分散、数量与质量两个角度分析世界城市的地域差异将越来越大,认为城市的区域化和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指出大城市的增长和城市群的继续出现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三大核心观点:①区域联盟发展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前景;②全球化的世界中各个城市的世界地位取决于城市区域的发展基础;③只有通过区域和谐联动才有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和等级结构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定量解读,特别是对长三角城市群边界、重心、结构的20年演变分析,得出"长三角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都体现出一种行政区经济影响在空间结构上的反映"的基本判断:继而展开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事件性统计分析,并指出2010上海世博会应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后提出从行政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是长三角发展的破题之作,也是区域未来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诉求,联盟、创新与转型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成长为Global Region 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苏强  韩玲 《城乡建设》2010,(10):33-34
城市群又称为城市集聚区、都市圈、大城市带等,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外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城市群是地域空间有关联,具有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该城市与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关联关系,形成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区域。本文分析国内外城市群演变的规律,对城市群发展不同阶段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城市群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甚至第三增长极的有力竞争者”一位业内权威专家说.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沿胶济铁路线,这8座城市组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城市链,城市链上各类经济园区形成了一条十分壮观的产业带。山东省省委书记张高丽表示:“要充分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半岛城市群崛起,这不仅是提升山东经济整体实力的需要,更是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半岛城市群要尽快发展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各区域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单元,城市群战略也是我国下阶段发展的重大部署与内容,“十二五”规划列出了21个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群的形成是城市问的各产业不断“分工与交易,实现产业关联效应、竞争效应、互补效应与学习效应,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过程,它不是近域地理范围内单体城市的简单叠加捆绑,更不应停留于规划与文件层面。  相似文献   

8.
“从河内、南宁、海口到珠三角将出现中越城市带,带内将形成珠三角国际城市群、南宁国际城市和河内国际城市。”日前完成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大南宁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简称《规划研究》)作出如是预测。  相似文献   

9.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湾区城市群往往成为一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头部区域,对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近代城市群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从网络整体、节点城市两个层面,对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进行综合研判,并对跨海通道的空间关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大湾区在整体格局、节点城市空间关系权重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大湾区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群空间关系改变显著,其影响模式与程度并不与设施距离构成简单线性关系,而是与湾区陆海空间架构、节点城市与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路网格局等要素存在复杂关联。本研究提出的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测度方法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湾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备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FDI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竞争力效应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城市成长最快、城市群效应最明显的地区之一。作为未来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提高城市群竞争力就成为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大湾区"热度尚未消退,"都市圈"概念席卷而来。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从强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到都市圈,从城市群到大湾区,中国城市格局正在发生第三次洗牌。从重工业为王到外向型经济崛起,东北重工业城市和沿海外贸城市先后崛起。如今,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到来,中国城市格  相似文献   

14.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城市规划》2019,43(9):37-42,8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实体,并从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测度城市群空间结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绩效的提高.未来空间规划应在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各城市协调发展、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0)
一些经济学家断言,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近年来,安徽也认识到城市群发展对区内经济的推动作用,分别在皖南、皖北和江淮之间这三个区域各形成了一个城市群,即皖江城市带、皖北城市群及合肥经济圈。但这样的城市群格局呈现出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对全省的影响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本文对如何发展安徽江淮城市群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瑛  张毅 《规划师》2006,22(12):18-21
随着经济转型、产业集聚、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日益临近和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作为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框架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岛应形成“三点布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海湾型城市形态,构筑包含生态间隔区的滨海生态体系和陆海一体的综合交通大骨架,形成多中心体系,并借助奥运会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港城互动的迅速扩张,使港口城市成为地区经济中心。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也从相互依存、共同扩张的互动,发展到相互制约、争夺资源的状况,而前者的迅速发展更是对城市的道路交通造成了很大困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组建大型城市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翠兰 《城乡建设》2002,(10):12-13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产物.在世界上现已形成一些大型城市群,如美国的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大东京都市带等;在我国,也正在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逐渐通过建立大型城市群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推出营建连接15个城市的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也计划在"十五"期间通过提升城市群竞争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与此同时,一个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规划"欲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9.
世界城市崛起的规律及上海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趋势是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崛起。所谓世界城市,在我国通常称国际化大都市,它是协调和控制全球经济活动的中枢,也是国际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我国已有4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此,探讨世界城市的崛起条件,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一、经济长波与世界城市的崛起 从世界城市形成的时间顺序分析,最早出现于西欧,而后扩散到北美,50年代以来又扩散到亚太地区(包括美国西海岸和东亚地区)。在上述三个时期中,分别形成伦敦、纽约和东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城市。显  相似文献   

20.
<正>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球化格局中的现代"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称"全球城市"(Global City),其中顶级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巧合的是,这三个世界城市都拥有世界级的股市,且之间恰好相隔八小时的时区,三个城市绕地球一周形成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世界股市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