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相地层横向变化大,等时对比困难,而前期岩相古地理编图尺度大,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要求,而且对重点区块高精度储层预测约束不够。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层序、16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块内,识别出数十个与小层单砂体相当的短期旋回层序,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地震岩性反演;以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为约束,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储集体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进行了速度反演、自然伽马反演、孔隙度反演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各种方法试验,寻找出一套适用、有效的砂岩储层预测技术。采用速度反演、辅以自然伽马反演有效地预测储层的有无;利用孔隙度繁衍和量化技术计算出储能系数,查明储层的厚薄和好坏。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重点区块“邛西—灌口”地区,有效地预测了须二段上部和中部的砂岩储层,分析该工区储层平面分布规律,指出了储层有利分布区,这为寻找新的含气区和天然气储量计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贵生  何鲤 《天然气工业》2005,25(10):21-23
文章对川西地区钻遇地层的岩性、电性及其组合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根据其特征及地震反射的结构和构形,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技术并参照Van Wagoner(1987)的层序等级和李思田(1992)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P.R.Vail领导的埃克森公司研究组(1987)为代表提出的Ⅰ型和Ⅱ型层序界面标志,对上三叠统层序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西上三叠统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划分方案,认为川西坳陷中段的须二段不等于坳陷南段的香二段,坳陷南段(平落坝)香二段对应于坳陷中段须三上段再次充填准层序组和须四下段,在白马、松华和大兴西仅相当于须三段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层序、16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块内,识别数十个与小层单砂体相当的短期旋回层序,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地震岩性反演,以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为约束,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预测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ch、T1f3、T2j2储层。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须二段储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为致密储层,根据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研究认识了该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结合自生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胶结物同位素地质温度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根据储层在压实过程中的原生孔隙损失规律、成岩矿物形成时期及其对孔隙度破坏的定量化统计、次生孔隙的定量化研究等,剖析了储层致密化进程。结果认为:须二段储层在侏罗纪前具较好孔隙度;中侏罗世末期,储层孔渗性变差,但仍能满足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储集条件;储层的致密化发生在晚侏罗世。产水层高孔低渗是因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产气层低孔高渗则是因次生孔较发育,孔缝连为一体所致。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宏观(孔渗参数)和微观(孔喉结构)静态参数的统计方法。但这类方法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跨区带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反映出其片面性。文章针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将储层环境因素(地层压力)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以参数的方式定量化融入储层评价中,结合储层的储与渗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适用于跨区带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对比评价,也可对新区储层储渗性能作出判别,为工程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 ch、T1f3、T1j2储层.  相似文献   

10.
川西上三叠统—侏罗系致密砂岩储集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东晓 《天然气工业》1999,19(B11):50-52
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到侏罗世时期由于被动沉降而使沉积物-经埋藏就随较重的载荷,经压实和成岩作用,加上受到侧向构造挤压作用,使该地区储层的成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油气储集系统-储集体。储集体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特殊产物,是川西坳陷致密砂岩的一种重要储集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进入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的新阶段,为了给该区勘探部署以及储量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了砂体分布、储层展布及成因和成藏机理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和认识包括:①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四位一体(测井、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井震"结合,建立了全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6大物源体系形成6大三角洲砂体;②在格架范围内以体系域为单元研究地层、砂体的展布特征,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并分析不同类型砂体、相同砂体不同部位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③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划分储层类型,对研究区内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加积式砂组中的高能河道为最高效的储层;④通过对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的解剖,针对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地质模型和实验装置,开展了气水置换的成藏模拟试验,认为致密砂岩圈闭的充注为脉冲式充注,充注完成后在致密砂体和高孔渗砂体之间,存在多个含水滞留区带,而储层物性的相对差异是能否聚气的关键。该成果对于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共存,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时空分布和富集.随着天然气勘探不断深入,沉积储层研究不仅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立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确定了前陆盆地对称型和不完全对称型结构层序地层样式及演化模式.四川盆地马...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长期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存在多种地层分区、划分方案和对比关系,为建立对须家河组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统一标准,对该组进行了详细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通过对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分别代表“须下盆”和“须上盆”两个成盆期次的两个超长期旋回层序,细分成5个分别对应须二段-须六段的长期旋回层序和17个中期旋回层序。在分析各次级构造单元须家河组层序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贯穿盆地东西向、南北向的等时地层格架,并对须家河组进行对比,发现地层格架中上超的超长期和长期层序界面具有很大的穿时性,而洪泛面具有良好等时性,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最重要标志。地层分布明显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条造山带非同步异方位逆冲推覆活动的控制,具有自盆地周边坳陷带向被坳陷带围绕的川中前陆隆起方向上超变薄的楔形充填特征。最后,建议废弃“香溪群”这一地层单元命名,使用沉积-层序划分方案作为对须家河组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统一标准,以符合地层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为大型内陆湖相盆地,沉积了一套北东向的沉积楔形体。根据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中建立了4个可全盆地对比的层序。各个层序的岩相,厚度和分布基本上一致:层序不整合边界上广泛分布粗粒的河道充填沉积物,反映河流通过侧向迁移,侵蚀和沉积作用来适应沉积基准面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川东北HBC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露头、岩心、岩性组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飞三段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划分,探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应用,讨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鲕滩展布特征,预测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位置.研究表明:飞三段是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的一部分组成,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不少于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对鲕滩储层的展布控制作用最为显著,鲕滩具有多期次,呈透镜状由北西向南东叠置连片展布,其发育层序逐渐变晚;鲕滩主要发育于中期层序MSC2,构造西北翼为早期鲕滩发育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Һ���(T3x)��������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川西坳陷家河组(T3x)上、下盆结构性沉积重建,控制生储盖层发育和早期非构造圈闭。持续生烃和压实封闭是普遍超压的主因,现代地压状况是晚期构造改造的结果。须三段厚大生烃泥岩作为压力封隔,须二砂岩段可能蕴藏很大资源。本文建立了川西坳陷T3x成藏理论特征基础,用来预测气藏规模(Dg):Dg≈f(,E,d),f(S^FU!),突出早期聚集与晚期构造相结合。主要矛盾是T3x储层普遍超致密化,关键在于晚期背斜的造缝能力。由于地史 中成藏、僵滞、重组等关系非常复杂,找到T3x大储量气田要下大功夫,必须在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两个方面都有实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川中地区钻井岩心样品中黏土矿物进行X-衍射分析、岩心铸体测试及电镜扫描微观图像观察,进而对研究区黏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及其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成因以及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川中地区绿泥石主要为三八面体铁—镁过渡型偏富铁绿泥石,呈包膜或孔隙衬里出现,多形成于中成岩阶段,并与富铁沉积环境有关。研究区绿泥石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绿泥石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集层孔渗性有重要的影响,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而且降低了自生石英与孔隙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使砂岩中的孔隙得以保存。图5表1参25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致密砂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但其形成机理仍不十分明确。选取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3块样品,通过配制与地层有机酸组分相近的反应液,设计5种温压条件进行溶蚀模拟实验,得到以下4点认识:(1)随温压条件升高,反应溶液中K、Na离子浓度不断增加,Ca、Mg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Al离子浓度明显降低;(2)反应产生少量石英和大量高岭石等新矿物,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大量溶蚀孔隙,增加孔隙度,改善了孔隙结构;(3)相同温压条件下,长石岩屑砂岩比长石石英砂岩溶蚀率高,高温压条件下(180 ℃,53 MPa),砂岩样品的溶蚀率大幅增加;(4)溶蚀实验结果为重建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成岩、孔隙演化序列,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长石等在高温压条件下快速溶蚀是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的成因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砂岩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历史,探讨了川西北异常高压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集层孔隙演化的特征,指出次生孔隙的主要发育时期在J_2中期—J_3中期,并结合天然气性质和油气生成、运移规律阐明了砂岩储集层的致密性和非均质性以及异常高压的形成、保存条件,提出今后勘探该区应注意寻找裂缝和次生孔隙发育的地层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