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R22地源热泵机组单螺杆压缩机循环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天津市一实际地下耦合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在对所采用的地源热泵机组中的单螺杆压缩机产品样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拟合出了单螺杆压缩机运行的输气系数和绝热效率与压缩比之间的关系式,并与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相比较,结果表明单螺杆压缩机可获得较高的输气系数;同时分析了不同工作温度对单螺杆压缩机循环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单螺杆热泵系统数值模拟和运行特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冬夏两季运行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天津某小区一地源热泵工程,在分析单螺杆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及总效率对压缩机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工况进行求解,发现机组运行性能夏季比冬季好;分析了冬、夏季典型运行日机组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以及冬、夏季性能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同时发现冬、夏两季土壤的吸、排热负荷差值比设计值大。  相似文献   

3.
地下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包括工程钻孔问题、注浆过程等方面,其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在该系统的设计、施工中,对实际工程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地区典型民用住宅建筑为例,对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利用TRNSYS软件,建立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系统仿真模型和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系统仿真模型,对2种系统的蒸发器进出水温度、热泵机组COP,及热网加热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系统相比地源热泵与热网互补供暖系统的平均出水温度提高了50.41%;平均进水温度提高了53.08%;平均COP由3.167增加到4.65;热网运行时间由1540h增加到2032h;热网供暖季的平均换热量由114566.62kJ/h减少到101257.27kJ/h。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验的方法,分析了3口90m井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热泵机组供热性能、毛细管辐射板供热能力、辐射板加热层温度、地板表面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变化特性.经过研究,得出了上海松江区大学城区域的地质条件下,热泵机组供暖期间,最大单位井深换热量78W/m.地源热泵机组提供28~35℃的低温热水时的COP值与制取40~50℃热水相比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室内采用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时,当进水平均温度37.5℃时,最大换热量达到了3512W(171W/m2),与进水平均温度29℃相比,其最大换热量增加了66.7%;另外,室内竖向空气存在明显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6.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源热泵试验装置及测试装置的建设过程与冬季运行试验.分析了冬季地源热泵试验的有关数据.得到热泵运行前后土壤不同深度温度,地下5m以下土壤初始温度基本稳定在15.5~17.5℃,启动2h后地下50m土壤温度由运行前的17.2℃下降为12℃左右.地下土壤温度的恢复比开机运行时温度降低速度要慢.进出地下埋管的水温分别为6~8℃和9~11℃,温差一般为2~5.5℃.热泵供水温度为43~48℃,回水温度一般在39~43℃之间.温差一般为2~4℃.单位管长换热量在25~45W/m之间.机组平均COP为4.0,系统平均COP为2.3.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在竖直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方面的研究:改进和深化了现有的地热换热器传热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求得有关地热换热器传热的三个重要问题的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热换热器设计和模拟计算软件“地热之星”;研制了测定深层岩土热物性的方法和仪器;开发了相关的施工技术、配件和设备;同时进行了埋管式地源热泵供热空调技术的工程应用和推广。实践表明,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是实现建筑供热和空调节能的有效和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易新  刘宪英 《流体机械》2002,30(8):45-49,36
针对不同输入和输出变量建立了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埋管换热进行模拟计算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当一致,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地源热泵地下环路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地热换热器的形式,提出了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地下环路循环泵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开黎  王如竹  于立强 《流体机械》2001,29(9):57-60,53
论述了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性能同土壤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法利用所建理论模型对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制作的试验台上进行了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加热性能试验.定流量循环加热热水时,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比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加热速度快3.4倍,集热器效率提高了1倍多.太阳能热泵直流式加热热水时,热水出口温度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系统能效比随热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热泵蒸发温度与热水入口温度越高,产生适宜出口温度的热水流量调节范围越大,出口温度相同时则系统能效比越高;太阳能热泵具有即时供热水功能.太阳能热泵热水器采用循环式加热比直流式加热耗时更短,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9):12-15
对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转子啮合间隙、内容积比、注油量以及吸气流速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性能随间隙、内容积比、注油量、流速等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运行范围内,啮合间隙增加0.01~0.02mm,性能下降1.5%~3%;制冷工况下内容积比选在2.6、吸气流速在9m/s时,压缩机能够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回油量达到吸气质量流量的3%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成的太阳能-地热能综合利用多功能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与交替供暖运行特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联合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日间系统运行效率,且U型埋管可作为热源缓冲体自动储存日间富余太阳能,以改善夜间运行效率,联合运行测试期内太阳能与地热能热源的承担比例为43.3%:50.2%;交替运行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前提下有效恢复埋管周围土壤温度,从而可提高太阳能与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整个供暖测试期内,地源热泵与日间太阳能热泵的平均COP分别为2.37、2.72,对应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昼夜交替运行模式及太阳能-U型埋管补热交替运行模式的平均COP分别为2.69、2.65及2.56.  相似文献   

15.
严心浩  余林明  饶勇 《流体机械》2007,35(12):32-34,42
大型电站锅炉单螺杆泵并列运行方式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能耗水平、磨损速度以及运行可靠性等几个因素.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说明,由于内部泄漏量的存在,较高出口压力的单螺杆泵并列数量越多,能耗越高,磨损越快.这一结果对同类型设备运行方式的确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直热式空气源CO2热泵热水器系统,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空气源CO2热泵热水器系统,其系统能效系数(COPh)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以及流量对系统COPh、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调节热泵热水器系统低温热源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可改善系统COPh,提高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  相似文献   

17.
混流泵瞬态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介绍了适用于水泵瞬态试验的设备,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通过对一台蜗壳式混流泵的试验,给出了水泵开机过程,关机过程和瞬时调阀过程的特性曲线,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为进一步进行水泵态瞬态特性理论研究和进行适合于瞬态工况工作的水泵的设计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