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相似原理进行了钢水中间包流场水力模型实验。采用"刺激-响应"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结构中间包的RTD曲线,计算出了中间包各流钢水的滞止时间、峰值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和死区体积等数值,并据此分析和优化了中间包的内部结构。通过增加冲击区的体积,同时在两侧开2个导流口,改善了十二流T-型中间包流场,提高了其冶金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用水模拟钢液研究中间包内的钢水流动特征,通过测定模型中间包内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计算其平均停留时间及死区、活塞区和混合区的体积。试验表明,经过改进的中间包,其最短停留时间由17s增加到33s,死区体积比则由12.68%降低到7.64%,优化了中间包内的流场。  相似文献   

3.
刘金刚  颜慧成  刘浏  王新华 《钢铁》2004,39(Z1):491-497
通过对在矩形中间包内无控流条件、湍流抑制器、挡墙与湍流抑制器组合三类情况下的水模型实验,对比RTD曲线、去夹杂量和流线实验的结果得知无控流条件和湍流抑制器对于流场和夹杂物的去除均作用很小;湍流抑制器与上、下挡墙组合使用时,其流场和夹杂物去除效果明显提高,比单独使用挡墙情况稍好;挡墙与湍流抑制器组合使用时,上、下挡墙水平距离加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依据相似原理利用水模型试验测定了20 t 3流T形中间包不同试验方案下的RTD曲线,通过分析各方案的RTD曲线和混合模型计算结果,得出中间包挡墙最佳优化方案;优化后中间包钢液混匀时间由近250 s降低至约100 s,平均停留时间由500 s以上提高到1 000 s以上,包内死区体积比由近60%降至约20%,实测各流钢液温度差由5.33℃降至1.17℃,50μm以上铸坯大型夹杂物均不超过6.5 mg/10 kg;钢中小粒径夹杂物尺寸基本不超过6μm。生产实践表明,中间包新挡墙设置有利于均匀钢液温度以及增大夹杂物碰撞上浮去除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了非对称中间包的流场和流动分布。实验通过在中间包模型内加挡渣堰、“V”型挡墙及“U”型挡墙,并调整挡墙上开孔的倾角和位置来控制流体流动的方式,从而使流场得以改善,满足生产和实际要求,保证连铸机的正常操作和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钢厂八流小方坯中间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厂使用的中间包结构不合理,近流有短路流出现,且各流差异较大,不利于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不利于提高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通过改变挡墙孔高和坝高,分析了4种不同组合方案,并逐一进行流场分析,经过比较得出最佳中间包结构,消除了近流的短路流,即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和去除,同时也保证了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六流方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水模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六流方坯连铸中间包水模实验,研究了不同控流装置对其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笔者提出的多流中间包流动特性分析模型及各流流动特性一致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带横墙和不带横墙的“V”型挡墙均能明显改善各流流动特性的一致性,与不带横墙的“V”型挡墙组合挡坝的数量、高度均对流动特性有影响,在较优的“V”型挡墙与挡坝组合控流装置基础上加入抑湍器后控流效果更佳。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的问题,以某钢厂五流对称150 mm×150 mm方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原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控流装置对中间包内流场的影响,并得到最优的挡墙结构。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存在停留时间短,死区比例大,持续流动的钢液对中间包包壁冲刷侵蚀的问题;采用优化后的U型挡墙后,停留时间延长了257.11s,死区比例减小27.31%,且各水口均匀性明显改善。现场试验发现:中间包优化后T[O]含量降低45.81%,大颗粒夹杂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孙束 《炼钢》1995,11(5):16-20
利用数模对新设计的六流小方坯连铸机中间包三维流场、浓度场、温度场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挡墙结构,使中间包钢水流动合理,温度分布均匀。6个水口的钢水测量平均停留时间和钢水温度的计算值分别是480s、378s、417s和1549℃、1547℃、1542℃,与实际使用后的测量值非常接近。解决了六流中间包浇注过程中1、6流温度偏低,容易堵塞水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4流中间包流体流动的物理模型,通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研究不同的控流装置组成的中间包结构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优化中间包流场降低铸坯夹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根据安钢三炼钢条件进行的钢水中间包流场水力模型实验及其应用。通过研究确定了中间挡墙的适宜高度和安装位置。由于钢水流场的优化,铸坯的夹杂缺陷得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板坯连铸机中间包流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胤  刁国田 《炼钢》1995,11(2):44-48
运用三维流场软件包对太钢连铸机中间包内的流场分布进行研究。从钢水流动说明太钢中间包的设计方案对于实际生产比较合理,有利于钢水温度和浓度均匀,并对钢中夹杂物的形成和上浮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郝忠 《河南冶金》2012,20(3):13-15,47
利用数值模拟对宣钢十二机十二流连铸机中间包的三维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优化出了最佳控流装置。应用结果显示,采用优化结构后的中间包,流场明显改善,各流的流动特性趋于一致,高温钢液对第6流塞棒的冲击减轻,各流最大温差由优化前的10 K降低为优化后的4 K。且连浇时间由优化前的20 h延长到26 h。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王进 《钢铁》1995,30(6):22-26
对马钢二钢厂小方坯中间包内钢水流动的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模研究。现有中间包钢水出口处,3、4铸流间温度差4.9℃,钢水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222.64s和356.59s,相差133.95s;若采用等离子枪加热,温度差将增大到10.1℃。通过对中间包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使铸注温度差降到2.3℃;钢水平均停留时间也较均匀,分别是520.1s和551.3s,仅相差31.2s。  相似文献   

15.
米源 《河南冶金》2006,14(Z2):1-3
通过水模型实验对连铸机结晶器内钢水流场进行研究,模拟两种倾角水口(侧孔向下15度和向下5度),在5种不同的结晶器断面上和5种不同的水口通钢量条件下的结晶器流场,以获得流场流动状况及变化过程,根据模拟的流场流动状况来确定不同的断面的最佳流场的通钢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五流T型中间包流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文圣 《河南冶金》2006,14(Z2):31-35
本课题依据相似原理,用"刺激-响应"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工况下的RTD曲线,从而计算中间包各流钢水的停留时间、温度分布、夹杂物的去除率等指标,确定新挡墙的设计方案.然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测定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差、取样分析夹杂物,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连铸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状态,通过对不同水模实验方案的对比,分析了中间包流场分布,最终确定了最佳的中间包结构,该结构用于唐钢薄板坯连铸中间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水力学模拟对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3种不同气幕挡墙形式下的包内流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吹气量(28L/h)时,气幕挡墙置于中间包端部(方案一),在气幕的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回流区域,延长了钢液的平均停留时间,采用该方案时中间包内死区比例为18.5%;气幕挡墙置于中间包墙坝之间(方案二),也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回流区,增加了钢液间的混合和夹杂物的去除,中间包内死区最小为17.4%,为三种方案之最优;气幕挡墙置于中间包挡墙之前(方案三),气幕挡墙并未形成有效的气幕,中间包内部流体未得到充分混匀,出现27.5%的较大的死区。  相似文献   

19.
MYF型连铸机用中间包的流场测试和优化的水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有预  柳绮年 《钢铁研究》1998,(6):22-24,46
对MYF型四流中间包的水模流动测试表明:包内各流股的流动特性值在较大的差异,对浇铸构成不利的影响。控流后,明显改善了中间包的流场条件,为现场提供了中间包控流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