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建筑学中的“风土”话语置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3个建筑学转向之中进行论述。通过这样的论述,一方面拓展“风土”话语的建筑历史理论含义——从传统和历史风土向当代城市风土的转化;另一方面则试图以“风土”话语为例说明:建筑学内涵与外延的动态变化不仅意味着“外延”的不断拓展,而且需要批判性地重新回到“内涵”的迂回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青年建筑师     
张斌  柳亦春 《时代建筑》2003,(4):128-129
Bemard Khoury1968年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曾获罗德岛设计学校美学学士、建筑学学士及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头衔。作为“贝鲁特飞行建筑”事务所的创办人之一,他本人也热衷于家具设计。1993年出版的“进化的疤痕”对于恢复与更新贝鲁特毁于战火的建筑提出建议,曾在贝鲁特的美国大学教建筑学,并在欧美一些知名学院机构授课,其作品介绍见诸于世界各地众多专业杂志。目前他在贝鲁特及纽约开业,正负责柏林Pfefferberg综合楼的改建及加建项目。  相似文献   

3.
将建筑学中的“风土”话语置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3个建筑学转向之中进行论述。通过这样的论述,一方面拓展“风土”话语的建筑历史理论含义—从传统和历史风土向当代城市风土的转化;另一方面则试图以“风土”话语为例说明:建筑学内涵与外延的动态变化不仅意味着“外延”的不断拓展,而且需要批判性地重新回到“内涵”的迂回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云南建筑》2013,(5):55-58
以16年的建筑学学习为线索,回顾了在昆明理工大学(原云南工业大学)新迎校区的本科、白龙校区的硕士研究、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的博士后研究与教学,不同阶段的建筑学学习和工作经历。藉母校“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办学30周年”及“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之际,以此文章为之共勉,表达了对未来的建筑学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5.
胡兴  汪原 《建筑学报》2022,(12):92-97
通过梳理与界定城市建筑学理论史中的“技术向度”,讨论了基础设施研究在学科内的恰当定位,并进一步辨析了基础设施的进化如何影响了城市建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郝志伟 《城市建筑》2023,(19):147-151+161
通过采用高密度建筑学理论,探究MVRDV实践作品并探析垂直都市主义策略下的空间设计方法。通过图解与分析建筑建构设计作品样本图谱,从而搜寻高密度建筑学的设计策略。结合婆罗州住宅区的18号公寓深入分析垂直都市主义的设计手法,尝试总结出高密度条件下的垂直都市主义设计策略,提出当代建筑学高密度问题下的设计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这篇文章是根据笔者在1996年7月8日西班牙巴塞罗纳举办的“建筑的未来研讨会”(AOFWorkshop)上的总结讲话──“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OnArchitectureoftheFuture:SomeReflections)继续写成的:并于1996年10月25日为纪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50周年院庆,亦在1996年11月26日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以此为题发表演讲。本文共分六个部分:(1)建筑学的演讲(2)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3)走向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的融合;(4)建筑与文化建设;(5)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建筑职业的发展;(6)建筑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李海清 《新建筑》2010,(4):58-59
同意汪原、李华二位老师的观点。如果不能确立建筑学讨论的边界,讨论可以休矣!但确立边界就难免与“学科自主”搭上关系——什么是建筑学之内的问题?这正是“学科自主”所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而一旦涉及建筑教育,则有以下三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回答: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此文首先说明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原因,然后就一些核心理论问题,提出一个初步框架稿,共包括七个方面和25点。这七个方面内容是:1.建筑(学)的本质;2.中国建筑学的特点;3.建筑与环境;4建筑与文化;5建筑与科技;6建筑与城市;7‘建筑师的职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王冬 《南方建筑》2021,(1):108-11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已有70年历史,作为建筑学理论及实践的组成部分,其得失亟需新的检视和反思。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运用了历史事件及其记忆作为线索牵动的研究方法。叙述、解析了当代建筑学介入乡村建设的四个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建筑学思想话语的演进、脉络和转变。归纳、总结了这一过程中由“被动”到“愈加主动”的总体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建筑学科相关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学与船舶学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建筑”赖以存在的环境与空间形态,提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穗 《中外建筑》1999,(2):39-41
教育改革必联系到办学特色。专业教学的特色既源于专业科学未来的发展新方向、新内容,又基于学校专业教学的现状(含传统)。 1、现状 分析建筑学教学现状,行内许多人认为这些年普遍存在“滑坡现象”。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1.1、传统建筑学的教学(“狭义建筑学”观?)。我们现行的建筑学教育大体上仍袭用十九世纪盛行的巴黎美术学院的一套旧理论、旧方法。其特点是:强调建筑学科的专业性教育,形成了建筑师的传统优越感和学业的专一性,无通用性,无融合性;教学特别重视建筑单体的设计,“平、立、剖”老一套,甚至在师生中造成“建筑学=建筑设计”的传统偏见;重“建筑表现”手法训练,特别是过分偏重于“手工技巧”培养,是学生费时耗力最大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目前也大多是一种建筑制图与  相似文献   

13.
信息消费时代的都市奇观——世纪之交的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朱涛 《建筑学报》2000,(10):16-21
世纪之交 ,“信息革命”和“都市复兴”正在对当代西方建筑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受新兴技术的激发 ,植根于建筑学学科内部的大量激进的新形式探索正在涌现。另一方面从学科外部来看 ,社会的变革正在引起建筑学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再调整。在此背景下 ,本文评析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三种建筑现象 :弗兰克·盖里的“毕尔堡效应”,彼德·埃森曼的“自足形式探索”以及瑞姆·库哈斯的“都市主义理论和实践”。三种不同的建筑策略代表了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里属于新世纪建筑学的多种可能性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4.
虽然标题出现了“建筑学”,但其 实“地方建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有效的社 会事务组织模式,由于这个社会事务组织 模式是建立在地方知识的基础上的,要同时 保持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全球化思维,其地方 特质将会被强调并且以此作为所有事务的 基础。   “地方建筑学”不仅要面对建筑行业 本身专业的社会事务组织,更需要一个良好 的社会参与环境,培养大众的基本建筑学 知识,在公平审视建筑师工作的条件下形成 较为公正的社会建筑评论。由此延伸到地方 建筑学教育事业与地方建筑学会在教育和实 践之间的桥梁作用,甚至是地方建筑行业协 会在构建公平、健康的行业环境方面所承担 的责任,都将会是“地方建筑学”很重要的 环节。  相似文献   

15.
邹强 《时代建筑》2007,(6):125-127
作为让·努维尔个人观点的表达,《路易斯安娜宣言》向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位以创造力著称的法国建筑师创作源泉的途径。以“特定建筑学”一对基地与功能的诗意表达一抵抗“普遍建筑学”,是其对全球化对建筑学科产生负面影响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对让·努维尔三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分析,说明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一场地特殊性的捕捉和场地精神的感悟一对其建筑不断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位一体”是二十一世纪建筑学的必要发展,它将引导建筑学走向新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途径。探讨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按照“1门户2平台3层级8模块”的资源库建设路径,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提供专业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平台,助力“大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铸魂育人的实效,同时对建筑学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着建筑教育观念与方法的革新。该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建筑学教育理念,通过分析建筑学三年级教学存在的学习动力、专业与课程关联机制的缺失问题,从“融合、开放、创新”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建筑类学科融合式AUL协作、开放式联合教学、创新式思维拓展等举措,对三年级设计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И.  АВ 韩振华 《华中建筑》1990,(1):63-65,62
建筑学素有建筑艺术之称。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在名著《论建筑》中,对建筑学下的定义为“缺之不可且具有给人以美好享受和实惠之功效的艺术”。尽管阿尔伯蒂十分重视建筑施工技艺的神通,但他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事实上得以借助物体的重力和体态的运动,为人类提供最佳服务”的手段。阿尔伯蒂强调建筑学的人道主义意向,他当时就认为,建筑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人类服务。然而,阿尔伯蒂所下的定义并非全面。建筑师并不限于墨守陈规而要创造某种并不直接反映现定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将景观建筑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台州市黄岩区滨江世纪工程景观设计”,对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效应,功能与文化因素,和尺度序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