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2022,(5):26-28
2008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2022年,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改造后的“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以及冬奥史上首个在临时冰面上铺设赛道的“双奥”场馆。  相似文献   

2.
黄瑜  何镜堂 《南方建筑》2020,(2):120-125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受到建筑场地的约束、统一的建筑形象以及建筑体形体量的严格限定,面临着在满足整体性的基础上建筑个性探寻、文化的建筑语言转译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操作方式的问题。通过解析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与济宁文化中心图书馆的场馆设计,为此类设计命题寻求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的思考,以整体观视角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思考。在城市设计层面,在场馆外部以“造境”组织公共空间。在建筑空间设计层面,在场馆内部以“写意”空间呼应地域文化脉络。在建筑形体设计与建造细节层面,以精细的“工笔”谱写场馆的理性形式与材料细部构筑。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应在城市设计层面着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建筑空间层面关注地域文化表达以及理性构筑建筑形体,分别借用传统艺术表达中的“造境”、“写意”与“工笔”作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2022,(5):40-43
<正>追逐、传球、击打、射门、欢呼……在全新改造扩建的国家体育馆——“冰之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如期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冰球运动员在这里同场竞技,“冰之帆”“建”证了运动员的冠军梦,也点燃无数中国人的冰雪梦。“双奥”场馆点亮“双奥”之城国家体育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是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场馆,因此获得“福地”“金窝儿”的美誉。此次冬奥会,国家体育馆新增扩建训练馆1.37万平方米,与现有场馆紧密连接,主场馆内部则根据冬奥会场馆标准进行内部改造。  相似文献   

4.
宋伟莎  徐艳红  段捷 《建筑》2022,(5):22-25
<正>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运动场馆。自筹建之日起,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8年1月16日,这是一个载入北京城建集团史册的日子,这个曾经建造过“鸟巢”、国家体育馆等夏季奥运会代表性场馆的企业,以联合体身份中标了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项目。“双奥”之企,使命必达。对标“鸟巢”,超越“鸟巢”,这是进场第一天,总工程师李久林为“冰丝带”定下的建筑标准。历经3年建设,项目团队以敢为人先的担当、  相似文献   

5.
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2022年开年最火的一句话。2015年,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北京。这是中国继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后,首次举办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共计3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三个赛区合计有25个竞赛、非竞赛场馆,将进行8个大项、15个分项、102个小项的比赛。作为在确立了“双碳”目标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际体育赛事,北京冬奥组委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本届冬奥会不仅充分利用夏季奥运会场馆,在新建冬奥场馆时也全面满足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的张家口赛区奥运村项目、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项目以及太子城冰雪小镇会展酒店、文创商街、国宾山庄等配套项目均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相似文献   

6.
王玉洁文丽 《建筑》2023,(10):16-29
走进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双奥”场馆设计师李兴钢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书堆积如山,书架、桌面、地上塞满了各种书籍、资料,以至于房间仅能容单人通过;各类荣誉证书、奖章拥挤地摆在书架上;洒脱写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吸引观者驻足。公共展示区内林林总总的建筑模型、手绘作品、设计图集让我们不禁感慨:李兴钢不计其数的建筑作品,“书写”在了祖国各地,在喧嚣的人群、蓬勃的城市、壮阔的山水间无声生长。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专访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规划师兼设计联合体总设计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在各式各样的建筑模型前,李兴钢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带我们体验了一场大师对理想空间营造的追寻之旅。  相似文献   

7.
金磊 《建筑创作》2008,(9):I0029-I0030
建筑能够改变城市的印象,北京无疑就是这样的城市。北京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奥运这个契机如同火把,一下子点燃了北京全方位的建设热潮,“三大理念”下编织的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及五棵松篮球馆成为卓越北京建筑的代名词。顾拜旦说过“奥运会的作用和使命是穿越转瞬即逝的时光隧道,将往昔与未来合而为一”。我想,怎样总结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城市文化遗产怎样检阅“三大理念”实现的文化标志性,如何系统有效地将从“申奥”至今的北京城市设计及其新建筑场馆的诞生做出记载等,  相似文献   

8.
案例分析——国家游泳中心 离心式冷水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的热回收应用 项目目标: 国家游泳中心是2008年北京盛会标志性建筑,场馆建筑创意来自于水分子十六面体的结构,因其外观酷似一个蓝色立方体而被称为“水立方”,与“鸟巢”国家体育场呼应,充分展现中国“天圆地方”的经典建筑理念。场馆和设施的建设都遵循环保和高能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杨崇俭 《建筑》2009,(7):38-41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艇、皮划艇、马拉松游泳比赛场地,是北京奥运会所有新建场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比赛场馆,也是现代奥运史上第一次把激流回旋场地和静水比赛场地设置在一个地方的人工比赛场馆,因此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碧水、蓝天、绿草茵茵”,与建筑交相辉映,和谐统一,充分体现“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理念,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具特色的比赛场馆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材》2007,(10):32-33
北京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也同样引起世人的关注。事实证明,建材创新与建筑创新的完美结合,使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北京奥运场馆,成为奉献给世人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成功建设,以曲面及非正交系统的自由形态为标志的非标准建筑在中国崭露头角,引起了社会及业界对于非标准建筑的关注。对于非标准建筑的研究,也已开始由初期概念层面的探讨发展到具体的操作层面。非标准建筑看似随意的形态背后,存在着诸多隐性的限制条件,制约和影响了形式发展的方向与结果。了解这些限制和制约,是深入探索非标准建筑设计的前提。本文从设计技术、几何特性、材料与加工手段三个方面分析技术限制如何影响非标准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基于关键路径法(CPM)创建“场馆设施整合计划表”(VIS),成立场馆设施整合工作组进行管理保障,推动具有“多任务并行、多参与方共同负责”特点的北京冬奥会场馆设施筹备工作数据化、可视化、标准化,提高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效能,实现25个场馆设施筹备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总体控制。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场馆设施计划整合方法应用场景及工作流程,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阐述基于CPM法的VIS标准化应用实践,可为大型国际赛事场馆设施筹备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磊 《建筑创作》2008,(8):I0039-I0042
上期茶座的主题是“让奥运建筑承载历史”,在登场的11位亲历奥运建筑场馆规划设计的建筑师的交流中,虽部以各自的设计项目为依据,但从讲述中能品到人文奥运的精神,如BIAD朱小地院长专门从对北京中轴线的研究人手,讲述了从皇城到四合院落、从城市广场到奥林匹克下沉广场,在无障碍设计、人本关怀诸方面周到的考虑;而清华院庄惟敏院长则以宜人的“贴切观”展示了他独到的奥运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住宅设施》2008,(8):15-15
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各具鲜明特色的奥运场馆纷纷拔地而起,成为新北京新奥运的地标性建筑。这些建筑在造型及功能设计、材料应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既是国人的骄傲,更吸引了全球建筑建材界的目光。为了推动创新发展,丰富材料设计,在北京奥运场馆相关设计院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展拟于近期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5.
麻新悦  费腾 《当代建筑》2023,(S1):22-27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召开,我国冰上场馆迎来兴建热潮,冰上运动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严寒地区冰上场馆存量优势显著,但空间能耗问题突出。本文以严寒地区冰上场馆为研究对象,借助Ladybug+Honeybee等工具,从建筑朝向、空间尺度和布局组合三个层面进行能耗模拟分析,筛选出能耗较低的空间布局组合,为同类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以梦幻般的蓝色“水立方”,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科技、绿色、人文”的三大理念。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师》2016,(6)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使奥运场馆设计这个课题再次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追溯体育建筑的源头,可以发现体育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文化与技术融合的产物。通过分析现代奥运会历史上东京1964、慕尼黑1972、北京2008、伦敦2012、里约2016五届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特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如何实现文化维度下的技术表达是奥运主场馆设计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其始于文化需求而成于技术表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建筑使用功能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国民心态、社会文化心理的融合,并带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以喜  任碧波 《建筑技术》2012,43(12):1137-1139
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工程建设中,针对场馆具体情况、处于软土地质条件和夏暖冬冷地区等特点,在设计中体现了“建设绿色建筑,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促进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计划使用的场馆包括北京地区32个,其中新建场馆19个,改扩建现有场馆13个。为了解决奥运场馆建设中结构和环境的诸多难题,2003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了“奥运场馆结构与环境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4个课题,其中课题3为“奥运场馆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H030630210430),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体现了“节能”观念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它要求建筑师不仅在建筑的建造、运营过程中考虑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而且应当在建筑方案的规划、立意之初,就以节能降耗作为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与规划理念、设计思想作为同一层面上的指导思想来开展设计工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