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三省抹灰类文物建筑湿病害高发、易发、频发的现实困境,使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仪器检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随机抽样选取的23处抹灰类文物建筑为例,通过构建综合物理环境参数模型,探析综合物理环境影响下墙体抹灰湿病害的致病机制。研究可为制定科学高效的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策略、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物(包括砖石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其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石质文物的病害分类主要有石质文物的分类方法、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的标准、石质结构建筑损伤评定的标准和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而古砖病害分类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借鉴了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体系,结合了古砖病害类型,以平遥古城古砖病害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害分类。该分类体系共有三级,其中第一级有裂隙与空鼓、剥落与脱落、材料缺失、结壳、变色与沉淀、生物病害6类,第二级有15类,第三级有14类。相关研究对于古砖病害修复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申宇  刘松茯  程鹏 《世界建筑》2023,(9):114-119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梅雨季节长、降水量大、大风天气频繁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对文物建筑造成持续而不可逆的损伤。本文以10个城镇314栋木构文物建筑为样本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气候特征、检测环境数据,分析环境致病的特征机理。研究发现,微气候差异对病害形态及分布规律有着显著性影响,风、光、湿、热的差异性作用造成木构文物建筑病害形态复杂多样,病害损伤程度各异。检测数据显示,微气候因湿环境水的渗透滋生、光环境的能量干扰和风环境的溶盐剥蚀形成该地区木构文物建筑特有的环境致病机理。研究旨在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及其维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4.
申宇  刘松茯 《建筑学报》2022,(S2):61-67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酥碱病害问题,深入实地调查并检测其微观环境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概率密度等分析方法对酥碱病害微观环境的物理参数进行研究。旨在理清自然物理环境下其致病条件和发生机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勘察工程仅采集建筑病害结果,未能针对勘察结果进行有效的建筑病理分析,也未能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非调查时段的环境微气候模拟认识。将循证原理结合建筑病理学,提出了基于图像层析法的建筑病害循证诊断新技术,并以丹噶尔城隍庙为例,运用图像层析技术解析建筑病害特征与环境特征,再结合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季节的微气候环境,运用图层叠合技术研判建筑病理学中建筑病害因果构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风、降雨、降雪冻融、日照温差大是造成东西配殿壁画建筑病害的重要因素。该方法的运用使得建筑病害机理推论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分析结果可提炼成为修缮工程计划制定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飞来峰保护工程治理为例,根据对飞来峰岩石文物地质病害试验性保护工程实施的技术选择和实施过程的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中国南方碳酸盐石质文物进行多手段的地质病害保护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石质文物病害的发育受岩石本身的成分、物理特性以及所处环境的控制,对岩石微相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岩石初始状态下的岩性与结构,为石质文物病害机理分析提供微观视角。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病害宏观表现的研究,结合窟区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成分、微结构及微孔隙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溶蚀速度大于白云石,这与龙门石窟崖壁保存现状相符;随着矿物晶粒的增大溶蚀速度逐减,成分均一性差的碳酸盐岩更易受选择性溶蚀作用的影响;岩石微孔隙控制着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进而影响溶蚀等与水有关的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露天石质文物病害成因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从生物病害、断裂与缺损、表面(层)风化、表层空鼓与裂隙等方面,对露天石质文物的病害成因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建立了较为直观的病害成因判断方法,为工程人员后续加固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以岩画为代表的大型石质文物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仍处在定性检测阶段、缺少定量分析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的大型石质文物无损检测技术方法。首先基于热传导理论,对岩画病害的热传导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并根据岩画实际情况,建立了热学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岩画渗水与干燥钟乳石病害热传导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借助有限元模拟手段研究大型石质文物病害热像特征变化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为大型石质文物病害检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物建筑彩画病害的勘察、记录是文物建筑彩画修缮保护设计前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尚未形成科学的规范化方法。文章以故宫养心殿研究性项目为例,为文物建筑彩画病害勘查记录方法提出一套操作流程,并介绍基于Auto CAD开发的绘图软件在彩画病害绘制记录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球物理方法能以定性定量方式探究物体及其内部情况,具有无损、高效、可重复观测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砖石类文物、土遗址等诸多领域。为探明南京城墙内部结构病害类型及空间分布等,首次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对病害典型区段进行全面体检,勘察成果为南京城墙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支撑,开拓了砖石类文物及其他相似类型文物本体保护和病害勘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借戴家仓屋文物保护工程实践的契机,对其历史沿革、选址与布局、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发掘了其文物价值,突出了其保护的重要性,并针对村落内建筑物现有病害问题以及保护困境,探索了其村落保护的相关方法,为相似类型的村落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建设科技》2007,(2):31-31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加固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物整体移位;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古建筑、近现代文物建筑平移与加固;工程病害治理等特种工程的科研、设计与施工,技术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14.
程世卓  刘松茯 《混凝土》2022,(1):79-83,91
我国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潮湿多雨,梅雨季节尤为突出典型.这种经年的集中湿热气候,给历史建筑带来了诸多病害.对以苏州为代表的我国梅雨气候区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的病害表征进行梳理,统计其主要病害现象及其发生概率和分布情况,进而对其致病因子进行科学分析,提出雨水渗透、酸雨、建筑表面的植物和微生物是历史建筑的混凝土材料主要病害因子.以此研究为切入点,为完善丰富我国梅雨气候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技术链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冰 《市政技术》2012,30(3):31-33,37
城市道路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疏松、路基脱空和路基空洞等。概括了路基疏松的形成原因,在微观上从土的三相结构分析了路基疏松病害的发展过程,认为路基疏松是路基各种病害的最初状态,整治路基病害应从路基疏松着手。通过修筑物理仿真试验路,对雷达法探测路基疏松病害进行了现场试验,以可靠、明晰的雷达图像为依据,提出了雷达探测路基疏松病害的现场使用要点,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因混凝土碳化、混凝土收缩、钢筋锈蚀、施工因素、结构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导致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缝、破损以及混凝土脱落等病害,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病害的检测与加固处理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期望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文物建筑集中区域之一,受到沿海潮湿气候影响,风力、光照和潮湿空气的变量作用,木构文物建筑面临严重的病理环境,造成程度各异、复杂多变的病害现象。文章选取皲裂与面层脱落病害为研究对象,从东南沿海城市气候特征入手,通过大量病害样本信息采集,解析其病理机制,从而为木构文物建筑病害防治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自然因素是造成文物建筑长时间持续破损的主要因素,东南沿海地区的木构文物建筑长期浸润于潮湿环境中,极易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建筑寿命。文章将表层病害白华与斑痕变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案例调查,记录和评价木构文物建筑的破损状态,进而分析白华与斑痕变色病害的表征法则,探寻表层病害发生的致病机制,从而为木构文物建筑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余勇  张轶群 《住宅科技》2020,(12):54-58+68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榜眼第"(夏寿田故居)是一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湘南特色官宅建筑。文章在全面分析其文物建筑价值的基础上,基于真实的历史信息要素,勘察记录工程病害,对原构缺失的过厅、抱亭的建筑形制问题进行充分考证和复原设计,提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应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等基本理念,以保证其原真性,使其价值得到真实、完整的保存和延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巩义黄冶唐三彩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窑址土体的物性的测试分析,预测提出温度剥蚀、裂隙、盐析酥碱、微生物损害为最易发生的病害种类,并依据这四种病害与温湿度参数的定量关系综合提出黄冶唐三彩窑址文物保存温度建议为13.5~18.9℃,相对湿度为78%~80%。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土遗址文物保存适宜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