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25(4):43-43
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行业在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势如破竹。据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统计,2005年中国PCB的产量为1.1057亿平方米,产值达到868亿元,产值及进出口总额分别超过100亿美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PCB生产大国,而且也正在向强国的目标前进。而一旦我们成为PCB工业强国,具有中国特色的PCB行业标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在PCB业的标准制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何促进PCB标准的出台以及进一步完善PCB标准,如何让标准推动我国PCB行业的发展,成为业内人士纷纷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制约条件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和分工格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规模必然受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和分工格局的影响。美国、日本、中国是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虽然在21世纪初的几年调整期内,美国和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减缓,甚至有所倒退,但到2002年,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5708.05亿美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2911.05亿美元,软件业为2797亿美元),占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额的31.8%,稳居世界第1位;日本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2440.24亿美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1728.24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市场资讯     
《印制电路资讯》2007,(2):27-30
2006年1—12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分析;2006年我国PCB进出口总额达163亿美元;新操作系统降低传统淡季效应;中国印制线路板产业促变世界铜业格局;消费电子销售收入07年将超1550亿美元增长7%  相似文献   

4.
王龙基 《印制电路信息》2007,(9):I0002-I0002
我国的电子电路,我国的PCB,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现在的产量产值已居全球第一,"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会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丝毫不减,各类数码产品快速的更新换代,带动了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5.6万亿,增长了18%。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PCB,2007年中国PCB产业销售收入上看150亿美元的历史高水平(含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美国在印制电路板(PCB)的生产和消费两方面,都居全世界的第二位。它的PCB产值1993年约为55亿美元,1994年约为64亿美元。1995年全世界PCB产值为273.82亿美元,其中美国为70亿美元,占全世界总产值的25.5%。 根据国际有关组织对全世界主要生产PCB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统计,1994年美国PCB产业各类产品的产值、结构比例和单位面积价格见表1所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制造业已经巩固了全球生产基地的龙头地位,数码电器产品需求旺盛,带动了中国电子制造产业地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国电路板产业更是在两年的高速发展周期下,国内的PCB市场总产值超过600亿人民币,从而继美国之后发展成为全球第二的生产大国,同时PCB产业的产值突破1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8.
《电力电子》2006,4(5):72-72
2006—2007年度,日本整体PCB产业约投资25亿美元于扩产的动作,其中有10亿美元贡献在载板上,预估2006年日本PCB产值将超过155亿美元,较前—年的140亿美元成长一成,仍为全球第一大产国。中国大陆尽管今年会达到125亿美元的产值,不过900都是外资所贡献,至于台湾预估会达到120亿美元的年产值。  相似文献   

9.
《印制电路资讯》2005,(3):41-43
2004年,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及对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全面上扬,为印制电路(PCB)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PCB的整体订单充盈。可以说,2004年是一个让PCB业界中大多数企业都比较满意的年份。2005年印制电路产业的前景会怎么样?它的亮点在哪里?基于亚洲地区PCB的产值占全球PCB总产值的比例已超过70%,中国、日本、韩国是现今亚洲PCB生产的三大重镇,也是全球PCB产业的三大支柱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大幅衰退,比2000年下降了33%,营收为1390亿美元。这种大衰退比人们预料的下降22%多出50%。现在人们在冷静中注意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即电子信息产业在2001年也下降了10%,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次下降。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的CPU、DRAM、Logic电路、flash、D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