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东油田为例,简要介绍了复杂断块深层低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出了开展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研究的目的。主要阐述了人工裂缝的几何形态及发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简要总结了该油田水力压裂、高压注水形成的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研究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火烧山油田和吉林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岩样进行破坏性和非破坏性实验,对不同岩性中裂缝的形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指导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规律的认识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裂缝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和流通空间。水力压裂在低渗油气藏增产措施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压裂后裂缝诊断研究就尤为必要。裂缝诊断的方法主要可分为:直接的远场裂缝诊断技术、直接的兰曹篡诊断技术、间接诊断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讲述。优选最佳的一种或者是多种裂缝诊断技术,帮助油田开发者优化油田和单井的开发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磊  牛萌  刘飞  赵晓妮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10):130-133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一般都发育着不同程度的裂缝,我国大部分油田实行的都是注水开发,裂缝的发育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以及最终采收率。因此,进行裂缝特征和裂缝对开发的影响研究,对提高可采储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我国裂缝性砂岩油田勘探开发水平具有指导意义。以某一个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用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水驱前缘等裂缝动态监测方法,对该特低渗油藏裂缝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油田的后续开发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分析,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的认识。针对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一步根据油藏地下油水分布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16,(2):85-87
水力压裂作为一种改造储层渗透性工艺,通过向储层注入高压液体,在储层中形成一定规模的裂缝,通过沟通储层内部裂隙,提高储层渗透性。然而水力压裂中裂缝的劈开和延伸方向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储层所受到应力大小和方向、储层的地质构造、力学性质及其中的原始裂隙发育情况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裂缝的开启与扩展。通过对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到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为压裂钻孔的布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微震裂缝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民油田民114区块为实例,利用微震裂缝监测技术,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震信号测定水力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的走向与长度,分析裂缝发育与地应力的关系,为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合理部署注采井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构造滤波分析技术在预测裂缝发育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裂缝对低孔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渗透率的贡献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储层天然裂缝在油田开发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储层改造和注水开发,在进行井网部署、采取增产增注措施特别是压裂改造措施前,必须对地层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带有较准确的预测.构造滤波分析技术是预测天然裂缝发育带的技术之一.安棚油田深层系应用构造滤波分析技术对天然裂缝发育带研究、预测的实践表明,构造滤波分析技术是科学预测油气藏天然裂缝发育带的有效方法.建议有关油田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带进行科学预测,搞清其分布规律,趋利避害,提高各项增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低品位石油储量有效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中国石油低品位储量现状以及未来生产趋势 目前,中国石油已开发油田动用地质储量中有40%左右属于低品位储量,大约有10亿吨可采储量,占已动用可采储量的30%左右。低品位储量在已开发油田的八大类油藏类型中(低渗透油藏、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复杂断块油藏、砾岩油藏、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性砂岩油藏、特殊类型油藏以及天然能量开采油藏),主要是以低渗透油藏为主,约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页岩气储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页理构造发育,岩石物性极差,页岩易膨胀、分散。由于孔缝并存,页岩气储层比砂岩油藏具有更严重的微粒运移损害、储层应力敏感损害、水锁损害等特性。鉴于延长页岩储层太过致密,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渗透率测定。通过采用人造裂缝法测定钻井液对储层裂缝的污染程度来表征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率。经人造裂缝法测定,延长油田现场使用的白油基钻井液体系对页岩气储层的污染渗透率恢复率达到91.060%,初步证实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可在延长油田进一步推广使用并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冀东油田南堡五号构造裂缝性火山岩储层开展岩石力学特性、岩石脆性、水平应力差、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等分析,明确了复杂裂缝网络构建的关键因素,同时确定了施工排量、施工规模、缝内净压力、液体黏度等工程因素对构建复杂裂缝网络的影响,提出混合水注入、酸蚀多缝改造等配套工艺,明确了冀东裂缝性火山岩气藏压裂实现复杂缝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方式的分析,提出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实施周期注水,动态调整,控制调整注水方式、完善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强度,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120-侧平80井侧钻钻井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裂缝型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调整方式,减缓产量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采油九厂利用长关油水井,开展侧钻水平井试验,提高油田采油速度和剩余油动用程度,为低丰度低渗透裂缝型油田的后续调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压裂液和支撑剂从井筒进入主裂缝前,往往存在着很高的摩阻,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井筒和裂缝间的连通性差,它经常会造成提前脱砂,使压裂施工在裂缝长度、裂缝宽度等参数上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同时,在近井筒区域还可能有多条微裂缝产生。这种在近井筒区域出现高摩阻和多裂缝的现象被称为近井筒效应。近井筒效应已成为影响油田压裂措施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近井筒效应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近井摩阻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卫星影像、坐标纠正、镶嵌融合、投影变换等地理信息技术开启了油田“以数管地”“以图管地” 的土地服务生产经营先例,目前是公司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初步实现土地工作“三化”管理目标,为油田生产的高效、优质选址和公司土地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天雨  秦大伟 《煤炭学报》2020,(S2):717-726
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地壳深层岩体温度高,但在其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于温差应力影响下,井壁及分支裂缝的破裂或开启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较少。采用岩石力学及热应力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井壁周围的破裂压力;采用能量守恒原理、弹性力学、水力压裂裂缝延伸理论,结合热应力理论,研究分支裂缝的开启机理。建立了以下解析模型:井壁上考虑温差应力的破裂压力模型及裂缝自动开启的温差条件;针对线性及对数2种温度变化规律,分别建立压裂过程中裂缝壁面岩石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模型;考虑温差应力的分支裂缝拉张破裂或剪切破裂的计算模型;分支裂缝自动破裂的温差条件模型。通过模拟得到以下结果:(1)考虑温差应力时,破裂压力均大幅度减小。日本Hijiori干热岩,由于温差应力,破裂压力下降幅度达到51%;法国Soultz干热岩,破裂压力下降幅度达到66%;(2)在通常的地应力和温度状态下,井筒壁面由于温差应力自然破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3)在裂缝延伸过程中,由于温差应力的存在,裂缝壁面上分支裂缝的破裂难度降低;越接近井筒的地方,无论张性破裂或是剪切破裂,裂缝壁面上分支裂缝的破裂净压力越低;(4)线性温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溶洞、裂缝比较发育,安全窗口很小,溢漏频繁发生、节流压井成功率低,通过对目前油田常用各压井方法的比较、溢流机理研究分析,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压井方法,认为压回法适合该油田的井控压井,并结合现场实践和理论计算总结出了压回法的具体压井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华庆油田洛河层孔隙度结构特征、裂缝形态和发育情况等研究,搞清了低压诱导性裂缝是钻井过程中井漏和堵漏一次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弹性堵漏材料、胶束聚合物和填充材料的复配,经室内漏失评价实验,研究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CDI-2。现场试验6口井,均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封堵漏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搞清博乐盆地石炭系地层“涌水携气”现象与页岩气成藏模式,根据录井数据分析和现场岩芯观察,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烃源岩地化特征、含气性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对该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博乐盆地页岩气气藏聚集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博乐盆地页岩气具有裂缝型和原地型2种成藏模式,其中裂缝型成藏的页岩气主要来源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生烃,通过开启性断层和裂隙的沟通运移而来,而自身TOC含量一般较低,气藏中以游离气为主,“涌水携气”现象是裂缝型气藏的具体表现。原地型成藏是在盆地中心附近由于烃源岩本身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生成的页岩气未发生明显运移在原地自生自储,TOC含量控制气藏分布与规模。综合分析2种模式来看,裂缝型气藏模式具有成本低、勘探难度较小,易于实施等优势,是博乐盆地页岩气下一步勘探寻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裂缝预测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是至关重要的,预测裂缝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岩芯观察描述、测井识别裂缝、地震资料预测裂缝等。重点阐述了地震预测裂缝的4种方法,如多波多分量预测裂缝、P-S转换波预测裂缝、VSP地震预测裂缝以及纵波AVAZ预测裂缝。综合比较各种方法的原理和费用投资情况认为,纵波AVAZ预测裂缝是一种有效且价格相对合理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纵波AVAZ预测裂缝方法在A油田的应用实例,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