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波协同大孔树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彧  黄利  张德志 《粮油加工》2009,(3):126-128
本文研究了微波协同强酸性大孔树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戊酯的新工艺,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肉桂酸0.01mol,酸醇摩尔比1:3,催化剂为CAT600树脂,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0%,微波功率400W,反应时间12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95.8%。催化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催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微波协同强酸性大孔树脂催化合成肉桂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强酸性大孔树脂催化合成肉桂酸异戊酯的新工艺,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肉桂酸0.01 mol,酸醇摩尔比1∶3.5,催化剂为CAT600树脂,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5%,微波功率700W,反应时间10m 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91.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催化剂再生循环使用,催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应用强酸性大孔树脂CAT600做催化剂合成肉桂酸正丙酯,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肉桂酸0.02moL,酸醇摩尔比1:5,催化剂用量45%,反应时间3.5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94.30%。  相似文献   

4.
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淀粉/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微球降解性能进行研究,借助扫描电镜(SEM)、光透式粒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晶体粉末衍射(XRD)对交联淀粉微球及降解产物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中3h内可基本维持稳定结构,降解程度低于5%,在模拟人体肠液环境中9h内缓慢降解,降解程度可达35%;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微球经12h降解后,平均粒径从25μm减至9.8μm;SEM、FT-IR和XRD衍射表明,交联微球结构和物性已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肉桂酸甲酯的新工艺,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W,微波温度80℃,微波时间16min,催化剂用量25%,酸醇比为1∶25,产率达84.0%。同时,对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性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内桂酸甲酯的新工艺,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工艺务件为:微波功率500W,微波温度80℃,微波时间16min,催化刺用量25%,酸醇比为1:25,产率迭84.0%.同时,对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性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新型交联淀粉微球(CSM) 的工艺,采用效应面法(RSM)分析交联荆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于 CSM 品质(产率和溶胀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于 CSM 产率和溶胀度这两项指标都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优化所得的较优工艺参数为:交联剂质量分数为 0.5%、交联温度为 48℃、引发剂浓度为 3.7 mmol/L,对应的 CSM 产率和溶胀度的预测值分别为 77.5%和 246%.经试验证明:应用效应面法所得到的 CSM 合成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微波诱导大孔树脂催化合成酒用香料丁酸异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大孔树脂作催化剂,丁酸和异戊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丁酸异戊酯.探讨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醇酸摩尔比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丁酸0.20mol,醇酸摩尔比1.6: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5%,微波功率350W,反应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丁酸异戊酯的产率可达96.0%以上.并用折光率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9.
尼泊金丁酯绿色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尼泊金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大孔树脂为催化剂,微波辅助催化合成尼泊金丁酯的新工艺.探讨了催化剂类型、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带水剂等因素对合成反应产率的影响,确定了酯化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尼泊金酸用量为0.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2.5 : 1,NKC-9大孔树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微波炉功率为425w,微波温度90℃,微波时间20min,无需额外添加带水剂,在此条件下酯化反应的产率可达96.8%.大孔树脂代替酸作催化剂简化了生产工艺,避免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染,是更为清洁、环保的绿色酯合成用催化剂.而且产品纯度高,催化剂只经简单处理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多次.并利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物性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植物甾醇难溶于水,易出现油水分离等现象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探索研究了单甘酯、蔗糖酯、吐温60、司盘60等乳化剂对植物甾醇的乳化效果及乳化条件,为植物甾醇的下一步开发利用作好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蔗糖酯的乳化效果最佳,并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最优试验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2.铂,乳化时间为38min,乳化温度40℃,油水比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均匀设计法,选用U_6(6~4)均匀设计试验对红景天苷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红景天苷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渍时间、提取时间对红景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景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1∶5(g/m L),提取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2.
交联糯玉米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交联淀粉合成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pH值、交联剂用量、膨胀抑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淀粉交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交联度逐渐增加,pH值、反应温度对糯玉米淀粉交联反应的影响存在较佳值。糯玉米淀粉经交联后,其冻融稳定性提高,透光率降低,耐酸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色拉油为油相,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合成较小粒径淀粉微球的条件。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对淀粉微球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淀粉微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2%,水相用量5mL,乳化剂用量0,6g,交联剂用量3mL。并在最佳条件下利用超声波配合乳化,以得到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14.
均匀设计法优化巴旦杏仁油的加速溶剂萃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巴旦杏仁中油的加速溶剂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冲洗体积、静态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研究,同时比较萃取溶剂对巴旦杏仁油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并经实验验证得到巴旦杏仁油加速溶剂萃取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120℃、静态萃取时间6min、冲洗体积110%、静态循环次数为3次,萃取溶剂选择丙酮/正已烷(1∶3)的混合溶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法U_6(6~4)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丁香精油的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压力、CO_2流速、颗粒度因素对丁香精油得率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最优萃取工艺。试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丁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5 MPa、CO_2流速1.5 L/min、颗粒度150目。最优工艺条件下,丁香精油得率26.86%,丁香精油中主要成分含量:丁香酚59.91%、β-石竹烯18.02%、乙酰基丁香酚13.97%;主要成分总量91.9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了利用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玉米淀粉接枝共聚浆料的最优工艺条件.时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因素寻优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引发剂配比和反应温度是影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主要因素,温度和pH值存在交互影响;在优化的实验工艺条件下,可得到接枝率为8.9%和接枝效率为92%的接枝淀粉.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优化水冬瓜果实油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冬瓜果实含有大量的油脂,是现今生物柴油的研究热点.本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液料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4因素8水平对得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溶剂为石油醚、液料比为7 mL·g-1、超声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次数4次,此时油脂提取率为72.11%~74.78%,所得油脂橙黄清亮.利用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可以快速得到高质量的油脂,这为水冬瓜生物柴油原料油的提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冻融稳定性、膨胀度和溶解度为指标,研究G4淀粉酶、β-淀粉酶处理对小麦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4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小麦淀粉老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种酶的抗老化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复配无显著增效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β-淀粉酶的酶解工艺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0min、酶解温度52.5℃、加酶量0.13%,在此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酶解处理小麦淀粉的析水率降低32.60%、溶解度升高10.54%、膨胀度升高44.45%。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