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脱除高压聚乙烯返回气中丙醛的吸附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阴离子树脂、3A分子筛及活性炭等对高压聚乙烯返回气中丙醛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树脂在吸附120 min后脱醛率降到40%以下;3A分子筛在200 min后脱醛率降到40%以下;活性炭在吸附300 m in后仍然有60%左右的脱醛率。亚硫酸氢钠溶液几乎能完全脱除丙醛(99%以上)。增加对丙醛吸附效果较佳的3A分子筛、活性炭的量都会提高脱醛率,但3A分子筛的吸附饱和量较小。同时,对吸附饱和量较大的活性炭进行了不同原料气流速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流速在30 m L/m in脱醛效果最高,在70 m L/m in最低;活性炭对乙烯的吸附率在40 m in后降为1%以下,而脱醛率与只吸附丙醛时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适合描述活性炭吸附CO2的数学模型和蒸汽吹扫再生CO2的固体吸附工艺,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固定床动态吸附烟气中CO2的过程.模拟与实验的穿透曲线的对比表明,与采用纯组分吸附、Particle MB传质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相比,采用理想吸附-线性阻力模型(IAS-LDF组合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更高.建立完整变温吸附模型,使用高温蒸汽和吸附后烟气分别加热和冷却再生床,分析吹扫温度、吸附/脱附时间对CO2捕集率、产品纯度和分离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吹扫温度能够较大地提升捕集率,并且需要增加的能耗较少,但是对产品纯度的提升较小.当吸附/脱附时间为2~4 min时,吹扫温度从100℃升到200℃,捕集率平均提高了11.1%,能耗提升了13.9%,产品纯度仅平均提高了1.7%.提高吸附/脱附时间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纯度,但是会降低捕集率和增加较多的能耗.在100~200℃吹扫温度下,吸附/脱附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产品纯度平均提升了13.6%,CO2捕集率平均下降了4.8%,能耗提升了43.1%.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高效的可生物降解的高效染料吸附剂,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在低温下直接溶解纤维素,加入活性炭和磁性纳米粉末,通过直接滴落法制备磁性的纤维素微球,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刚果红溶液pH 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刚果红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态吸附剂在实验用刚果红量时合适的用量是25 g; 微球对刚果红的脱除率在20 min内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pH=7.50 时,微球对刚果红的脱除率达到96.4%;温度对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40 ℃时效果最好;微球对刚果红的吸附形为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吸附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的活性炭、沸石、累托石和粉煤灰作为固体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法脱除模拟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可行性,比较了几种固体吸附剂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认为4种固体吸附剂在吸附模拟烟气中SO2的吸附能力顺序为:活性炭>粉煤灰>累托石>沸石,其中最佳吸附效果的是活性炭,其最大脱硫率可达98.71%,平均脱硫率也可达到66.58%.探索了改性活性炭脱除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空速对活性炭脱硫效果的影响较大.随着空速的增加,停留时间变短,在同样累计通气时刻,脱硫率下降;低温吸附时,随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但在高温出现化学反应吸附时,吸附温度高则反应速度快,脱硫效果好;此外,硝酸浸泡时间越长,活性炭吸附脱硫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稻壳活性炭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为原材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水中Cr(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法探索溶液pH值、稻壳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在120 min到达平衡;pH对吸附率影响较大,当pH为2,温度为30℃时,对Cr(Ⅵ)的吸附率可达96%以上.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来描述,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渣油废催化剂为原料,考察了焙烧温度,液固比及pH等因素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液固比及水浸时间对氧化铝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脱附、XRD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800 ℃和液固比为5∶1时,钼和钒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4.0%以上;控制pH为1时,钼酸回收率可以达到97.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氧化铝回收条件:原料配比1.5,焙烧温度900 ℃,焙烧时间3 h,液固比5∶1,水浸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7.
为了以简便、低成本的方式制备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活性炭,以蔗糖和硼酸为原料,经溶解混合、高温煅烧和洗涤制备活性炭材料,并用于吸附脱除水中的磺胺甲恶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表征,探讨溶解用溶剂、煅烧温度以及硼酸/蔗糖质量比对产物活性炭吸附量的影响规律,并考察硼酸的回用性能。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溶剂,在硼酸/蔗糖质量比为1/2和800℃煅烧温度下制备的蔗糖-硼酸基活性炭呈无定型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 618 m~2/g,其对磺胺甲恶唑的最大吸附量可达508 mg/g;采用回用硼酸为原料再次进行活性炭的制备,所得活性炭仍具有高比表面积(1 559 m~2/g)和高磺胺甲恶唑吸附量(412 mg/g)。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活性炭、硅藻土对柠檬汁进行吸附脱苦,研究了不同温度、活性炭用量及脱苦时间等因素对柠檬汁的脱苦效果.结果表明:使用0.4%的活性炭在室温20℃下,处理时间45min,其脱苦效果最好,对柠檬苦素的脱除率为63.9%,可溶形固性物、总酸的损失率分别为2.7%及9.13%,颜色和风味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物质活性炭脱除烟气中SO_2/NO_x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锯末、麦秸、麦秸掺10%煤3种生物质颗粒制取的活性炭,根据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微孔结构、碱金属含量等特征参数讨论了活性炭品质。利用立式固定床管式炉系统进行了活性炭颗粒的烟气脱硫脱氮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原材料、工作温度对联合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对脱除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表明:秸秆加煤材料的活性炭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脱硫效率95%以上和脱氮效率85%以上;其在工作温度较低(70℃)时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较高的工作温度(130℃)以化学吸附为主,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USY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柴油进行了吸附脱氮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03g/g时,脱氮率达到最高,为30.73%,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7.2mg/g,经多次再生,脱氮率仍在25%以上。对吸附脱氮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Y分子筛吸附脱氮过程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以模拟焦炉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过渡金属活性组分及其负载量、不同助剂及其负载量、焙烧温度对吸附剂脱除COS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BET、SEM等手段对Cu?Cr改性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和Cr共同改性的活性炭对焦炉煤气中COS的吸附性能最好。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较佳制备条件为:Cu负载量为5.0%,Cr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400 ℃。反应温度10 ℃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为1.47%,且该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O和 Cr2O3金属氧化物均匀负载于活性炭上,且失活后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减小。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活性炭多维电极法中活性炭荷电特性对腐殖酸去除效率以及在含氨氮的腐殖酸液中pH及电导率对该法去除氨氮的影响,指出活性炭荷正电时,该法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而氨氮去除率则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分析了本方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提出了多维电极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为吸附-分解-脱附的循环过程,并且对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再生作用,可极大地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从而降低了处理腐殖酸液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养殖场恶臭气体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高温水热化学改性与硫酸铜溶液浸渍联合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在自制的固定床吸附装置中,考察了改性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吸附养殖场中硫化氢的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对物理吸附有利,但是对化学吸附不利,温度升高化学吸附增强,但同时物理吸附减弱,在80℃时两种吸附达到最佳平衡状态;随着空速增加,气体流速也增大,H2S分子在固定床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吸附容量也随之减小.进气浓度在150~850 mg/m3范围内,改性活性炭对H2S的吸附能力随着浓度增加逐渐降低且穿透时间也缩短.同时,通过BET、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TPD(程序升温脱附)和Boehm滴定酸碱官能团等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认为活性炭孔隙结构、官能团种类及数量和表面酸碱性对活性炭吸附H2S的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双吡唑模拟废水,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芬顿氧化法再生。结果表明,在投加1 g/L活性炭,调节pH=1.5,常温下反应60 min时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8.3%,双吡唑去除率为98.0%。活性炭对双吡唑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而乙醇和正丁醇对活性炭吸附双吡唑无影响。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在投加0.3 g FeSO4·7H2O,6 mL H2O2,调节pH=3,常温下反应30 min时,活性炭再生效率可达68.25%。通过SEM扫描电镜对再生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表明孔隙堵塞影响活性炭再生效率。活性炭能有效处理双吡唑模拟废水且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芬顿氧化法可再生活性炭,实现活性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解决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在水解反硝化工艺的中试系统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冬季和夏季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3%和98.4%,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5.2%和68.0%.以水解反硝化污泥与AAO工艺中的缺氧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温度对两种污泥比反硝化速率和耗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水解池污泥的影响显著小于缺氧池污泥,在25、30℃两者反硝化速率相当,但是当温度为8、15和20℃下,水解池污泥的最大比反硝化脱氮速率分别为缺氧池污泥的1.7倍、1.3倍和1.4倍;同时,在各温度条件下,水解池污泥的耗碳率基本为缺氧池污泥的51.2%~81.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硝酸镁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高温焙烧法制备了氧化镁改性活性炭材料(MgO-GAC)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pH、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废水中低浓度活性红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镁3.5mol/L、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h,MgO-GAC的碘吸附值为960.42mg·g-1。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未改性颗粒活性炭表面微孔直径约3μm,改性MgO-GAC复合材料表面的微孔大小均匀,孔径约6-7μm,其表面负载着大量的细小圆形颗粒,高温焙烧对颗粒活性炭有扩孔作用,且可以使硝酸镁转化为多孔氧化镁,并有效负载到颗粒活性炭表面。MgO-GAC复合材料吸附活性红X-3B染料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为0.1 g,温度为30℃、pH值为6,活性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92.5%。本改性颗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可行的,高温扩孔和负载的多孔氧化镁能够可以增大颗粒活性炭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活性红染料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源水中硝基苯的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受硝基苯污染的松花江水,研究了5种不同的粉末活性炭去除硝基苯的性能,确定出最优的活性炭种类.方法通过研究粉末活性炭的基本性能、对硝基苯的动态吸附容量、吸附速度进行活性炭的筛选.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从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比较看,其中3#炭的比表面积最大,碘值和亚甲蓝值也最大,同时水分和灰分的含量也较低;从不同超标倍数下的活性炭吸附等温线比较来看吸附容量最大;对硝基苯的吸附速度也是最快的.从3#炭和2#炭在生产上的对比试验来看,两种炭都能有效去除硝基苯,但3#炭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2#炭.结论3#炭为应对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的最优炭种,2#炭的吸附性能和应用效果也较好,作为备用炭种.  相似文献   

18.
以废木屑为原料制备载铜活性炭。采用单因素法确定硝酸铜用量,用Design-Expert7.0软件设计试验方案,建立响应面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确定载铜活性炭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硝酸铜溶液(0.5 mol·L^-1)用量为15 mL,活化温度为690℃,活化时间为2.1 h和活化剂(质量分数为40%的磷酸)用量为56 mL。最优条件制备的载铜活性碳处理模拟印染废水,其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80%和88.34%,处理后的废水的色度为32倍和COD值为75 mg·L^-1。  相似文献   

19.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处理生活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选择合适的活性污泥和活性炭载体,在60d内反应器启动挂膜完成。实验表明,此反应器能够有效的去除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出水水质良好,反应器运行稳定。通过稳定床层膨胀率在10%-20%,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得到该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RT8h,温度控制在28℃,在此工艺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在85%以上,BOD5的去除率在73%以上,且SS的去除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向生物活性炭转化过程中溴酸盐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采用水厂中试模型试验考察了活性炭表面的生物量及溴酸盐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率为57.1%,在活性炭向生物活性炭转化的过程中,随着活性炭表面生物量的增加,炭柱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经过8个月的中试模型连续运行,溴酸盐的去除率提高至75.4%,成熟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稳定,从而证明生物活性炭比活性炭更有利于溴酸盐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