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重离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I—l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对微电子器件进行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的辐照和检测技术。利用该Q3D磁谱仪获得种类和能量单一、强度分布均匀且足够弱的重离子辐照源,利用散射室内的半导体探测器和焦面上的位置灵敏半导体探测器监测辐照离子。用该装置和技术测量了在8个传能线密度(LET)值的重离子辐照下引起的几个存储器器件的单粒子翻转(SEI)截面o(L)。从测得的o(L)——LET曲线,结合空间重离子和质子辐照环境模型以及离子与微电子器件相互作用模型计算,预言了器件在空间的单粒子翻转率。  相似文献   

3.
宇宙射线中的高能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沿其路径将产生高密度的电离原子和电子的等离子体,通常它们通过再复合而消失。但在半导体器件中,在P-n结局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将电子和空穴在他们完全复合之前把他们分开,于是产生一个电流脉冲。如果被收集的电荷大于电路状...  相似文献   

4.
概要综述了CMOS器件的单粒子效应,着重描述了CMOS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损伤机理,并介绍了抗单粒子效应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宇航微电子器件进行抗质子辐射性能评估时,常利用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流来测量其质子单粒子效应截面曲线(σ-E曲线)。基于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重离子辐照装置,研制了适用于质子能量测量的多叶法拉第筒(MLFC),为今后开展质子单粒子效应辐照实验奠定基础。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MLFC既可测量质子能量和束流强度,也能测量质子束流的能量纯度,这对判定束流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及调束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小规模逻辑电路的单粒子效应实验。单粒子效应实验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国家实验室的HI-13型串列加速器上完成的。用60Coγ射线辐照至一定剂量后再用重离子轰击,在不同总吸收剂量下获得了σ-LET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中小规模逻辑电路的单粒子效应不容忽视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SEE)实验能力与数据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束流参数校核系统——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实验使用C、F、Cl、Cu 4种离子辐照单粒子监督器,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获得了有效LET值在1.8~67.4 MeV·cm~2·mg~(-1)之间的单粒子翻转(SEU)截面数据。实验结果与比利时HIF、芬兰RADEF装置上测得的截面数据一致性较好,证实了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及截面数据测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高能电子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 MeV自屏蔽电子加速器和10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开展了电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其机理。在保持入射电子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在±20%范围内改变器件的工作电压进行了单粒子翻转实验。实验结果表明:45 nm SRAM(额定工作电压1.5 V)芯片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照射下能产生明显的单粒子翻转,单粒子翻转截面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数据相符合;电子引起的单粒子翻转截面随器件工作电压的变化趋势与理论预期一致,即工作电压越小,单粒子翻转临界电荷越小,翻转截面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宇航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是威胁航天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加速器的地面模拟是研究单粒子效应的主要手段。从单粒子效应模拟研究对加速器的基本要求出发,论证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在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单粒子效应是卫星抗辐射加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所建立的模拟实验测量系统、装置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二次翻转问题及其修正公式,以及器件的高能质子和14MeV中子单粒子效应的规律相似性,指出今后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是高能质子及其与14MeV中子等效研究,及对单粒子效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离子束开展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利用重离子研究宇航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SEE)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即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重离子,粒子辐射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和利用重离子束进行SEE测试,以及重离子和质子在器件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关系,最后介绍单粒子翻转重离子显微学。  相似文献   

13.
Cross sections for (n,p) and (n,n′) reac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on osmium isotopes at the neutron energies from 13.5 to 14.8 MeV using the activation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gamma-ray spectroscopy. Neutrons were produced via the 3H(d,n)4He reaction using solid TiT. The neutron fluenc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monitor reaction 93Nb(n,2n)92mNb. Data are reported for the following reactions: 190Os(n,p)190mRe, 190Os(n,p)190gRe, 190Os(n,p)190Re, 188Os(n,p)188Re and 190Os(n,n′)190mOs. Nuclear model calculations using the code HFTT, which employs the Hauser-Feshbach (statistical model) and exciton model (precompound effects) formalisms, were undertaken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ducts. The cross sec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values of model calculations including the pre-equilibrium contribution, and with evaluation data of JEFF-3.1/A.  相似文献   

14.
用阈探测器中子活化法测量了50MeV/u ~(12)C离子实验靶区的次级中子平均注量率、角分布、粗略能谱,并估算了重离子反应的中子产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