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剩余污泥的有效利用,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对Cu2+、Cd2+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污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均有影响,pH值是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增加投泥量和提高pH值可以明显提高吸附量,而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污泥对Cu2+、Cd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2.4mg/g和30.2mg/g.剩余污泥能够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处理含铜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选用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稻壳灰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Cu2+质量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时间、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吸附Cu2+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测定,对吸附前后的稻壳灰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极大,当4≤pH≤6时,吸附率较高,pH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吸附;在前0.5 h内吸附速度很快,1 h后吸附基本完成。稻壳灰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稻壳灰投加量20.0 g/L、35 ℃、Cu2+质量浓度30 mg/L、吸附时间1 h、溶液初始pH为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稻壳灰对Cu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系列胺基改性甘蔗渣(SCB)吸附剂,探讨了浓度、吸附时间、酸度和共存离子对四种吸附剂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胺基改性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可在1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最佳酸度范围为4.5~5.5。4种胺基改性甘蔗渣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大小的顺序为:DETA-SCB>TEPA-SCB>TETA-SCB>EDA-SCB,对Cu2+选择性顺序为:EDA-SCB>DETA-SCB>TETA-SCB>TEPA-SCB。共存干扰离子对Cu2+吸附容量影响的大小顺序:Zn2+>Cd2+>Ca2+≈Mg2+>K+≈Na+。 相似文献
4.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方法对土壤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锰氧化物、铁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25℃下土壤原样、去锰氧化物样品、去铁氧化物样品和去有机质样品对多氯联苯(PCBs)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以及不同含量的共存重金属Cu2+对多氯联苯吸附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多氯联苯在土壤各级样品上的吸附热力学过程.通过比较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所获得的拟合参数可知,土壤各级样品对多氯联苯的吸附规律为:去锰氧化物样品>去铁氧化物样品>土壤原样>去有机质样品.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多氯联苯吸附起主要作用,锰氧化物则抑制多氯联苯的吸附.吸附体系中的共存重金属Cu2+与多氯联苯产生了竞争吸附作用,抑制了土壤各级样品对多氯联苯的吸附,二者之间的竞争吸附作用主要可能发生在铁氧化物和有机质中. 相似文献
5.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粒径分布较均匀的4A分子筛为功能颗粒,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出了对Cu2+具有较大吸附容量的膜吸附剂;研究了4A分子筛填充PES膜吸附剂对Cu2+的吸附与脱附性能;探讨了4A分子筛填充量、离子强度、温度、pH、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4A分子筛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当4A分子筛质量分数达60%时,膜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109.7 mg/g;0.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饱和的膜吸附剂脱附率达98.6%.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液相反应法在水介质中合成巯基乙酸封端的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基于Cu2+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以CdSe/CdS核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定量检测水溶液中Cu2+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Cu2+的浓度为0.5~60μmol/L时,CdSe/Cd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Cu2+的浓度成良好的分段线性关系,浓度检测限为0.06μmol/L;该荧光探针对Cu2+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对实际自来水样品中Cu2+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量子点的淬灭机理为动态淬灭。 相似文献
8.
采用附晶生长法合成了HY/MCM-41复合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智能重量分析仪(IGA)、吡啶原位红外(Py-IR)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HY/MCM-41复合分子筛具有微孔和介孔的双重孔道分布,且形貌为核壳结构。通过对金属Ce离子改性制得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考察,发现固相研磨法改性的吸附剂在空速为5h-1时吸附穿透硫容量可达1.81mg/g,大于液相离子交换法改性的吸附剂吸附穿透硫容量1.32mg/g。采用静态间歇法时,固相改性的吸附剂的脱硫率可达90.6%,高于液相改性的吸附剂脱硫率81.2%。同时发现,吸附剂表面的B酸对吸附脱硫有着抑制作用,而L酸尤其是弱的L酸的酸量与吸附脱硫性能有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氨基化MCM-41表面引Co^2+,Ni^2+,作为吸附剂来去除水中的萘普生.氨基化MCM-41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脱附曲线、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吸附萘普生的实验在室温25℃下进行.材料的吸收能力顺序为:NiNH2-MCM-41〉CoNH2-MCM-41.该吸附结果与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材料的氨基化高度依赖于嫁接过程的性质和金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MCM - 4 1和Cu/MCM - 4 1的合成方法及Cu/MCM - 4 1对苯羟基化为苯酚的催化作用。即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 ,氨水为碱性介质 ,在温度为 75℃的温和水热条件下 ,合成未脱除模板剂的MCM - 4 1中孔分子筛。产品在D/MAX -RB(日本理学 )衍射仪上经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经 8h反应 ,产品有较满意的结晶度和结构特征。在MCM - 4 1上直接采取等体积浸渍的方法 ,负载一定量的铜 ,得到一系列不同铜含量的Cu/MCM - 4 1催化剂。用双氧水作氧化剂 ,用合成的Cu/MCM -4 1作为催化剂 ,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铜负载量、负载方法、溶剂、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苯羟基化为苯酚的影响。反应产物通过GC - 340 0型气相色谱仪来分析。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80℃ ,以乙腈为溶剂 ,0 .0 2 g铜质量分数为 5 %的催化剂 ,过氧化氢与苯的摩尔比为 1,反应时间为 4h的条件下 ,Cu/MCM - 4 1能有效催化苯羟基化为苯酚的反应 ,苯酚收率达 5 .8% ,且苯酚为唯一液相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室温下制备了六方有序介孔材料MCM-41,用1,3,5-三甲苯(TMB)、-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得到改性MCM-41。采用XRD、红外光谱、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MCM-41保留了MCM-41的六方有序结构,扩孔后得到较大孔径的介孔MCM-41,经硅烷化修饰后减少了表面硅羟基,增大了MCM-41的表面极性,有利于介孔材料MCM-41的组装。 相似文献
12.
利用1-烷基-3-甲基咪唑的盐([Cnmim]Br,n=12,14,16,18,20)离子液体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合模板剂成功合成出介孔分子筛MCM-41.经X射线衍射和氮吸脱附的表征表明合成出的分子筛均具有统一的孔径,高的比表面积及稳定的骨架结构.其中,以[C14mim]Br和CTAB为复合模板剂合成分子筛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用[C20mim]Br和CTAB为复合模板荆合成分子筛的孔径最大;而晶形效果最好的分子筛则是用[C16mim]Br和CTAB为复合模板剂. 相似文献
13.
14.
酞菁钴/MCM-41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混(one-pot)方法,将有机功能材料酞菁钴(CoPc)组装进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合成纳米复合材料CoPc/MCM-41,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Uv-vis,N2吸附,T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Pc成功地组装进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并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对其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因为CoPc在MCM-41中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因此组装体显示出比体相CoPc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为新型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MCM-22/MCM-41复合分子筛改质FCC汽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组装法合成了MCM-22/MCM-41复合分子筛,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进行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研究,考察了芳构化反应和降烯烃效果。结果显示,MCM-22/MCM-41复合分子筛较单组分MCM-22具有更强的芳构化性能,并且初始活性高,稳定性好。催化裂化汽油经复合分子筛催化改质,芳烃体积分数由28.6%升至51.1%,烯烃体积分数由34.0%降至5.8%。MCM-22/MCM-41复合分子筛用于FCC汽油改质的适宜操作条件:反应温度400℃,压力2MPa,液时空速3h^-1。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模板剂和水用量合成出中孔分子筛MCM-41;系统地考察了碱、模板剂、水用量、铝原子引入量、晶化温度及时间的长短对样品合成结果的影响,确定出碱用量的最适宜值为n(Na2O)/n(SiO2)=0.18~0.24;模板剂的最佳用量为n(CTAB)/n(SiO2)=0.10~0.14;水用量的范围为n(H2O)/n(SiO2)=24~30;铝原子的引入量为n(Al2O3)/(SiO2)=0~0.033;适宜的晶化时间为12h;最佳晶化温度140℃;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MCM-41分子筛做为M41S系列介孔分子筛的典型代表,在液晶模板、协同作用与电荷匹配等合成机理作用下,可以通过水热晶化法、室温晶化法、微波晶化法、干粉晶化法和非水介质晶化法等合成方法制备得到。在此基础上可通过使用后嫁接处理法对MCM-41分子筛进行氨基化、巯基化、磺酸基化等官能化改性,克服其水热稳定性不高、掺杂金属原子后孔道结构受损等缺点,从而提升其各项应用性能,在纳米材料、能源、膜分离、传感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孔分子筛MCM—41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新型中孔催化材料MCM-41的合成过程中有机模板剂、辅助模板剂、反应物种类及温度等合成条件对合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探讨研究了合成机理,并初步考察了它的吸附性能、催化性能、载体功能等,MCM-41的大孔径、高比表面、一维孔道结构已在沸石和催化领域内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综述文献28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