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塘沽——新村三维区几种典型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在分析了塘沽-新村三维巨大的沉积环境-近岸水下扇之后,应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对Es3^3,Es3^4两个亚层序进行了地震相-沉积微相的划分。该区存在湖槽型重力流水道及隆起区两类沉积区,前者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出槽状(或楔状)下凹充填地震相和连续下凹充填地震相;后者的顶部垒块区表现为上超充填地震相,斜坡处见足状底超地震相(包括顶积底超足状地震相及前积底超足状地震相)。对以上几种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是各类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及河道砂、滨浅湖砂坝等沉积环境的砂体。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及合成记录分析的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沉积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平行相(A相)反射;辫状三角洲(夹扇二角洲)前缘、滨浅湖、曲流河沉积表现为弱振幅不连续发散相(B相)反射。在此基础上分析全区地震反射特征,‘可预测沉积环境和有利储层的展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湖盆的北部(YM1井至LN1井附近地区),三叠系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较厚,该区以东的B地震相等时差的高值区代表了滨浅湖砂坝沉积厚度较大的区块,是良好储层的分布区;在塔里木盆地南部,分布有多块等时差高值区,表明这些区块的砂体沉积厚度较大,是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的各种地震反射标志,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划分出楔状前积、楔状乱岗或杂乱、丘状乱岗或杂乱、帚状发散前积、下切充填、空白及席状平行、席状亚平行及席状乱岗变振幅等8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河道、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及火山岩体。进而预测了有利相带,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的地质背景,可以将该盆地古近系与新近系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再辅之以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的古近系与新近系地震反射剖面上可以识别出7种地震相,分别是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波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和发散地震相。地震相的分布和演化受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在测井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地震相解释能够重现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保山盆地为滇西的一个具西断东超箕状断陷结构的新近系小型盆地。为搞清区内保山气田的沉积特征,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结合沉积岩(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沉积岩的岩性特征(颜色、岩石类型、岩石结构、黏土矿物、岩相组合)的分析研究,借助于沉积相在测井和地震剖面上的显著特征,研究并划分了保山气田新近系上新统羊邑组二-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等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浅湖亚相中的浅湖泥和浅湖漫流席状砂沉积微相。剖析各类骨架微相的沉积特征后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6.
保山盆地为滇西的一个具西断东超箕状断陷结构的新近系小型盆地。为搞清区内保山气田的沉积特征,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结合沉积岩(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沉积岩的岩性特征(颜色、岩石类型、岩石结构、黏土矿物、岩相组合)的分析研究,借助于沉积相在测井和地震剖面上的显著特征,研究并划分了保山气田新近系上新统羊邑组二-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等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浅湖亚相中的浅湖泥和浅湖漫流席状砂沉积微相。剖析各类骨架微相的沉积特征后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7.
惠州凹陷深层古近系文昌组(Ew)处于勘探初期,钻井资料稀少,因此通过对惠州凹陷A井区A-1井古近系文昌组NA油组(EwNA)的岩性统计及钻井取心的沉积构造进行观察,证实了该井钻遇的EwNA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震相进行研究,识别出了楔状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及下凹充填地震相;并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及滨浅湖相,确定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为该地区Ew地层以后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震相分析技术在伊通地堑储层沉积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伊通地堑L3井区主要产油层双阳组一段,砂体的厚度和分布横向变化快,具有典型的“源近流短”沉积特征,相邻井的砂体特征及其含油性各异,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精细刻画。分别利用传统的地震相参数分析技术和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双阳组一段的地震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互相补充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双阳组一段的地震相特征进行了划分。采用最能反映扇三角洲相和湖相的相标志(如泥岩颜色、岩性组合、沉积层理、沉积韵律和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等)对主要地震相单元中的钻井资料进行了单井微相分析,并依此建立了双阳组一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将地震相转化沉积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北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沙三中、下亚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认为,该层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2对应沙三下亚段,SQ3对应沙三中亚段;分析了地震相类型及其展布特点,沙三段地震相主要包括前积地震相(主要发育在SQ1中)、楔状地震相(主要沿陡坡带分布)、杂乱地震相(在陡坡带发育,分布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变小)、透镜状地震相以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和充填地震相(发育在半深湖-深湖区)。  相似文献   

10.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原理为依据,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三维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认为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了湖盆从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弱裂陷→热坳陷的完整沉积充填与演化过程。在研究区识别出波状、亚平行或乱岗状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充填地震相,帚状或楔形前积反射地震相,斜交型或S型前积反射地震相和低幅丘形地震相,它们在垂向上具有关联性。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与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受控于湖盆演化的各个阶段,沉积体系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SQ2层序内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陆丰南地区勘探的有利相带,SQ3和SQ4层序内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砂体均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第四系沉积特征及其与似海底反射层(BSR)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层序划分、剖面地震特征识别以及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查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第四系发育包括充填状、丘状、席状、透镜状、楔状及乱岗状在内共6个大类18种地震相。根据地震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半深海稳定沉积、水道—天然堤复合沉积和块体搬运3种沉积体系。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可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第四系划分为3个层序。层序Ⅰ为半深海稳定沉积上伴生大面积水道及天然堤复合体沉积。层序Ⅱ为北部和南部发育小规模水道及天然体复合体,东部发育大面积块体搬运沉积。层序Ⅲ中部为小型水道及天然体复合体,东部至北部都发育块体搬运沉积。为明确水合物空间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内进行BSR识别与建模,研究发现该区BSR多位于三级层序界面T_(0-1)附近或与其重合,通过叠合发现其与块体搬运相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表明块体搬运相有望作为水合物赋存可能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中侏罗统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强振幅、中低频、高连续、亚平行反射,中强振幅、低频、高连续、平行反射,弱振幅、低频、中连续、平行反射和空白反射等特征。本文根据中侏罗统地震反射特征,按地震相分析方法对地震道波形进行分类,并转换为地震相。据此对红台地区大致划分10类地震相,构成四个地震相分布区,分别对应低频区、高频区和中频区(与两个相区对应)。低频区对应砂岩,高频区对应泥岩,中频区对应的岩性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依据地震相分布图编制了S2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图,经钻井资料证实,井点处沉积微相类型与井孔岩心微相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沼泽沉积环境的辫状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砂岩岩性气藏属沼泽背景下的辫状河沉积。砂岩以粗砂岩、中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层理类型主要为块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沉积序列总体上呈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心滩沉积微相是最主要的有效储层沉积单元,其内部结构较均匀,伽马曲线表现为较平滑的低值箱状曲线特征。河道地震反射外形呈透镜状或顶平下凸的丘状,属差连续性、中振幅、上超充填地震相。在开发前期井少且井距大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等资料,利用地震波形聚类分析和古构造恢复方法进行河道识别,得到盒8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特征。据此优选建产区块和部署开发井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霸县凹陷南洼槽沉积相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霸县凹陷南洼槽构造、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首次建立了该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沙一下亚段—沙四段划分为7套三级层序,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展布及特征,指出文安斜坡内带、"凹中隆"背斜构造带和洼槽带为3个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综合应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效识别。构建了斜坡带、背斜带和洼槽区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精细落实优选,钻探文安1、文安11井均获成功,研究表明该区是岩性地层油藏规模勘探的有利区,对冀中坳陷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在川东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生物礁、潮道及河流和岩溶相等特殊地质体皆是含油气的有利区域,如何识别出这些特殊地质体成为能够找到油气资源的一种有力手段。采用钻井资料中所包含的沉积学信息可以进行非常详细的沉积研究,只是这种点上的沉积相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面(区域)上研究的需要;利用该区现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波形分类,就能得到特殊地质体在平面上的展布,并结合钻井资料,得出地震相划分的合理性。钻井资料和地震相波形分类的结果吻合很好,表明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能够对生物礁、潮道及河流和岩溶等进行有效的识别,但该方法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需要把沉积和断层区分开,往往在沉积较简单的地区地震相波形分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断层的发育会破坏地震相波形分类的基础(地层沉积的原生信息),使地震相波形分类的解释变得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拐地区二叠系沉积、地层厚度以及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在上乌尔禾组发现了古沟槽沉积。特殊的沉积条件、充填作用和构造特征决定了上乌尔禾组古沟槽的形成和展布。古沟槽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独特的外形特征:上超充填(垂直物源方向)和斜交反射特征(平行物源方向)。通过对古沟槽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区二叠系古沟槽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构造运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深部逆断层和不整合的发育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具有较好的储盖组合),是一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与演化规律,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古地貌特征,明确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局限-半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与斜坡-盆地相,又可划分为多个亚相和微相,沉积相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分带性和继承性。基于横跨盆地的二维地震测线精细解释,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主要沉积相类型的地震相响应特征,识别出了6种地震相(Seismic Facies)类型,分别为台内(丘)滩(SF1)、台内洼地(SF2)、丘(滩)间海(SF3)、膏盐湖(SF4)、台地边缘(SF5)和斜坡-盆地(SF6),进而圈定了各相带的平面沉积相边界,揭示了各相带发育分布与古构造和古地貌的联系。根据肖尔布拉克组厚度分布,明确了盆地南部存在东西走向的古隆起区,东部和中部存在两个洼陷区;盆地西南部存在一级阶地,以宽缓的一级坡折向中部低洼区过渡;盆地中部存在窄陡的二级坡折,向东快速过渡为深洼区。再结合地震解释成果、野外露头、取心井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编制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岩相古地理图,为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8.
H盆地L区块下白垩统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H盆地L区块下白垩统常规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划分出7种主要的地震相。依据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沉积体系分布摸式以及钻井资料,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预测了下白垩统沉积体系的分布,指出主力生储盖组合位于A层序上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古生物、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受西部马特里格隆起南段物源的影响,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表现为断陷湖盆沉积特征,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三角洲与湖泊相沉积,早白垩世早期该区东部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和渐新世—上新世表现为坳陷湖盆沉积特征,河流沉积体系推进至该区西部,形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为滨浅湖亚相沉积.总之,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沉积充填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沉积演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石炭系三角洲微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塔河油田石炭系油藏是一个具有中低渗透率的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岩性油藏,有效砂体厚度较薄,单砂体相互叠置,厚度变化较大(3~15m),储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勘探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在塔河油田四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开展了微地震相研究。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卡拉沙依组顶面(E)和三角洲前积层等时界面进行了微地震相分析。采用对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的方法,细致刻画了地震波形的横向变化特征,并结合测井相解释和地质背景分析结果,对研究区的沉积相进行了解释。在该区,分布有沉积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解释结果与钻井和生产测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