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嵌岩桩软岩侧阻与端阻的修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部分桩基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载荷试验值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在软岩嵌岩桩的嵌岩段计算公式中增加软岩发挥系数的对策 ,使计算值更接近于载荷试验值。  相似文献   

2.
蔡江东  姜振泉 《工业建筑》2006,36(1):40-43,65
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发挥不但与桩端支承与桩周土性有关,同时还受其他众多因素影响。根据同一场地桩周土性差异不大,而桩底岩土强度有较明显区别的两根达极限承载状态的嵌岩桩试桩资料,分析桩周土侧阻发挥过程。结果表明:对于长径比较大的嵌岩桩,桩周土极限侧阻大小随桩端支承条件不同而改变,且侧阻沿桩身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此外上部土层对桩身中部土层的侧阻发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基于收集的120根嵌岩桩试验数据,应用于大型公路桥涵及其他重大工程中的深长嵌岩桩(嵌岩深度大于5倍桩径)承载力的计算,沿用设计规范[1]的形式及思路,对计算公式中岩层端阻发挥系数和侧阻发挥系数的取值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不同桩端岩石强度下岩层端阻发挥系数和侧阻发挥系数的取值,并引入到承载力计算公式。对西堠门大桥、青岛海湾大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坝陵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的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验算,并将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很好,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少资料表明,桩端支承较强时,嵌岩桩的侧阻沿桩长分布呈顶、底部较大的特点,且常表现出硬化趋势。通过对某工程试桩端阻、侧阻发挥过程的分析,指出桩土界面上的正应力、桩与土相对运动速度以及桩周土层接触关系等都构成影响侧阻发挥的重要条件。尝试通过直剪试验验证影响侧阻发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桩周土强度较低时,桩下沉速度较快,桩土相互作用常沿"界面层"进行,侧阻出现软化特征;(2)桩周土强度较高时,桩土界面相互作用充分,侧阻以硬化特征为主,覆压越大,侧阻硬化特征越明显;(3)土层接触关系对桩周土强度发挥与上覆土压力有关,上覆压力大,桩周土的强度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发挥出超过单一土层抗剪强度的侧阻力。  相似文献   

6.
确定大长径比软岩嵌岩桩桩侧土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桩工艺、土性状态查表确定桩周土侧阻极限标准值时,如不考虑长径比及土层相对桩身的位置,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还可能对嵌岩桩的桩工机理产生误解。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在确定大直径软岩嵌岩桩桩周土侧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严蓉  张杨 《四川建筑》1998,18(1):52-54
1概述随着被工技术的进步,高质量、高承载力的大直径桩相继出现,使高层建筑桩基础的结构形式变得更灵活多样。大直径桩一般分为扩底桩和嵌岩桩两类,它们均属于以端承为主或端承桩。由于它们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刚度,而且可以根据极荷载的大小;设计相应的桩径以满足单桩一柱  相似文献   

8.
软岩嵌岩桩桩周土极限侧阻计算公式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长径比、嵌入强-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而言,桩周土侧阻发挥呈不对称双峰态分布,根据当地多个工程的实测资料,对地区标准中侧阻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实践证明该公式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Peng Baixing 《建筑结构》2008,38(4):19-21,44
应用剪切试验、基岩内桩侧摩阻力试验和高压旁压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对湘浏盆地内泥质粉砂岩的嵌岩段桩侧阻力的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确定的侧阻力偏低,分析了不同方法确定的结果差异的根源,提出了以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基础,按0.15~0.30系数折减计算嵌岩段极限侧阻力的取值标准,对类似地区桩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汪定熵 《四川建筑》2000,20(Z1):248-248
嵌岩桩嵌岩段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修正系数经过换算得出综合修正系数,使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试桩静载荷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和对桩侧极限摩阻力预测技术系统的分析 ,研究了粘性土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LDBPs)的桩侧极限摩阻力的预测方法和指标确定。针对硬粘土或超固结土 ,提出了不排水强度指数的概念 ,综合了粘性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基于这一概念 ,对传统的“α法”进行了扩展 ,使之成功地应用于粘性土中LDBPs桩侧摩阻力的预测。同时还对用SPT锤击数N预测粘性土中LDBPs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对粘土和亚粘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2.
赵敏燕  周峰  王嘉 《江苏建筑》2010,(5):91-93,104
介绍了桩基负摩阻力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了不同的固结时间对负摩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载条件下桩基负摩阻力随着固结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中性点也随之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杜芳 《土工基础》2008,22(1):40-43
通过在大直径灌注桩桩端及桩身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大直径灌注桩桩一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摩阻力是桩基问题中常见且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往通过试验对中性点位置、下拉荷载的大小以及负摩阻力作用下桩基的沉降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均建立在桩周土固结沉降基础之上。对管桩的负摩阻力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但对桩芯土在负摩阻力中发挥的程度以及方式仍未完全弄清。指出了今后桩基负摩阻力研究需要开展的问题以及解决负摩阻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钢桩负摩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香港地区桩的摩擦力进行了研究。采用邓肯-张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并设置了古德曼的接触面单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吻合。同时,论述了在桩的负摩擦分析中考虑土的弹塑性特性及接触面单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刚  李鹏远 《城市勘测》2012,(5):168-171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各种地基处理技术应运而生,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之一,合理正确地应用基桩检测方法是控制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手段,客观准确的基桩检测数据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大连市某工程大直径机械钻孔灌注桩试桩及工程桩检测过程,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较好地完成了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主要针对小直径超深嵌岩灌注桩嵌岩段侧阻力进行分析研究。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在桩身分层预埋钢筋计和应变计,测读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值,对嵌岩段侧阻力的发挥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内力是由上至下逐渐开始发挥的,对于超深的嵌岩桩,桩端阻力发挥比例极小。桩身侧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不断地变化,上部侧摩阻力先发挥,并且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都有传递。受桩端岩层的影响,嵌岩段靠近桩端部分的侧阻力要高于远离桩端的侧阻力。嵌岩段侧摩阻力分布曲线整体呈双驼峰形,下部峰值高于上部峰值,且在桩顶荷载传递过程中,最大峰值有下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筏基础下桩顶反力和土反力的数据 ,对群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系统分析 ,并利用剪切位移法分析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与桩周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软岩地基上嵌岩桩基础与一般的摩擦桩相似 ,桩周土可以承担一部分上部结构荷载 ;另一方面 ,计算结果显示剪切位移法同样适用于嵌岩桩基础的分析。因此 ,建议在设计嵌岩桩基础时 ,应充分利用桩周土的承载力 ,使设计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上海对大直径超长桩的桩检测,对这类桩的施工、检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在同一桩型相同地质条件下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检测,得到单桩极限承载力、成孔过程中质量控制、注浆效果、桩身质量等结果。通过对检测过程的分析,得到成孔中护壁泥浆参数,钢筋笼接驳方式,注浆对提高承载力效果的结论。对上海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的施工设计有借鉴意义,对进一步研究桩基荷载传递机理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妥善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阻力引起的桩基承载力下降问题,以消除桩周黄土湿陷性为出发点进行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探索,采用非传统的特殊浸水方式分别对混凝土灌注桩、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桩顶受荷时采用注水孔与试坑相结合浸水量较大,浸水段桩侧以负摩阻力为主,最大值达319.62 kPa,局部出现正摩阻力;成桩过程中采用泥浆循环浸水量较小,桩周土体在桩顶受荷前完成部分湿陷,受荷后桩侧以正摩阻力为主,局部出现负摩阻力,且数值较小,最大值为32 kPa;特殊浸水条件下桩周土体沿桩身分段湿陷,桩侧出现多个负摩阻力峰值及中性点,正、负摩阻力交错分布;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受浸水方式、加载方式、浸水固结时间的综合影响,建议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桩周土体预先进行微量浸水,消除部分黄土湿陷,以避免由于地下水环境改变而引发的桩基承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