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琳  王健 《湖南包装》2023,(1):146-149
以学龄初期儿童为研究对象,归纳学龄初期儿童的认知特点及认知需求,结合市面上的儿童教育类APP设计,探究儿童教育类APP可持续的设计策略,正确发挥软件对儿童的正向引导作用。以学龄初期儿童认知特点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其中可取的界面设计方法,打造简洁明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儿童教育类APP。通过分析优秀的设计案例,结合学龄初期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归纳总结儿童教育类APP在界面设计上可实施的设计策略,以达到促进儿童的发展和营造正向的学习氛围。基于学龄初期儿童用户建构APP界面,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心智发展。符合开发者希望留住更多的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和忠诚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制的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互联网时代不同行业用户参与制的产品设计方式。方法以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打破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用户之间的专业知识壁垒,另外将用户散乱的创意和要求聚拢在一起,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素材来源。结论通过对不同行业人员及用户利用互联网资源对产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案例得出人人都可以参与产品设计的论证,同时打破了传统产品设计的规则性制约,使得产品设计不再是产品设计行业人士的专利,极大地降低了传统设计中的设计师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3.
魏国 《包装工程》2024,(8):488-494
目的 探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益智玩具市场及各阶段儿童玩具的设计特点,总结出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将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结合脑科学原理,制定出创新的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策略。重点关注脑科学理论以解析儿童的认知特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深入理解儿童脑部的发育规律,借鉴脑图谱所揭示的认知特性,以制定出益智儿童产品设计的前沿策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推动益智产品设计的创新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于广琛  主峰 《包装工程》2024,(8):346-355
目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对儿童身心健康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针对目前的育儿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需要一种能够看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产品,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为该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可借鉴思路。方法 通过线上与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市场调研,采集用户需求反馈,与专家和行业内的设计师一起研讨,筛选出12条初始用户需求点,运用KANO模型制定和发放调研问卷,梳理家长对产品各种功能的评价与需求,得到使用需求的优先排序,归纳不同满意度的需求指标。结果 根据KANO模型中得出的必备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中包含的9项产品功能,对儿童智能监护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产品测评验证该设计与开发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通过KANO模型分析确立的需求重要度可以给相关设计要素的优先级排序提供有效的参考,更好地满足家长使用儿童智能监护产品的需求,实现轻松育儿的愿望,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成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建  田崑 《包装工程》2024,45(14):399-402
目的 探寻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优化对策,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方法 采用概念分析法,对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分别展开研究,提出要遵循用户体验设计的一致性以及用户体验设计的个性化,并提出在交互设计中应使界面与用户感知习惯契合,易于被用户感知,帮助用户形成长时记忆,唤醒用户记忆,关注用户情绪与情感,使其产生愉悦的体验感。结论 作为产品创新与开拓的基础,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从深层次发掘用户的切实需求与体验,进而有利于互联网产品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基于心流理论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欧细凡  谭浩 《包装工程》2016,37(4):70-74
目的着力于创造能够产生心流体验的互联网产品。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心流理论的研究分析,提出为用户提供明确而清晰的目标,适时有价值的反馈,与技能平衡的挑战,流畅的操作和舒适的界面等交互设计方法和指导思路,并将其应用于百度微拍实际项目中。结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拓展了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心流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为双语教学课程将有利于开拓视野,提升教学层次。本文对《产品设计》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产品设计》中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露芳  周逸沁 《包装工程》2018,39(4):159-163
目的探究Fogg行为模型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指导性。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梳理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产品与Fogg行为模型的相关性,研究相关要素在各类产品设计中的作用,提出Fogg行为模型在主流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论 Fogg行为模型在特性不同的互联网产品中有不同的应用策略,这对产品设计初期的方向思考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服务型APP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刘程程  张凌浩 《包装工程》2011,32(12):68-71
通过服务设计理论介入及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阐述,提出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概念,并指出其具有的"服务"核心理念。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特点分析,论述手机服务型APP产品具有服务理念突出、服务模式创新、互动参与性、有针对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将服务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引入手机服务型APP产品设计中,并提出其设计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王媚雪  胡宇琦 《包装工程》2021,42(18):220-226
目的 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效率,对于自闭症儿童依恋产品设计的过程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影响自闭症儿童依恋关系的主要功能领域进行研究,采用系统化、层次化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些功能领域拆分为不同的层次和要素,计算这些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排序;从而进行3种方案设计,通过评分的方式建立评价矩阵,根据上阶段计算出的权重值,求正负理想解,以此为依据,选取最优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自闭症儿童依恋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排除主观因素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为产品设计及方案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自闭症儿童依恋产品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哲曦  范伟 《包装工程》2023,44(8):289-298
目的 为厘清国内近5年儿童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其重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北大核心、CSCD、CSSC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和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一系列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17—2021年文献的总体指标、期刊来源、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和关键词,梳理研究概况和走向。结论 近5年儿童产品设计研究的核心期刊来源集中,总体发文量与总体被引量均呈上升趋势。研究作者形成了一批具有导向作用的核心作者群,但多数为小规模的高校团队,不同团队之间的学术联系较弱,合作网格呈现“个别聚集,普遍疏散”的态势。研究内容逐渐从单一年龄层向多维年龄层延伸,由单一功能属性向多功能属性转变,从正常儿童的用户定位向偏常儿童的用户定位扩充,由表象层的显性体验向本质层的隐性体验提升,后续的重点研究方向将从传统文化内涵、数字技术应用、服务系统体验、可成长性、绿色生态设计等角度继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产品设计学科是一门培养产品设计领域创新型人才与社会服务型人才的学科,旨在为社会服务、为用户服务、为当代发展需求服务。本文探讨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避免灌输式传授,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实际应用性,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实用、服务型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李响 《包装世界》2016,(6):58-5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用型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培养方式上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项目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的运用,建立与之适应的专业设计课程群、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汤进  李世国 《包装工程》2015,36(4):84-87
目的研究基于产品调性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通过阐述产品调性的定义和内涵,指出了其对于用户情感归属、产品差异化和品牌识别的价值与意义,并对互联网产品的品牌、功能、交互、UI与文本这5个产品调性的体现要素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论提出了基于产品调性的互联网产品的3大设计策略,即确保用户情感归属与品牌内涵在产品调性中的统一,保证产品调性与各调性体现要素之间的横向一致性,以及坚持产品调性在产品迭代过程中的纵向一贯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及设计流程的全面研究,发现"互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与新思路。重点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用户、产品等属性发生变化的情况,发现传统产品设计理论正在不断受到"羊毛出在猪身上"、"网红经济"、"快速迭代"等互联网理论的冲击。深入研究了当下比较热门的"贴身定制"、"众筹模式"、"设计服务众包"等产品设计新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之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反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王月丰  蒋晓 《包装工程》2011,32(12):97-100,115
从反馈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视觉反馈、听觉反馈、触觉反馈等反馈种类以及功能,阐述了反馈对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互联网产品的信息反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互联网产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反馈功能的设计时,要使反馈掌控时间和用户心理,反馈要避免粗暴和带来信任,应该尽量使用丰富的非模态视觉反馈,以及合理使用正面听觉反馈。  相似文献   

17.
肖婕 《绿色包装》2022,(5):32-36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带来数字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产品等各种设计的数字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借3D数字化技术,结合当前产品设计专业发展趋势和大职教观,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对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并从“岗、课、赛、证”四个方面,通过工作任务引导,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融合,在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标准上进行创新,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展,改变产品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推动儿童美术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优化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方法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探析互联网生态环境下的儿童在线美术教育智能软件开发的3个核心要素:智源、智趣与智联,分别从内容提供、交互形式、教育服务生态3个角度分析儿童在线美术教育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儿童美术教育的真实场景,运用用户旅程图来分析用户痛点以挖掘设计机会。结合以上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创新性地提出儿童在线美术教育智能应用软件的开发策略。结论智源、智趣形成的多元化资源可以形成外包,并通过智联构建的教师与外包资源的关系,提高共享效率,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精准化个性教学,从而达到优化儿童美术教育的效果。该模型也可为其他儿童美术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颜晓莺 《上海包装》2023,(5):199-201
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充分拓展第一课堂育人场域,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而且能够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美育育人能力,真正做到“三全育人、五育融通”。以红色文化元素为切入点,探究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思路以及策略,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兴趣爱好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