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婷  汪晖  汤宏斌  鄢友娥  曾汉高 《金属学报》2005,10(11):1236-1239
目的: 研究和探讨吸烟所致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母体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改变及其所带来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方法: 妊娠天数明确的Wistar大鼠16只,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采用吸烟法建立大鼠IUGr模型,孕21d剖腹取胎,测量胎鼠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尾长)和胎盘重。差速离心法制备孕鼠肝亚细胞组分,测定多种药物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 IUGR大鼠胎仔平均体重、身长、尾长、胎盘重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87.7%、94.5%、95.3%和83.0%(P<0.01)。母体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1A1活性升高,为对照组的137.9%(P<0.05);而CYP3A活性降低,为对照组的73.3%(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也降低,为对照组的86.5%(P<0.05)。母体肝脏胞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为对照组的1.11倍(P<0.05)。结论: 孕期吸烟可致IUGR大鼠母体肝脏部分药物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系统功能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导致IUGr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吸烟可能改变孕期用药的疗效,增加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在造模后的d 1 和 d 7 开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 分别在 d 7、d 28 处死大鼠, 对肺组织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MDA)、谷胱甘肽(GSH)、羟脯氨酸(HYP) 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结果: 在造模后 d 1 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能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组织匀浆中的MDA、HYP 异常升高和GSH 的下降, 减轻其肺部的病理损害;在造模后 d 7 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丹参治疗组与模型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预防大鼠肺纤维化, 对已形成的肺纤维化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冠脉结扎30 min后再通20 min 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缺血组、模型组(缺血再灌组)和川芎嗪保护组。观测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Ca2+-ATP酶和K+, Na+-ATP 酶活力, MDA及心肌钙含量。结果 川芎嗪保护组心肌细胞膜SOD、GSH·PX、Ca2+-ATP 酶和Na+, K+-ATP酶活性较缺血再灌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 或P <0.01), 丙二醛(MDA)和心肌钙含量却呈显著性降低。线粒体中SOD和GSH·PX 活力也呈显著性升高(P <0.05), MDA 却为显著性降低。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确切保护作用, 其机理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对丁胺卡那霉素耳蜗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健康杂色豚鼠56 只, 随机分为4 组, 分别肌注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GSH 、Amikacin +GSH(联合用药) 及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 检测耳蜗组织的活性氧(ROS) 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活力;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的方法, 对深染的外毛细胞表皮板进行计数;扫描电镜观察外毛细胞细胞器的变化。结果 丁胺卡那霉素组ROS水平增高, SOD 、CAT 、GSH-Px 活力降低(P<0.05)。其余3 组的ROS 水平均显著低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 SOD 、CAT 、GSH-Px 活力显著高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 3 组之间的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光镜下GSH组耳蜗三排外毛细胞呈v 字型排列有序。丁胺卡那霉素组外毛细胞纤毛散乱、倒伏, 深染的表皮板数明显增加, 联合用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较丁胺卡那霉素组明显减少(P<0.01), GSH 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下丁胺卡那霉素组核固缩, 线粒体数量减少或大多数线粒体空泡变性;GSH 组和生理盐水组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联合用药组线粒体染色较深或轻度水肿。结论 GSH 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地减轻丁胺卡那霉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5.
孙桂玲  江悦华  赖声礼  杨太成 《金属学报》2005,10(12):1358-1363
目的: 研究毫米波和ADM 分别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 K562细胞株培养体系中的氧化自由基及抗氧化酶系的调控和影响,来探讨毫米波及 ADM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为研究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毫米波和阿霉素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 K562细胞株,测定细胞培养体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的活性,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的含量。结果: 单用 ADM 或毫米波辐射均对K562细胞内 MDA 的含量有显著的增高(P<0.01);对K562 细胞内 SOD、GSH-Px 两种重要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毫米波与ADM 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P<0.01) 。结论: 毫米波和阿霉素联合作用于人白血病 K562 细胞能产生协同治疗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竹叶的水溶性提取液对小鼠的抗氧化及体外清除羟自由基(·OH-) 的作用。 方法 7月龄小鼠给予竹叶提取液(8, 12 g·kg-1, ig), 连续30 d 后,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小鼠全血的超氧化歧化酶(SOD) 和谷胱甘肽氧物酶(GSH-Px) 活性, 并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中脂褐质(LF)、丙二醛(MDA)和SOD 含量。采用体外抗坏血酸体系产生·OH-的原理, 观察竹叶提取液清除·OH-的作用。 结果 给予竹叶提取液的小鼠心、肝、脑组织和全血中SOD及GSH-Px 活力显著提高, 而MDA 和LF 含量则明显下降。竹叶提取液亦能清除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OH-, 且·OH-的清除率呈明显的量效相关性(r=0.976)。 结论 竹叶提取液具有直接清除机体·OH-, 且能提高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 抑制自由基损伤, 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方沙棘颗粒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谷氨酸(Glu)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1 d) 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Glu 模拟兴奋性损伤,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比色法测定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含量, 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GSH-Px) 活性、丙二醛(MDA) 含量。结果: 细胞经Glu 损伤后,上清LDH 含量、细胞中MDA 含量显著增加, SOD 和GSH-Px 活力明显下降。复方沙棘处理组可有效防止上述改变。结论: 复方沙棘颗粒可有效保护由Glu 引起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其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丽娟  刘磊  郭亚玲  高琴  关宿东  姜宝法 《金属学报》2013,18(12):1364-1368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并观察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 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GSH组)。各组大鼠取离体膈肌条,测定其收缩力,测定膈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膈肌组织中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结果: (1)与CON组比较,DM组大鼠膈肌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收缩力(P0)、张力最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最大下降速率(-dT/dtmax)明显降低(P<0.05);GSH组则高于DM组(P<0.05)。(2)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膈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GSH则能逆转该变化(P<0.05)。(3)DM组膈肌组织中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1),而GSH组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GSH通过提高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来增强2型糖尿病受损膈肌的收缩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膈肌组织氧化应激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e)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构的作用。方法: 采用内毒素气管内直接刺激的方法复制COPD气道重构模型,并以丹皮酚(75、150、300 mg/kg)灌胃治疗8周,另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以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纤黏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组织中TNF-α、IL-8、IL-6含量。免疫组化图片利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管上皮下胶原面积。结果: 丹皮酚可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和肺脏中的MDA、IL-8、TNF-α、LN、IV-C、Hyp的含量,升高GSH、SOD含量,抑制中小径支气管上皮下增生。结论: 丹皮酚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中小径气道上皮下增生实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及格列齐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 并将其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格列齐特组, 观察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对其糖耐量减退、血清血糖血脂、TNF-α、Fins 含量、肝细胞TG 含量、脂质过氧化和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均有可能改善高脂血症致胰岛素抵抗模型病鼠的IGT 状态, 给药2 h后不同程度地降低病鼠FSG 及TNF-α浓度(P <0.05), 显著降低病鼠肝组织中TG 含量(P <0.01),明显抑制MDA 产生(P <0.01) 及增强GSH 贮量作用(P <0.01) 。罗格列酮还可降低病鼠高胰岛素水平及Fins 浓度(P <0.01), 明显降低病鼠BUN 和Cr含量(P <0.05), 提高ISI(P <0.01) 及增强SOD 活性(P <0.05) 。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高脂饲养引发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姜辉  高家荣  陈金锋  刘勇 《金属学报》2013,18(10):1116-112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PNS(50、100、200 mg/kg)组和秋水仙碱(Col,0.1 mg/kg)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连续18周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造模第9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每天1次,连续10周。实验结束后,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水平;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胶原I(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Collagen I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100,200 mg/kg)不仅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MDA含量,升高SOD、GSH水平,还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ollagen I的表达。结论:PNS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竹节参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提取物高剂量组、竹节参提取物低剂量组、水飞蓟宾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小鼠ALT、AST、TG含量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PCR技术检测SOD1和GPX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血清ALT、AST和TG的水平升高,肝脏SOD 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同时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均可降低ALT、AST和TG的含量;升高肝脏SOD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MDA的含量;并且肝组织SOD1和GPX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竹节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1和GPX1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和熟地对晶状体氧化损伤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 LEC) 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将21 只(42 眼) 新西兰白兔晶状体分成7 组:空白对照组、Fenton 组、吡诺克辛钠(PS) 组和车前子、青葙子、菊花及熟地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采用Fenton 反应复制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模型, 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 并分别测定晶状体酶性和非酶性抗氧化剂水平。同样, 将21 只(42眼) SD 大鼠双眼随机分成上述7 组, 采用H2O2 复制LEC 凋亡模型, 同时分别采用上述不同药物干预。应用TUNEL 法检测LEC 凋亡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 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的晶状体混浊程度均明显轻于Fenton 组;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晶状体中酶性抗氧化剂的活性和非酶性抗氧化剂的含量均明显高于Fenton 组。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LEC 凋亡率均显著低于H2O2 组(P <0.01), 且与PS 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超微结构研究显示, H2O2 组绝大多数LEC 发生凋亡, 并呈凋亡各期改变;四种归肝明目中药组均仅有少数LEC 发生凋亡, 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结论: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均可通过提高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抗晶状体的氧化损伤, 抑制LEC 凋亡, 减轻晶状体的混浊, 且明显优于PS 滴眼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开口箭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 0.5%CMC-Na灌胃,给药 7 d 后,随后 3 d 在给药后 30 min,模型组、开口箭提取物组和地奥心血康组皮下注射ISO 5.0 mg/kg,正常组则皮下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次日取血处死小鼠,测定心脏脏器指数;左心室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力,另取心脏组织,分别进行心脏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结果: 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均可显著逆转ISO升高的心脏脏器指数,心肌中异常的MDA含量及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血液中升高的AST、LDH、HBDH、CK、CKMB水平,降低心肌炎性浸润、溶解坏死和胶原纤维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开口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治疗效果与地奥心血康相当;石油醚部位在改善HBDH、SOD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水部位除LDH、CK、GSH-Px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ISO致小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开口箭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和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巯基供体物质 N-乙酰半胱氨酸(NAC) 和非竞争性NMDA 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 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组(0.01L°g-1) 、氯胺酮组(15 mg°kg-1) 、N-乙酰半胱氨酸组(75 mg°kg-1) 和 联 合 组 (KT 15 mg°kg-1+NAC75 mg°kg-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 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 6、24 h 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 处死 TTC 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 在再灌注 0.5 、2 和 6 h 时取全脑制成 10%匀浆, 比色法测定 MDA 含量、SOD 和 GSH-Px 活力。结果: (1)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6、24 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 、神经行为缺陷明显,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 P <0.0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 P <0.0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0.05)。(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 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0.5、2 和 6 h 后, 生理盐水组小鼠MDA 含量显著升高(均为 P <0. 01), SOD活性(均为 P <0.01) 和 GSH-Px 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 P <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联合组可显著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MDA 含量 、提高SOD活性和GSH-Px 活性(均为 P <0.05、P <0.01), 单用药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MDA 含量, 提高 GSH-Px 和SOD 的活力;改善神经行为缺陷和减少梗死面积百分比, 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6.
张泽宇  刘丹  万青  罗勇  廖章萍  汤蕾  何明 《金属学报》2013,18(12):1353-1358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预处理对大鼠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R-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Cont)组、缺血/再灌注(I/R)组、R-IPC组、TMP组、R-IPC+TMP组。预处理时R-IPC组和R-IPC+TMP组每天R-IPC预处理1次,连续 3 d;TMP组和R-IPC+TMP组每天i.p. TMP 10 mg/kg 预处理1次,连续 3 d;末次预处理 24 h 后,制备Langendorff逆灌离体心脏并作I/R损伤模型;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IPC或TMP预处理24 h后,大鼠心脏可有效对抗急性I/R损伤性的冠脉流出液中LDH、CPK活性以及梗死面积的增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上升和SOD、GSH-Px活性降低以及caspase-3活性和凋亡指数增加(P<0.01),表现出延迟保护作用;R-IPC与TMP共同预处理 24 h 后,诱发的延迟保护作用--在LDH、CPK活性与梗死面积等指标上,二者间表现为相互协同作用稍逊于SOD、GSH-Px、caspase-3活性和凋亡指数等指标。结论: TMP预处理可有效增强R-IPC对大鼠心脏急性I/R损伤之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