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 步行试验(6MWT) 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BNP) 水平的观察, 探讨6MWT 和BNP 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量51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 的6MWT 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32 浓度。并以30 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 结果 心衰组的6MWT 距离380.3 ±121.7 m 明显低于对照组546.8 ±128.5 m (P <0.01)。心衰组BNP 水平758.3 ±289.5 ng·L-1 明显高于对照组109.3 ±37.6 ng·L-1 (P <0.01)。NYHA 心功能Ⅱ级的6MWT 距离425.0 ±105.8 m 明显低于Ⅲ 级335.6 ±126.1 m (P <0.01)。NYHA Ⅱ级的BNP 水平638.5 ±224.5 ng·L-1 明显高于Ⅲ 级878.0 ±334.0 ng·L-1 (P <0.01)。6MWT 距离<300、300 ~374.9、375 ~ 449.9 和<450 m 患者的BNP 水平分别为988.9 ±202.6、768.6 ±217.4、657.5 ±185.0 和506.9 ±198.4 ng·L-1 (P <0.01);6MWT 的距离与BNP 水平呈负相关(r=-0.752, P <0.01)。 结论 6MWT 和BNP 水平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利钠肽(BNP) 主要由心脏合成和分泌, 本质上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只有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才反应性地从心室分泌。BNP 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杨胜  王德国 《金属学报》2022,27(9):1010-1015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效果及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HF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达格列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肌标志物(血清cTnⅠ、BNP)、运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心肌重构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血清BNP、cTnI表达的变化趋势相同,观察组患者血清BNP、cTnI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LVEDd、LVESD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HFrEF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cTnⅠ、BNP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辛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钠尿肽(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B组为75.59%,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AP、HR、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MAP、HR、BNP低于B组,LVEF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世彪  王程毅  翁斌  郭晓峰  林海 《金属学报》2018,23(12):1402-1407
目的: 观察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联合米力农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吸氧、抗感染、抗心衰及维持离子酸碱平衡治疗,予以多巴胺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0.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两组患儿均接受5 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脑钠肽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烦躁消失、湿罗音消失、肝脏回缩及面色转红润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哺乳时间缩短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峰流速(Vpk)、射血时间及校正后射血时间(FTc)、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IL-10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血压波动、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降低炎症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过程中给予USCOM监测能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玉  张颖  王安才 《金属学报》2017,22(7):814-820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并观察rhBN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 rhBNP 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的临床症状、尿量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血清B型脑钠肽(BNP)、TNF-α、NPY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及第3天的呼吸困难好转率为8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及第3天的肺部湿啰音好转率为90%、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及第3天的下肢水肿好转率为77%、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367±198)、(1 528±389) mL,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040±139)、(1 096±222) mL,治疗前后两组尿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及LVEF、LVEDD差值分别为(201±52) m、(15.8±10.5)%、(3.5±8.2) mm,对照组分别为(162±66) m、(8.2±6.2)%、(2.2±6.7) mm,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和 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LVEDD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725.1±258.3)、 (15.8±9.2)、(150.0±30.3) pg/mL,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231.8±289.2)、 (10.1±6.4) 、(75.9±28.3) pg/mL,两组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减少TNF-α表达和降低NPY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衰(CHF) 的临床疗效及对循环NO 和内皮素(E T) 水平的影响。方法 60 例CHF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加用氯沙坦(25 ~ 50 mg·d-1, 口服) 或依那普利(2.5 ~ 5 mg·d-1, 口服), 疗程12 w k 。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浆NO 及ET 水平变化。30 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 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异常, 血浆ET 及NO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或P <0.01) 。治疗12 w k 后, 氯沙坦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5 %, 依那普利组改善率为84 %,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均显著改善;血浆E T 及NO水平明显降低(P <0.01), NO/ET 比值显著升高(P <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氯沙坦能明显改善CHF 患者心脏功能, 恢复NO 与E T 之间合成释放平衡, 这可能是氯沙坦治疗心衰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PO组80例与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EPO组给予甲强龙联合EPO治疗,两组都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治疗期间的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9.2%(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GRP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利于血清CGPR的释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大麻素受体1基因(cannabinoid receptor 1,CNR1)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NR1基因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8年12月收集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16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部分新鲜外周血标本分别用来进行CNR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CNR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CNR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关联分析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不同基因型患者的CNR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230例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价,治疗16周后的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HbA1c指标均下降明显,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NR1基因多态性分析方面,只发现rs1049353位点的临床意义。rs1049353位点在纳入研究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GG型188例(81.7%),GA型39例(17.0%),AA型3例(1.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0,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551)。由于AA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后期分析将GA和AA基因型患者合并为一组。疗效分析方面,其中GA/AA基因型患者的BMI指数平均下降了(3.4±0.9)kg/m2,FPG指标平均下降了(5.1±0.9)mmol/L,HbA1c平均下降了(2.7±0.5)%,而GG基因型患者的BMI指数平均下降了(3.0±1.5)kg/m2,FPG指标平均下降了(4.7±1.3)mmol/L,HbA1c平均下降了(2.6±0.5)%,两种基因型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在125例具有合适标本的CNR1基因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相对于GA/AA基因型患者,GG基因型患者的mRNA的相对表达明显较高[(4.2±1.3)vs.(2.8±1.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逐渐消失。和CNR1基因rs1049353位点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利拉鲁肽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CNR1基因rs1049353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对733 例高血压患者的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A1789G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血浆肌酐水平之间的关系, 用方差分析分析基因型和血压对血浆肌酐水平的交互影响。结果: 携带突变型等位基因1789G(基因型AG 或GG) 高血压患者较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A1789(基因型AA) 患者的血浆肌酐水平明显升高, 且血浆肌酐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肌酐水平产生明显影响,A1789G 多态位点是高血压患者血浆肌酐清除率下降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谭健强 《金属学报》2002,7(2):164-166
目的: 评价伊贝沙坦(irbesartan)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和伊贝沙坦组(治疗组), 各40 例, 常规治疗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常规治疗, 伊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伊贝沙坦75 ~ 300 mg·d-1,12 wk 一疗程。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重量减轻(P<0.05), 不良反少且轻微。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伊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涛  严永兴  沈咏慧 《金属学报》2017,22(5):570-573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 病例组血清pro-BNP水平为(984.63±148.67)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44±30.75)ng/L(P<0.01)。两组研究对象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BN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pro-BNP水平为(1 326.36±156.85)n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10.28±118.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ro-BNP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与其他临床诊断指标和标记物对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预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王世奇  胡烨文  陈晓敏  王健  叶红华 《金属学报》2017,22(12):1410-141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试验组(低强度)初始量1.25 mg/d,服药后24 h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若INR<1.4,3~5 mg/d增加0.5~1.0 mg/d,1周监测1次,INR维持1.4~2.0。对照组(中强度)INR维持2.0~2.6。INR稳定后监测1次/月。所有患者都经过约 4周的调整时间,华法林维持剂量1.25~7.5 mg/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年后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INR分别为1.71±0.38、2.36±0.3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血事件比例为22.2%、41.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的华法林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与中强度华法林治疗的效果相当,但低强度的华法林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BUN、Cr)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ET-1mRNA转录水平。结果: 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组能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心肌ET-1mRNA转录水平较模型组减弱。结论: 缬沙坦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 mRNA转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李祥东  王安才 《金属学报》2015,20(5):562-566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80名[其中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5±7.8 )岁]呼吸困难患者作为试验组和健康体检者20名[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2.6±6.9) 岁]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NT-proBNP、cTnI、H-FABP浓度,根据出院诊断将呼吸困难患者分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组和非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CH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将CHF组又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三个亚组。分别观察五组NT-proBNP、cTnI、H-FAB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 血清NT-proBNP、cTnI、H-FABP浓度在CHF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和NCHF组(P<0.05),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5),而对照组和NCH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cTnI、H-FABP联合检测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3.6%、阴性预测值为 95.6%,高于NT-proBNP、cTnI、H-FABP任何一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NT-proBNP、cTnI和H-FABP对于诊断CHF和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鉴别CHF和NCHF引起的呼吸困难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