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将非遗文化解读、传承、创新,应用于包装设计,寻求中国特色包装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包装上的实践与创新.当代包装设计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传承与推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包装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大众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广西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宝藏,在现代设计中提取非遗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扩展VI设计的传播影响力。本文概括了广西非遗文化的类别,对VI设计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分析,并列举了非遗文化中图形、精神内涵、色彩在VI静态和动态中的应用,为合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形象及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肖帅 《上海包装》2024,(1):71-73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文创设计与非遗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敏 《绿色包装》2023,(9):179-182
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与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江苏平阳等地的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年画文化之一。然而由于非遗文化的高密度性和隐身性,它们的核心价值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具体体现。因此,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今,深入挖掘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价值,探索新世纪下平阳木版年画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用设计将民众沉淀下来的智慧结合数字技术重新组织和融合,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让它重新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设计得益于文化的滋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分析了现代设计必然是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上。文章例举青铜器、陶瓷、传统服饰文化、民间文化艺术、传统观念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了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化妆品设计中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在提倡传承文化理念的今天,我们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妆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使现代化妆品渗透出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底蕴,创作出富有独特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化妆品造型设计,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妆品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夏 《包装工程》2018,39(22):92-96
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宝藏。它承载历代先辈的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饱含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怀,宣示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在工业文明和科技现代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拯救其脱离窘境便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课题。方法 透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瓶颈,找寻影响因素,提供解决对策。将非遗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构建“互联网+”对非遗保护与推广的有效路径。结论 契合当今时代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开展非遗资源辐射共享,扩大非遗宣传力度和传播范围,形成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和技术手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浩 《包装工程》2023,44(22):11-16
目的 传统工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基因等多元价值,是现代设计助力传统工艺振兴,弘扬中华美育,彰显中国风格的宝贵资源库。以设计实践活化优秀传统工艺,探索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方法 以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为导向,紧密契合传统文化复兴国策,以传统工艺形式为设计元素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创新应用,来引导探索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为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注入中华文化基因、积蓄传统文化能量,用设计的手段传承、创新及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论 以明确的学科方向、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重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平台,探索新时代符合国家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尹浩英 《绿色包装》2023,(2):148-151
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与文创结合可以创建新型经济,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赋予文创产品以文化的特征,又能够起到弘扬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作用,因此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既符合经济发展,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本文结合实例,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与非遗文化元素的共融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牡丹文化艺术资源是洛阳市内最具标志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类型之一,洛阳牡丹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洛阳牡丹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应用价值分析出发,分析洛阳牡丹文化在特产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的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以牡丹鲜花饼特点包装设计为例,探索洛阳牡丹文化在特产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8,39(20):121-125
目的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的途径。方法 从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天津葛沽宝辇会非遗项目,论述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非遗传统文化内涵的途径,试图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视觉传播表现之路。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视觉传播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的现代形象、地域性产品包装、交互性传播界面3种设计途径进行转译,这对传承本土的非遗资源与推动国际化视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春连  周伟豪 《上海包装》2023,(11):150-153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剧具有独到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非遗传承视角,概述了非遗的定义和粤剧人物造型的历史渊源、传统特征及非遗传承意义,分析了数字插画对文化传承与粤剧人物造型的影响,探讨了粤剧人物造型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拓宽数字插画设计的思路,促进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家飞 《包装工程》2019,40(22):253-259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7.
冷益虎 《湖南包装》2023,(2):107-109
将湖湘非遗融入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更好展示产品的文化价值,而且能够获得受众对产品更高层次的认可,同时达到推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果。文章结合实例论述湖湘非遗的特点,湖湘非遗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提出了为农产品包装注入湖湘非遗特色的策略,包括设计合理的农产品包装结构、采用适当的农产品包装材料、提取突出的视觉图形与元素,以期提高农产品的特色发展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杰 《包装工程》2021,42(16):286-292
目的 结合"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研究"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 以"河南非遗"文化资源为切入点,通过造型与色彩的提取、材质与工艺的结合、意境与情境的表达,提炼"河南非遗"视觉文化元素,运用文化元素的借鉴、解构、视觉化、科技融合等方法,在灯具设计中展开河南非遗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结果 根据"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设计完成了2款河南非遗元素文创灯具.结论 河南非遗元素文创灯具的设计,验证了"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的可行性,为特色文创灯具的发展找到了方法与路径,也有助于河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张杨梅 《工业工程设计》2020,2(4):80-85, 94
结合“互联网 +”的社会创新手段,对天津民间美术类非遗杨柳青年画构建系统化保护与传承。将社会创新设计方法与社交网络媒介相结合,对杨柳青年画延展出来的社会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提出 CulturetoCitizen媒介平台,即通过“互联网 +”建立“文化”与“市民”沟通的信息平台,借助 SNS、O2O等多元化方式来构建杨柳青年画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创造互联网时代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方式。以社会创新设计的路径、案例分析、架构研究,探讨社会创新设计与非遗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方式方法。通过社会创新设计链接市民与非遗文化,实现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播—教育—传承—启示”的过程。以杨柳青年画为研究样本,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