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c-fos 表达的影响, 以揭示帕罗西汀治疗心理应激引起焦虑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理应激模型, 观察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用药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和下丘脑c-fos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各应激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 下丘脑室旁核c-fos 表达显著增加, 而帕罗西汀单次、连续给药能减少应激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 表达。结论:帕罗西汀通过抑制c-fos 基因表达, 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 水平, 从而发挥中枢应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焦虑药物治疗焦虑症状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 观察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用药组大鼠的旷场行为和下丘脑c-fos 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应激大鼠在旷场中的穿行格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增加, 下丘脑室旁核c-fos 表达显著增加, 而帕罗西汀用药组能减少大鼠在旷场中的活动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 表达。结论: 帕罗西汀对束缚应激大鼠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c-fos 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新梅  李心沁 《金属学报》2008,13(9):981-984
目的:研究伊文思蓝鼻腔给药壳聚糖载体的促吸收作用及其对鼻腔黏膜的毒性。方法:小鼠鼻腔给伊文思蓝的壳聚糖溶液后,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脑部伊文思蓝的分布;紫外法测定小鼠脑部其含量;通过鼻腔黏膜切片考察壳聚糖对大鼠鼻腔黏膜毒性。结果:壳聚糖对伊文思蓝经鼻吸收入脑具有促进作用, 伊文思蓝在脑前、中、后部均有分布;壳聚糖载体对大鼠鼻黏膜毒性较小。结论:壳聚糖是水溶性药物经鼻吸收入脑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日月丹胶囊对心血管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大鼠模型, 观察日月丹胶囊灌胃 7 d 后对大鼠血清胆固醇、 甘油三酯等影响; 采用大鼠尾容积法, 观测日月丹胶囊灌胃给药 7 d后大鼠血压的改变; 拉颈处死大鼠, 分离动静脉, 接通导管, 观察给药前后洛氏液下滴的滴数;采用小鼠灌胃法测定日月丹胶囊的最大耐受量。结果: 日月丹胶囊高、低剂量组的血清胆固醇与 NS 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1); 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与NS 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给药后的大鼠血压与 NS 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 日月丹胶囊具有降血压、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夏玉凤  戴岳  符麟军 《金属学报》2005,10(8):925-928
目的: 观察猪牙皂正丁醇部分(NBGS)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卵白蛋白致敏小鼠或大鼠,观察药物对小鼠鼻炎症状、鼻腔敏感性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大鼠鼻腔白细胞渗出的作用。结果: NBGS(100,200mg·kg-1)灌胃给药,明显减少小鼠的擦鼻次数,降低鼻粘膜对组胺的敏感性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抑制大鼠鼻腔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但对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无明显影响。结论: NBGS抑制过敏性鼻炎,其作用可能与降低鼻粘膜的高反应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盛平  张瑞涛  王晖  黄钊  傅晓华 《金属学报》2013,18(5):487-490
目的: 考察地西泮与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的鼻黏膜毒性,探讨地西泮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以家兔鼻黏膜为研究对象,考察地西泮单用、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给药1周和停药1周后,对家兔鼻黏膜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恢复情况。结果: 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地西泮单用组和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组鼻腔给药1周后,大鼠鼻黏膜细胞上皮层厚度无明显改变。停药1周后,光学显微镜观察鼻黏膜损伤的情况有所恢复。结论: 地西泮单独鼻腔给药、薄荷醇单独鼻腔给药、地西泮和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后,对黏膜的毒性轻微且毒性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王文林 《金属学报》2012,17(4):417-420
目的: 探索冰片对大鼠经鼻腔给药灯盏花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125I检测实验大鼠经过尾静脉注射、单纯鼻腔给药和鼻腔给药联合冰片三种途径摄入 0.4 mg/kg 灯盏花素以后的药代动力学,测定1、5、10、30、60、90、120、150、180、210、270 min 的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比较三种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鼻腔给药联合冰片组大鼠的tmax为 22 min 短于单纯鼻腔给药组的tmax 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25);经鼻腔联合冰片组和单纯鼻腔给药组的Cmax分别为 0.55、0.52 μg/mL,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53.21%和 53.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冰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鼠经鼻腔灯盏花素给药,使其血浆灯盏乙素浓度的达峰时间缩短,但是对灯盏乙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为灯盏花素新制剂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梁熙  安洪 《金属学报》2004,9(3):312-317
目的:考察长期服用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一侧跟腱, 造成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早期模型, 非手术侧为正常对照。大鼠随机分成2 组, 一组灌胃给药, 另一组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用药100 d 后, 对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定量分析。结果:罗非昔布长期服用,对骨关节病及非骨关节病的软骨细胞、胶原代谢无不良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软骨蛋白多糖的含量。结论:长期服用罗非昔布对大鼠关节软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竹叶椒片对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O-B4 标准菌株的菌液注入大鼠子宫内, 制备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大鼠分6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竹叶椒大、中、小剂量组和妇科千金片组, 分别给予相应药物, 每天ig 2 次, 连续21 d 。然后测定大鼠免疫功能并进行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给药组大鼠血清凝集素效价显著升高, 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也明显提高,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给药组大鼠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竹叶椒片对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倪贵华  邵蓓  范红  黄欢捷 《金属学报》2008,13(12):1360-1364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脑卒中模型结合束缚应激和孤养法复制了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大鼠模型。观察PSD 大鼠模型行为学改变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 表达, 及盐酸帕罗西汀对PSD 的干预作用。结果 PSD 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 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药物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 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 与PS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SD 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 蛋白的表达较卒中组或抑郁组有所增加,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PSD 组比较药物组下丘脑室旁核c-fos 蛋白的表达减少,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可以改善PSD 大鼠抑郁行为, 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下丘脑室旁核c-fos 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 c-fos 基因在大鼠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异丙酚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及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 雄性 Wistar 大鼠 30 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 5 ml 组、氯胺酮 100 mg°kg-1组、异丙酚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50 mg°kg-1+氯 胺 酮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100 mg°kg-1+氯 胺 酮 mg°kg-1 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药间隔 15 min。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配至 5 ml 经腹腔注射。各组动物于用药后 2 h, 断头处死, 分离脑组织, 用半定量RT-PCR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 c-fosmRNA与 c-fos 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变化。结果: 氯胺酮可明显诱导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 c-fos mRNA 和 c-fos 蛋白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和 c-fos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 且抑制效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压平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建立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RHR) 模型, 术后8 周40 只RHR随机分为5 组, 每组8 只, 分为:血压平大、中、小剂量组(73、36.5、18.25 g·kg-1·d-1);依那普利组(10g·kg-1·d-1);模型组, 另取8 只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服等容量水, 疗程8 周。手术前及术后每周测血压1 次, 给药第8 周末, 各组测量大鼠体重(BW), 眼眶放血2 ml, 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心脏, 去除心房、右室游离壁, 左室及室间隔称重(LVW), 计算LVW/BW 之比。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C Ⅲ, 心肌组织石蜡切片HE 染色及SP 免疫组化染色高清晰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细胞形态参数及原癌基因c-myc 和c-fos 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血压平降低血压, 降低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BW)、心肌细胞体积及血清PC Ⅲ含量, 抑制原癌基因c-myc 和c-fos 的表达, 血压平大、中剂量组LVW、LVW/BW 及血清PCⅢ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 图像分析心肌细胞形态参数(面积、周长、平均直径、长径及短径)及c-myc、c-fos 表达阳性的心肌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 与假手术组接近(P >0.05)。结论: 复方中药血压平具有逆转2K1C 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 其降低血压和血清PCⅢ含量、抑制Ⅲ型胶原合成、防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原癌基因c-myc 和c-fos 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左心室肥厚是其逆转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海马c-fos mRNA 水平的影响。方法:30 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 组, 即对照组, 浅麻醉组, 深麻醉组。浅麻醉组, 深麻醉组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TCI) 达到所需麻醉状态30 min 后断头处死, 0 ~ 4 ℃ 分离取脑, 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各区c-fos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海马CA1 区, 齿状回(DG) 区c-fos mRNA 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05) 。海马CA3 区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影响c-fos mRNA 的表达, 从而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且此作用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c-fos 的影响。方法: 18 只8 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 组,每组6 只。对照组于8 周处死,丹参组及高血压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1 g·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 和VG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c-fos 表达。结果: 与8 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 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 表达明显,丹参治疗可抑制LVH的发展和心肌组织c-fos 的表达,但对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了心肌细胞c-fos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支气管上皮MRP1 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及化痰降气方逆转的作用。方法: 采用烟熏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另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化痰降气方(生药 5.8 g/kg)i.g.治疗给药,2次/d,连续 15 d 后,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支气管上皮MRP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化痰降气方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COPD模型组MRP1 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COPD模型组比较,化痰降气方治疗组MRP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化痰降气方能逆转COPD状态下MRP1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COPD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原代谢的变化, 初步探讨糖原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4 种糖尿病小鼠模型:四氧嘧啶诱导模型、STZ 诱导模型、n5-STZ 诱导模型和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 并对模型小鼠血糖水平进行检测。然后测定上述动物模型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 并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对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 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糖尿病造模基本成功。除n5-STZ 诱导模型外, 其它模型组肝糖原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 与对照组比较, 4种糖尿病模型肌糖原含量均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该模型肝糖原含量减少的机制之一。结论: 糖尿病动物模型出现糖原代谢异常, 表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减少, 提示糖原代谢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2高剂量给药组(2 mg/kg)、 F2中剂量给药组(1 mg/kg)、F2低剂量给药组(0.5 mg/kg)。模型组及F2各给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各组分别于术后 7 d 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 7 d 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血管壁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1),F2剂量依赖地降低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壁α-actin阳性染色减少,F2各给药组可增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阳性染色率。结论: F2能抑制兔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