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道侗锦是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织锦之一,是通道地区独特侗族文化的结晶,其图案丰富、做工优良、形式不拘一格,具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通道侗锦纹样集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不啻为一种理想的设计元素。将侗锦纹样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过程当中,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审美意识同侗族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在推进传统特色民族工艺传承和创新的同时,又能够体现现代设计与特色文化融合的魅力,对于探索侗族特色现代家具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夏璐  李本建 《湖南包装》2023,(1):154-158
为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农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目标产品的文化感染力,针对桂北食用菌包装存在的设计水平良莠不齐、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设计探索。搜集侗族服饰文化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类,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侗锦纹样,剖析桂北侗锦纹样表现形式,提炼出侗锦纹样中的形态特点、色彩基因与文化符号要素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并尝试建立侗锦纹样设计因子库,进行选取与设计推演,运用打散、重构、演变等方法将侗锦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符合现代设计审美需求,并应用在桂北食用菌包装设计中。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对于食用菌包装设计进行文化输入与内涵的升华,有助于凸显地域特色,提升品牌价值,更彰显出侗族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22,43(14):343-353, 382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探索侗锦非遗元素现代转化策略,为乡村非遗元素的传承与现代转化提供思路。方法 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指导,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解读侗锦文化内涵、拓展应用等内容,构建侗锦符号学解读与转化模型。在语义维度层面,分析侗锦文化元素文化因子内涵,以现代设计方法为指导,应用形状文法和四方连续构图法进行衍生化拓展。在语构维度层面,以现代生活美学价值为切入点,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探析侗锦产品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载体。在语用维度层面,从非遗体验经济视角进行分析,以服务设计理念为指导,结合用户旅程图与系统图,探索侗锦非遗体验化路径。结论 侗锦作为侗族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装饰性、功用性与寓意性,与符号学的语义、语构与语用维度相对应。构建符号学解读与转化模型,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载体形式,从语义、语构与语用等维度提出侗锦形态语义衍生化、产品生活化与非遗体验化等现代转化策略,探求侗锦文化元素创新应用与产业拓展的多种可能性,塑造侗锦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实现侗锦生产性传承与创新性振兴。  相似文献   

4.
李希 《绿色包装》2024,(4):95-98
本文探讨了三江侗族纹饰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三江侗族纹饰作为古老文化的象征,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故事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本文从强化民族个性、渲染地方情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为土特产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非遗+扶贫"背景下,侗锦衍生产品设计研究是侗锦艺术与当代社会结合的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侗锦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可以广泛传播侗锦艺术,创造经济价值,带动侗锦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艺术与市场结合起来,有利于侗锦艺术的活态传承和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1.以湘西苗绣中蝴蝶图腾为创作主题,以茶艺茶道文化作为表现形式,将传统刺绣与新型材料结合,增强艺术感染力。2.以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为创作源泉,将祈福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再设计,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3.提取侗锦中辨识度较高的纹样作为产品图案的主要内容,选择现代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同侗族织锦元素混合编排,获得新的侗锦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作品纹样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松  吴卫 《包装学报》2016,8(2):66-70
粟田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代表性传承人,其织锦作品纹样丰富,主要有动物、植物、几何纹以及文字、器物、人神纹等纹样类型,这些纹样凝聚着侗族民众对祖先、神祇、自然、土地、生命等的崇敬与爱戴。其纹样造型,象形表意、由意生象;其纹样色彩,无论是彩锦或素锦都设色和谐、冷暖相宜;其纹样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粟田梅的侗锦艺术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韵,使得通道侗锦在中华民族的织锦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的今天,学科交融,技术不断介入艺术中,民族艺术以新形式取得了新的发展,因此民族织锦与科学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够推进民族织锦发展与传承。以侗锦为例,讨论侗锦应用和数字化研究现状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转化传承形式,活化侗锦的传承思路,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和技术调查,对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阐述现有侗锦数字化应用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找到本次研究的切入口。分析侗锦和图像识别的跨界原因,并用现有服饰和织锦识别类案例成果分析说明侗锦与图像识别结合的可行性,重点在于构思识别后的侗锦进行交互设计的问题,旨在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9.
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包装工程》2019,40(4):277-282
目的 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和在现代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广西三江侗族服饰与配饰上的图案,提炼图案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式,通过提取、解构、重构、抽象等艺术设计手法,对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造型元素进行二次设计,并以现代丝巾设计为例,将侗族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形式应用在丝巾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创作出了具有三江侗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不仅为之后的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而且还可以给现今的大环境下艺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创作源泉,借此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调研、分析了三江侗族地区的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社会的设计主流审美与市场需求,将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探索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对提升其文创产品价值、增强大众对三江侗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臻  刘永红  郑栋毅 《包装工程》2021,42(14):65-73
目的 优化民族图案创新设计过程中由于图案语义的隐性、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创新设计的图案脱离原始语境,无法展现文化内涵.方法 以设计需求的关键性语义为驱动,分别利用TextRCNN、可拓语义量表、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建立包括语义输入与转化、侗锦图案匹配、设计辅助3个层面的侗锦图案智能设计路径.结果 通过对设计需求关键性语义的提取,匹配相应语义的侗锦图案,并智能生成语义相关的设计方案.结论 以语义为驱动的民族图案辅助设计路径,有助于提高设计的效率,增强民族文化元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通道侗族地区造物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设计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通道侗族建筑、织锦、剪纸和银饰等四类代表性人造物,从地域文化再造与复兴的角度探讨了从通道侗族造物文化中发掘艺术资源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苑运祥  陈勤学 《绿色包装》2023,(12):195-198
侗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随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侗族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本文将从侗族文化背景出发,以侗族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IP形象为研究对象,介绍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和推广策略,提出了在包装设计中推广侗族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用相关例子进行说明,对于推广侗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康楠 《绿色包装》2024,(4):157-16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受到人们的青睐。服务设计理念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促进地方旅游产业。本文以垫江县乡村旅游品牌设计为例,在服务设计理念下,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山水文化,以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明月山地区乃至垫江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冬慧  杨曦 《包装工程》2022,43(16):442-447
目的 探索地域性民族节庆品牌化、生态化、市场化、可视化的建设;了解地域性节庆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的民族节庆品牌发展状况,推进地域性节庆产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通过地域性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广西侗族“月也”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节庆品牌进行基因分析并分类;再通过设计元素提取等过程进行元素提取及文化内涵总结,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侗族语言文化、节庆习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通道,进行侗族“月也”节庆品牌设计实践,展示出广西本土地域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形象设计的特有形象。结果 旨在解决节庆文化中出现的品牌形象缺乏、文化传承力不够、设计趋同化等问题,而作为集文化与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月也”节庆旅游则为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结论 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与节庆品牌形象相结合,促使地域性节庆品牌性更鲜明,积极推进地域品牌形象传播同时,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民族文化的节庆成为一张名片,有利于文化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吴鑫  廖良琰 《包装工程》2021,42(16):226-230
目的为叙事性设计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寻系统的方法论方法通过文献、书籍等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市场现状的实际调查,借由叙事性设计在包装中的应用现状,以文化、符号与情感的交织关系为基础,围绕地域文化的提取与转译,进行旅游商品包装的叙事性设计具体方法的探讨.结论随着"文旅融合"的旅游发展趋势,以及旅游商品对自身品牌化转型的诉求,人们在旅游时也开始逐渐增加对文化旅游的消费支出.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借助叙事性设计的研究成果,结合旅游商品本身的特质,以此来实现旅游商品包装的叙事性建构,同时改善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从内涵及美学角度提升旅游商品包装的设计感,赋予旅游商品包装更深厚的附加值,从而增强旅游商品包装促销功能的发挥,使旅游商品更易受到旅游消费者的喜爱,最终达到提升旅游商品自身在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侗锦非遗工艺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通道县还有约58户,206人贫困人口未实现彻底脱贫.虽然通道侗族自治县历史文化丰富,并拥有非遗侗锦传统工艺资源,但所创造出的文创产品缺乏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桂亚昕 《包装工程》2021,42(22):157-164
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家具设计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发展,综合运用KANO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研究现代家具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的设计方法.方法 以家用桌椅为设计对象,25~35岁青年用户为目标群体,首先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和KANO问卷调查,得到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最大的需求类型.其次通过调研分析侗族建筑的艺术特征,选取侗族建筑文化因子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建筑纹样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最后结合关键性需求,运用筛选比较确定的纹样因子,推敲演变,得到最终的现代家具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将家具设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升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现代家具特色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计说明"侗茶"系列包装对当地的建筑符号代表——鼓楼进行了元素提取,用图形设计的方式将其进行处理,设计出总体标志并将其进一步变形,组成纹样并应用于整体设计之中,赋予产品系列感。以侗族鼓楼作为包装设计元素,既能融入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达到宣传侗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侗茶"系列包装设计积极响应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给予了侗族人民美好的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