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荷瘤鼠MCF-7 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MCF-7 乳腺癌细胞模型, 用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阿霉素作用下MCF-7 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和PCNA 表达的变化。结果: 1.25 mg·kg-1 阿霉素的抑瘤率为43 %。MCF-7 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为1.93 %, 较荷瘤对照组的1.11 %明显升高(P <0.05)。增殖指数为35.75 %, 较荷瘤对照组的56.38 %明显下降(P <0.01)。结论: 阿霉素有诱导小鼠MCF-7 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鹏夫  阚红卫  黄世福  杨士友  陈菡 《金属学报》2008,13(12):1392-1395
目的 研究心适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及其抗动脉血栓作用机制。方法 以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与冰水浴造成血瘀模型, 观察体内、外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心适注射液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以及大鼠血小板黏附率, 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结论 心适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 有效地对抗动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卢林明  周珏  张根葆 《金属学报》2012,17(5):491-496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I(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I,AHVAC-I)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浓度为1×107个/mL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悬液 0.1 mL 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待其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阳性对照组、AHVAC-I高、中、低剂量组,隔日连续给药5次,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增殖指数,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AHVAC-I在 1.0 mg/kg 剂量时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 42.2%;在 3.0 mg/kg 剂量时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达 78.5%。实验组肿瘤内Ki-67阳性细胞数量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AHVAC-I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杜荣辉  管立  戴德哉  张媛  吉民 《金属学报》2004,9(12):1357-1360
目的: 建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 在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检测方法, 测定单次静脉注射(iv) CPU-0213 80 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HPLC 测定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 3P97 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CPU-0213 在0.4~20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 最低检测浓度为35 μg·L-1。日内差小于2.7 %, 日间差小于6.3 %, 方法回收率大于95.9 %。CPU-0213 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 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3.0±1.8 min 和96.6±11.5 min 。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单, 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单次iv CPU-021380 mg·kg-1后, 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见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川芎嗪(TMP) 对实体肿瘤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本研究运用 Lewis肺癌小鼠模型, 观察 TMP 对小鼠 Lewis 肺癌的疗效 、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TMP治疗小鼠 Lewis 肺癌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稳定病灶,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 改善免疫功能。结论: TMP 对小鼠 Lewis 肺癌有明显疗效, 其作用机理与其本身对 Lewis 肺癌实体瘤有抑制作用和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外源性标记法研究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方法:58Fe 标记的氯高铁血红素分别以 40 mg/kg 和 2 mg/kg 的剂量灌胃和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并在其给药前和给药后系列时间点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各个时间点58Fe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通过DAS2.1.1 求算药动学参数。用58Fe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结果: 源于氯高铁血红素中的58Fe在灌胃给药后 1.5 h 吸收达峰,峰浓度为(220±89) μg/L,在此剂量下源于氯高铁血红素中的58Fe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0.93%。结论: 外源性标记法可以用于评价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源于氯高铁血红素的58Fe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0.9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细胞的DNA,对比两者K-ras 基因序列和突变位点的变化,为临床非介入性的、简便的大肠癌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和提纯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脱落细胞的DNA,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扩增K-ras基因,克隆K-ras基因PCR 产物并进行DNA序列的测定。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相应抗原的表达:采用ELISA法,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对大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同一病人的大肠癌组织细胞与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并检测到1例K-ras基因点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否与大肠癌病理类型和大肠癌单克隆抗体检测大便样品中脱落细胞的癌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以大肠癌分子发病机理为基础的非介入性检测粪便中K-ras突变是可行的,有望成为正常人群大肠癌筛查以及诊断的新方法之一,可以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监测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α-甲型溶血链球菌建立兔细菌性心内膜炎模型。方法 自麻醉兔颈总动脉插一导管至左心室, 24 h 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生理盐水, 感染组注射108CFU甲型溶血链球菌, 7 d 后抽血进行血液培养, 处死后观察主动脉瓣赘生物和左心室腔内壁性赘生物的情况。结果 感染组的每个动物在主动脉瓣和左心室中底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赘生物生长, 血液中均有细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兔实验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成功率高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 观察iloprost 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 以PBI-Ⅱ型损伤装置制成兔中度颅脑创伤, 以iloprost 治疗脑损伤(30 μg·kg-1, i.v)。采集伤后1、6、24 h 的血样, 用Low Shear 30 测量表观粘度, 同时测红细胞压积。比较各组的乘幂函数系数及红细胞压积为0.40 时的表观粘度。结果 颅脑创伤后1 h 其血液粘度即明显增加, 伤后6 h 持续增加, 伤后24 h 较伤后6 h 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增加在低切下更为明显。iloprost 可明显降低损伤组和对照组的血液粘度。结论 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iloprost 可能成为治疗颅脑创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杨素荣  姚明辉 《金属学报》2005,10(6):697-700
目的: 观察ZD1694 对小鼠体内S180 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体外对人胃腺癌SGC-7901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荷瘤小鼠模型, 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ZD1694, 分单次给药与连续5 d 分次给药两种方案。处死动物后称取肿瘤组织重量, 计算抑瘤率。另外采用MTT 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ZD1694 对人SGC-7901 胃腺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 ZD1694 可抑制小鼠体内S180 肉瘤的生长, 其抑瘤率无论是单次给药组(200 、100 、50 mg·kg-1) 还是连续5 d 给药组(40 、20 、10 mg·kg-1 ·d-1), 均可见剂量依赖性增加。ZD1694(0.001 ~ 1 000 mmol·L-1)对SGC-7901 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 可使G0-G1 期细胞增多,S 期和G2-M 期细胞减少。结论: ZD1694 对荷瘤小鼠产生明显的抗瘤作用, 一次性给药的抑瘤率大于相同剂量分5 次给药的抑瘤率。该药在体外可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 细胞生长, 使细胞发生G1 期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 病毒( CVB3m) 在母婴间经胎盘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和条件, 并建立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对不同孕期的母鼠分别接种最佳感染量柯萨奇B3 病毒嗜心肌株( CVB3m), 剖腹取胎或产仔。对母鼠、胎鼠、仔鼠及胎盘分别进行病毒学、血清学及病理检查。结果: 晚期孕鼠接种适量的CVB3m后次日形成病毒血症, 此时血中无抗CVB3m中和抗体。病毒经胎盘传播形成母婴垂直感染。胎盘、胎鼠、母鼠心肌及仔鼠血清和心肌中均查到较高滴度的病毒。电镜下可见受染仔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突缺失、肌纤维断裂、明暗带模糊等初期病变。结论: 晚期孕鼠感染CVB3m后形成病毒血症, 通过胎盘屏障将病毒传至胎儿, 引起胎鼠及仔鼠心肌病变, 可作为防治CVB3 围产期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李攀  赵祎博  李小丽  李斌  周红 《金属学报》2015,20(3):261-265
目的: 研究内毒素耐受状态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小剂量LPS(1 mg/kg)连续腹腔注射 5 d 并在第6天尾静脉注射大剂量LPS(5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耐受模型。观察小鼠 7 d 存活率或采用ELISA法检测注射大剂量LPS后6、12 h 血清中TNF-α、IL-6水平。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攻击耐受小鼠,观察小鼠 7 d 存活率;或采用血培养方法检测血液中细菌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 大剂量LPS攻击组(攻击组)小鼠存活率为0 %,LPS耐受组(耐受组)小鼠存活率为100%;耐受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较攻击组显著降低(P<0.01)。5.0×108 CFU/kg 大肠埃希菌可导致正常小鼠100%死亡,但是仅 1.0×107 CFU/kg大肠埃希菌就可导致耐受组小鼠100%死亡;耐受组给予大肠埃希菌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细菌数量远远高于相应的正常小鼠大肠埃希菌低或高剂量组(P<0.01),而血清中TNF-α、IL-6水平则远远低于相应的大肠埃希菌低或高剂量组(P<0.01)。结论: 连续腹腔注射小剂量LPS 5 d 后并在第6天尾静脉注射大剂量LPS可成功建立LPS耐受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较低数量的大肠埃希菌就可导致耐受组小鼠死亡,说明内毒素耐受小鼠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耐受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琳娜  郭志伟  张琰  张甜  张文娟  戚志华  徐媛 《金属学报》2012,17(10):1087-1090
目的: 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RTP1)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6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辐射对照组(Irradiation Control,IC)以及RTP1低剂量组(200 mg/kg)、中剂量组(400 mg/kg)和高剂量组(800 mg/kg),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连续 14 d,NC组和I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第 14 d 除NC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 6.5 Gy/只60Coγ射线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观察照射后 30 d 小鼠生存情况,并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bone marrow cell, BMC)、骨髓DNA含量、内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spleen colony forming unit, CFU-S)及外周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与IC组比较,RTP1可提高小鼠 30 d 存活率,并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外周血中W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DNA含量以及脾结节数。结论: RTP1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去曱肾上腺素对髋关节引起的病理变化,探讨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40只2~3月大小的幼狗,随机分为10组,分别在髋关节内注入2‰去甲腎上腺素,在不同时间用"ni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三相骨显像,观察股骨头局部循环血流变化,同时测定关节内压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整个髋关节的病理变化及发展过程。结果: 注入2‰知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股骨头局部血管短暂收缩,血流量下降,3 h后小血管扩张、充血、滑膜水肿,关节渗出,关节内压升高,血流量下降,持续2周左右,4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无滑膜、股骨头坏死。整个过程表现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结论: 2‰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小血管扩张、充血、滑膜水肿,关节渗出,关节内压升高导致股骨头局部一过性缺血,产生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的炎性反应。去甲肾上腺素在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PMN 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 粘附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5 组 :正常对照组;LPS 处理组(将PMN及 HUVEC 用 100 μg°L-1LPS 处理不同时间);LPS +CD11b 单抗处理组;LPS +ICAM-1 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1 单抗处理组。用99mTc-HM-PAO 标记 PMNs, 加入到 HUVECs 作用一段时间,PMN-EC 粘附率 =溶解液放射值 加入液放射值 ×100。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经 LPS 刺激后 15 minPMN-EC 粘 附性 明显 上升 (37.45% ±3.92% vs11.03%±4.15%, P<0.05), 于 4 h 处达到峰值(73. 50%±6.39%)。CD11b 单抗和 ICAM-1 单抗可明显抑制这种粘附(P<0.05)。合用两种单抗有叠加效应。结论: 在 PMN 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过程中,粘附分子 CD11b 与 ICAM-1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单抗封闭粘附分子的作用可明显削弱细胞间的粘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芎嗪(LT)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夹闭右肾肾蒂阻断血流30 min, 然后放开动脉夹再灌注0.25 、1 、24 h, 造成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手术前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100 mg·kg-1 和等量生理盐水。化学法观察小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肾组织MDA 含量和SOD, 并观察肾组织WBC 滞留数、肾小管计分等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川芎嗪使肾缺血再灌注1 、24 h 小鼠肾组织MDA 含量、肾小管计分明显降低, 血、肾中SOD 活性增强, 使肾缺血再灌注24 h血中Scr 、Bun 、MDA 含量、肾中WBC 滞留数明显降低。结论: 川芎嗪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WBC 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余洪松  凌琳  姜宏  施广飞 《金属学报》2013,18(10):1105-110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小鼠原位心脏成体干细胞数量和旁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分为高剂量丹参注射液组(5 g·kg-1·d-1)和低剂量丹参注射液组(0.5 g·kg-1·d-1),对照组采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周。1周后经小鼠眼眶取血,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小鼠新鲜心脏组织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ca-1+成体干细胞数量;以Real-Time PCR检测心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BAD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灌胃1周后,三组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比较,低剂量丹参注射液及对照组中Sca-1+成体干细胞数量及VEGF和IL-6基因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BAD基因表达较丹参注射液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多小鼠心脏中成体心脏干细胞数量,改善旁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曹泽玲  叶平  龙超良  陈凯  李小卫  汪海 《金属学报》2005,10(10):1112-1117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 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n = 6) 和吡格列酮(3mg·kg-1, 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 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 = 5)、模型组(n = 6)以及吡格列酮0.3 mg·kg-1(n = 6)、1 mg·kg-1(n = 7)和3 mg·kg-1 (n = 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n'Y)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nis,nec)与缺血n区而积(area at risk, aar)之比减少28% (P< 0.01),ne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Iv)之比减少32% (P < 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 dp/dtm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Y蛋白质和mRNA表达(P < 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Y而抑制MMP-2 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吴柯  何百成  周岐新 《金属学报》2012,17(10):1124-112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二甲肼(1-2 dimethylhydrazine,DMH) 40 mg/kg 皮下注射+1%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水溶液饮用诱导形成大鼠结肠癌模型,观察罗格列酮(0.75 mg·kg-1·d-1,1周 5 d)和美洛昔康(1.35 mg·kg-1·d-1,1周 5 d)灌服、连续16周对大鼠体重、异常隐窝灶(ACF)和结肠癌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四甲基谷氮蓝法(MTT)研究罗格列酮和美洛昔康抑制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罗格列酮组细胞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明显改善DMH+DSS诱癌过程中大鼠的恶液质状态并阻遏体重减轻,显著减少实验第10周大鼠结肠ACF数和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其作用与美洛昔康组相似。罗格列酮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其作用 6 h、12 h 和 24 h 的IC50均显著小于美洛昔康。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降低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DMH和DSS联合使用诱导大鼠早期ACF的形成和结肠癌发生,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