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需水是生态用水控制和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本依据和关键。为了确保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基于GIS技术与水文气象实测数据等,采用Tennant法计算研究区河流生态需水和Penman-Monteith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河流生态需水量为1 022亿m3,植被生态需水量为4 668.43亿m3。研究区1981—2007年年均生态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水资源二级区中,金沙江石鼓以下生态需水总量最大,为1 349.90亿m3,乌江生态需水总量最小,为562.73亿m3。各植被类型需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田(1 564.62亿m3)、林地(1 460.30亿m3)、灌丛(1 231.91亿m3)、草地(397.22亿m3)、旱地(14.64亿m3)。研究区植被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植被整个生长季全部需水的63.78%,河流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河流...  相似文献   

2.
岱海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采用"三生用地"(即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分类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及生态环境评价法划定岱海流域各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结果表明:岱海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504.6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5.63%,其中水源涵养红线区和水土保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目花河周边地区,面积分别为31.39、20.56 km2,管理措施以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生物多样性红线区分布在弓坝河、五号河两岸,面积为145.72 km2,以维护河岸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提供部分农产品为主;水土流失红线区位于流域南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为177.26 km2,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红线核心区,即自然保护区分布在现有湖泊及周边过渡区,面积为129.70 km2,以恢复自然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管理措施,禁止各种形式的开发活动,在其东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疆山区以下流域平原河谷林草及河流尾闾湿地湖泊天然绿洲生态需水量,选择白杨河流域上游达坂城区和下游托克逊区代表性河谷林草及河流尾闾湿地生境区,采用气象土壤和植被生理三维技术同步监测,运用植被耗水及地统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谷林草耗水强度北疆为245~325mm/a,东疆为400~500mm/a,南疆为370~455mm/a;依靠河流补给生态需水量197亿m3;生态需水河道年径流量占比23%~26%,生态基流调控宜遵循河谷林草生长过程及河流“浅漫湿-枯平丰”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经济社会生态补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以生活、工业、灌溉、河道生态基流、河谷林草及补湖生态用水为调度目标,设置开源、节流方案集,建立了以生态缺水量和社会经济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采用人机对话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各节流方案的河谷林草和补湖供水保证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缓解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但2017现状水平年和2025远景水平年需水方案的灌溉保证率未满足设计要求;当开源+节流方案调水量超过1.0亿m3时,满足农业灌溉、河谷林草和补湖的供水保证率要求,消除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随着调水量超过1.0亿m3且持续增加,对河谷林草、补湖缺水量、破坏深度等影响不大,推荐1.0亿m3为最佳调水量。  相似文献   

5.
从保护瑞丽江流域特有珍稀、濒危鱼类的角度出发,根据瑞丽江流域的水资源特性,采用生态水力半径法对瑞丽江进行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利用戛中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建立Q~R关系,计算了瑞丽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枯期最小生态需水量20.1m3/s;汛期最小生态需水量63.2m3/s。从而推求出龙江水电枢纽工程汛期下泄流量不应小于47m3/s;枯期下泄流量不应小于15m3/s,以满足水生生物生存繁衍所需的基本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6.
李相峰  邱蕾蕾 《治淮》2023,(5):29-30
<正>1南四湖流域基本情况1.1南四湖流域自然概况南四湖承接苏鲁豫皖4省8市34个县(区)53条河流来水,流域面积31180km2,总容积60.22亿m3,总兴利库容12.87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29.6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2.73亿m3,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徐晓琳  马秀梅  郝岩彬 《人民黄河》2022,(S2):107-108+111
基于那棱格勒河生态特点,统筹考虑生态基流、鱼类繁殖生长关键期所需河道水量和植被需水高峰期所需短期洪水过程,综合确定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确定绿洲生态耗水量,同时计算尾闾湖泊需水量。结果表明:河道生态基流10月至次年4月为5.48 m3/s、6—9月为11.82 m3/s,5月河道内生态流量考虑鱼类繁殖需保证11.82 m3/s,6月、9月各需一场不少于5 d、平均流量分别不低于80.0、82.5 m3/s的洪水过程;绿洲区平均生态耗水量为4.54亿m3/a。  相似文献   

8.
归纳湖泊生态需水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组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近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水文学角度与生态学角度2个方面,故从这2个角度总结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其中:水文学方法主要考虑湖泊长序列水文要素,具体有最低水位法、水量平衡法和换水周期法等;生态学方法多同时考虑湖泊生态和水文要素,具体有曲线相关法、生态演变分析法和功能法等。不同方法的主要原理、适用性各有不同。以太湖为例,选择最低水位法、换水周期法和生态演变分析法3种方法进行实际应用与结果比较,得到太湖生态需水分别为36.01亿、27.14亿和38.81亿m3。综合比较分析后,认为生态演变分析法在计算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水文与生物状况,计算结果最合理,故最终确定太湖湖泊最小生态需水为38.81亿m3。该研究为系统了解并合理选择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开展湖泊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南四湖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北狭长125km,东西宽6~25km,周边长311km,面积1280km2,总库容47亿m3。南四湖流域北起大汶河左岸,南至废黄河南堤,东以泰沂山脉的尼山为分水岭,西至黄河右堤。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4省38个县(市区),总流域面积3.17万km2。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统筹做好流域治理及水利工程建设,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用水总量控制红线趋紧和用水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水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资源。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基于已有统计资料,分析了江西人口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梳理了节水成效及存在的矛盾制约;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首要保证生活用水为原则,分析测算得出2025年、2030年生活可配置用水总量指标分别为29.84亿m3、33.29亿m3;合理制定了总量控制红线约束下以水定人定城方案,其中2025年、2030年人口规模分别为4 552.86万、4 587.11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 685.22km2、3 849.54km2,均在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以2021年春季潮白河生态补水为研究基础,利用GMS-Ugrid模块构建非结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生态补水效果和地下水响应。潮白河生态补水总量(至2021年5月27日)为2.06亿m3,补水入渗量为1.57亿m3(约占76%)。补水后1个月内,研究区第一含水层系统储存量增加了1.49亿m3;以水位0为影响范围分界线,补水影响面积达到842.8 km2。距河道不同位置观测井滞后响应时间也不同,离河道3 km观测井水位抬升明显,滞后响应时间较短(3~6 d);远离河道地下水响应的滞后性明显,离河道6 km观测井滞后响应时间较长(18~30 d)。  相似文献   

12.
邴建平  邓鹏鑫  吴智  贾建伟  王栋 《人民长江》2023,(2):127-131+170
为更好指导赣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采用水文学方法确定了赣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定量评估了流域各分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表明:(1)赣江干流各断面生态流量为44.8~281.0 m3/s,占年均流量的11.7%~13.6%。支流断面生态流量为6.03~19.80 m3/s,占年均流量的9.4%~10.0%。各断面近10 a日均流量满足程度均在92%以上,可作为生态流量管控依据。(2)外洲以上赣江流域年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24.2亿m3,可利用率29.6%。各主要支流年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7.1亿~22.1亿m3,可利用率19.7%~29.3%,流域下游水资源可利用率总体高于中上游。随着流域洪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提升,水资源可利用量可进一步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指导流域干支流水量分配与调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等方面识别流域现状缺水状况,考虑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预测黄河流域2035年需水量约为545亿m3,缺水量约为136亿m3,其中上中游六省(区)缺水量约103亿m3,占比76%,是流域内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上中游六省(区)是主要受水区,一期工程调水80亿m3可基本解决上中游六省(区)生活、工业等刚性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于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及河道生态需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河流断流、水污染严重及泥沙含量高等水与生态环境问题,依据30个水文站1956—2016年的河流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展布计算法确定生态基流量,并与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按照“取大”原则整合为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逐月频率计算法确定目标生态流量。综合基本生态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分布特征,获得年内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其进行等级评价并分析满足程度。结果表明:年内水量较枯、较丰时段黄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分别为74.78~393.29 m3/s、595.35~1 108.84 m3/s;玛曲至上诠段支流分别为8.97~26.81 m3/s、30.16~156.20 m3/s;上诠至安宁渡段支流分别为0.64~11.93 m3/s、3.50~124.61m3/s;安宁渡以下段支流分别为5.67~7.76 m3/s、14.77~30.53 m<...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分析四方井岩溶大泉流域水文地质、岩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2009-2010年特大干旱年泉点长观资料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计算出天然补给量为1 522.6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585.71万m3/a;通过径流模数法得出天然排泄量为1 533.8万m3/a,并将之与回归分析法评价结果对比,得出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可靠度高。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基流是维系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用水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文章选取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2个水文站多年实测天然径流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Tennant法对石羊河生态基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两站最小生态基流分别为1.01、0.77m3/s;通过Tennant法对比分析,得出两站最小和好状态生态基流分别为0.97、3.86m3/s和0.77、3.07m3/s。综合分析得到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红崖山水库生态基流下限值分别为0.83、0.42m3/s。研究结果对促进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河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及植被的恢复状况等热点问题,基于遥感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地表水体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方面分析了近2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干流耕地面积增加显著,净增2 229 km2,草地面积整体下降,萎缩3 157 km2;(2)综合治理以来,下游河段2009—2018时段水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2000—2008时段,水体出现频率提高约15%;(3)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特别是下游河段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覆盖度增加18%。但中、上游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趋势主要贡献来源于耕地,中上游地区耕地的增加仍会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对生态输水过程的响应过程,结合新疆阿克苏河流域高分影像和生态输水监测数据,对流域自然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流域内自然植被逐步增加,胡杨林和灌木的面积分别增加237.65 km2和784.36 km2,逐年转移矩阵结果显示稳定胡杨林和灌木面积也逐步增加,自然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稳定态势;2015—2020年4个自然植被重点区域的年植被指数增长明显,尤其是艾希曼湖区和第一师边缘区,增加0.12~0.15左右,生态输水效果初步显现。自然植被面积和植被指数的季节变化显示自然植被对生态输水响应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不同的自然植被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年际、季节以及空间的差异,胡杨林对生态输水的响应明显,响应滞后时间也最短。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植被恢复、区域水资源调配、生态需水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军  吕岁菊 《人民黄河》2024,(2):135-141
为了改善红寺堡扬水系统供需水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以需水过程线和泵站设计流量线为比较对象,构建扬水系统内泵站供需水流量优化调节模型,分析不同时段的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和灌溉定额等因素引起的需水流量与泵站设计流量关系。基于需水过程线多级泵站扬水灌区供需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包括流量平衡模型、需水过程线模型和流量调节模型,对红寺堡扬水灌区4种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60%时,随着灌溉面积从6.02×104 hm2增加到6.77×104 hm2,红三泵站控制灌域内调蓄水量从1.47×106 m3增加到8.49×106 m3,其他3座泵站调蓄规模保持不变;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80%时,红一泵站和红三泵站不调蓄,红四泵站和红五泵站的调蓄规模分别为3.08×106 m3和0.47×106 m3。此模型构建与应...  相似文献   

20.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赣江下游河道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日益增加。本研究采用Tennant法和生态流量阈值法分别计算外洲断面生态需水量,并采用基于四大家鱼为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周法进行筛选比对,确定赣江下游适宜和较适宜的生态需水过程。结果表明:Tennant法和生态流量阈值法计算得到的年均适宜生态需水量分别为845.44m3/s、1 041.30m3/s,占外洲断面多年平均径流的40%左右;年均较适宜生态需水量为626.60m3/s、561.16m3/s,占外洲断面多年平均径流的27%左右,为赣江下游适宜生态需水量的预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