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健荣  艾文华 《湖南包装》2023,(1):22-25+29
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及其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阐释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要义。应用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进行符号学分类,同时通过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创产品的意义进行辨析。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在符号学理论的探讨下,文创产品在湖南博物院馆藏文化符号的应用下,让馆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人们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博物馆文化符号集中的重要窗口,将文化符号与产品相结合,使场馆文化得以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上海包装》2023,(10):157-159
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创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从文创产品出发,概述了文创产品的特点与设计方法,分析了文化符号的意义及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归纳了消费者体验与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框架,旨在将创意和文化符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任翌訸  何峰 《湖南包装》2023,(2):128-132
铜鼓文化作为广西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兴起,其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逐渐增多,但同时也暴露出产品过于符号化、没能较好体现出铜鼓文化符号的内涵、文化符号与文创产品的属性关联不强、设计风格和当代消费者审美脱节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取出广西铜鼓3个层次的文化符号并进行解读,总结出铜鼓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丰富广西铜鼓文创产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芃禹  周怡 《包装工程》2022,43(16):363-371
目的 以普陀山景区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从符号修辞视角研究普陀山文创产品中文化和信息的传达,促进普陀山文旅产业发展。方法 首先,介绍普陀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其次,在对符号修辞概念阐释的基础上,说明符号修辞理论如何为产品设计所用,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提出符号修辞理论在普陀山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最终,依据产品语用条件产生的消极修辞构建普陀山文创的设计构思路径,依据修辞格使用产生的积极修辞构建普陀山文创的设计实践路径,并用实例验证所构建设计路径的可行性。结论 普陀山文创设计涉及的符号修辞活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修辞指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修辞格的主动使用,包括符号明喻、隐喻、转喻、提喻、象征5种修辞格的使用;而消极修辞指语境对产品表意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场合和用户心理语境综合产生的设计解释和评价两个维度的修辞。符号修辞视角下普陀山文创设计路径的构建,包含设计构思和设计实践两个阶段性路径构建,设计构思路径立足于消极修辞,在普陀山的山海渔文化语境、佛教文化语境、文创产品自身的设计文化语境,以及用户休闲度假和朝圣旅游的心理语境中进行文化研究、产品研究和用户研究;设计实践路径立足于积极修辞,在设计构思路径基础上将文化概念和产品特征以修辞格的喻体—谕旨思维联系起来,最终完成普陀山文创产品设计内涵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统一起来。针对羌绣文创产品,当前人们大多关注其艺术价值、数字化设计与市场开发方面,忽视了羌绣文创产品的审美教育价值(以下简称美育价值),因此要将产品设计和美育价值建构融合在一起研究。首先,为羌绣文创产品提炼美育价值内容;其次,以数字技术助推羌绣文创产品美育元素的跨界设计;然后,挖掘并满足羌绣文创产品潜在消费群体的美育元素;最后,要对羌绣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转译以适合文创产品的数据化应用。此外,为广泛推进其美育价值,需要建设羌绣美育文创产品数据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整理出羌绣美育价值符号,使用田野调查法及人物访谈方式了解羌绣文创产品类型及羌绣美育价值的数字化设计情况,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情况。 结论 在数字化背景下,羌绣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在空间设计、交互体验和文化转译上将羌绣文创产品的美育价值融入其中,从而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智薇  李洋  刘超菘 《包装工程》2023,44(16):356-364
目的 对乡村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归纳研究,在传承中保护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技艺流程、使用场景及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昭觉彝族文化符号进行采集与提炼,探讨凉山彝族乡村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途径。结论 昭觉彝族历史资源深厚,文化资源广阔,民族特色显著,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保障,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的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文创产品进行形式、功能、载体等方面的创新,将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涵养文创产品的内涵,还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助力昭觉彝族地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伟  郑洁 《包装工程》2019,40(10):119-124
目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活态保护及传承,提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法,从长乐故事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及元素,围绕建立以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创产品价值链,营造文创产品开发的法律保护环境、设计研发,塑造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4个方面提出对长乐故事会文创产品新的开发策略。结论文创产品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商品和服务,其开发有利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产生群体认同、影响文化消费行为,使其得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接续流传、活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意义及方法,设计一系列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为目的,通过应用象征性符号、运用传统色彩、融入传统文化内涵的方法,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插画,并应用在文创产品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的相互融合。文创产品不仅是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既可以使得文创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可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1.
侯宁 《包装工程》2020,41(2):300-304
目的致力于建立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洛阳文创产品设计模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洛阳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洛阳文化。方法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衍生出洛阳文创产品设计模型,采用了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洛阳文化元素进行整理,提出洛阳文化的八大主题及其子集并进行符号解析。运用产品设计方法对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采用用户故事地图法对用户进行产品体验解码,指导洛阳文创设计。结论提出了洛阳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中的三要素——元素、产品、用户,元素是洛阳文创设计模型的基础,产品是洛阳文创设计模型的重点,用户是洛阳文创设计模型的难点和最终目标。选取了石辟邪文化元素对洛阳文创设计模型进行实践验证,设计出了符合用户需求、独具特色的洛阳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2.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8):393-399
目的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将韶关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角度构建地域特色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韶关特色的文创产品,促进韶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阐释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并解析视觉文化符号的构成要素;对韶关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筛选,从中挑选出最具识别度和艺术特点的项目;从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提取视觉文化符号的图形元素,用借用和隐喻两种方式对图形元素进行再设计,以形成符号新的能指和所指,并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设计实践方案表明了运用符号学方法设计韶关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能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播,为地方特色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许蓉蓉 《上海包装》2023,(5):126-128
近年来,随着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文创产品作为旅游产业的要素日益繁荣。各地区也逐步开始探索将地域文化符号与文创产品设计相融合。针对融合过程所出现问题,从地域文化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表现原则出发,深入分析地域文化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期对解决文创设计缺乏文化内涵、呈现趋同性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东北民间美术是东北民俗民间文化的有效载体,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根基。将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东北民间美术的良性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东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目前东北地区文创产品现状,以及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期为东北民间美术和文创产品设计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AI生成技术应用于澳门文创产品的设计之中。方法运用查尔斯·莫里斯符号学理论,以澳门城市大学校园文创为例,从语义、语形、语用三个维度分析其文化符号,并结合AI生成工具Midjounery以构建文创设计理论框架。首先,从语义维度梳理文化符号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其次,从语形维度选取文化符号并提取其形式;然后,运用AI生成工具Midjourney对提取的符号进行智能生成,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效果;最后,将智能生成的符号元素与产品形式相结合,从语用维度实现基于澳门葡式铺装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本文构建了“符号释义—形态呈现—AI生成应用推广”的设计逻辑,以校园文创为例进行设计应用并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了将AI生成技术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促进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以及学科交叉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赵卫东  胡伟专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2024,45(4):362-370, 457
目的 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 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 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包装工程》2021,42(2):252-257
目的以中国春节文化为核心,提取、构建具有识别性的主题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实现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视觉化转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方法分析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论述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化创意、文化情感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得出国内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对春节文化的思考,运用感知分析法对春节文化进行符号的提取,通过递进法将春节符号进行图形与颜色的可视化设计,形成一组反映春节文化的系列创意图形,依据春节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功能落位从而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得出设计实践。结论基于春节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对春节文化的元素提取与设计为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国内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双重意义,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