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不经馏分切割、直接测定宽馏分混合油样中柴油馏分的饱和烃和芳烃含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应用中型FCC装置反应产物确立了适用于宽馏分混合油样的固相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以及谱图处理方法,并采用经典柱分离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不受样品量少的限制,可以用于测定微反液体产物中柴油馏分饱和烃和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各类烃组成的分析方法。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进行样品的萃取分离预处理,优化了萃取溶液种类、样品处理量和固定相添加量比、洗脱萃取溶液流速和空气体积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样品处理量为0.1 mL、饱和烃组分萃取溶液为正己烷且其加入量为1.8 mL,芳烃组分萃取溶液为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为5.0/1.5的混合溶液、且其加入量为2 mL,固相萃取柱中固定相填料量为1.65 g,洗脱萃取溶液流速为1.5 mL/min,饱和烃组分洗脱空气体积为0.6 mL、芳烃组分洗脱空气体积为18 mL时,LCO组分回收率为98.5%~100.5%,相对标准偏差(RSD)(试验次数为6)不大于7%。该方法适合对LCO进行组成分析,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分析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分析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GC/MS测定VGO馏分烃类组成沸点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出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然后用双柱分流的方式,同时进入质谱和FID检测器,得到样品的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通过自行编制的数据处理程序,得到VGO样品烃类组成沸点分布,所得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接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Sep -PakNH2 (氨基填料 )小柱进行酚类化合物的固相萃取 ,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实现了对石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从试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固相萃取方法解决了石油中微量酚的定量检测问题 ,具有较高的重现性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0 % ,各种酚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小于 0 0 4μg/g  相似文献   

5.
胺法气体脱硫胺液中热稳态盐离子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两种胺法气体脱硫胺液中热稳态盐的分析方法:离子交换-容量法和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优化了这两种方法的试验条件,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相对偏差,以及对实际样品的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检出很低,且重复性好;当胺液中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应采用离子交换-容量法,简单快速,当HSS的质量分数小于1.0%时,应采用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比较准确,相对偏差为3.6%。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宽沸点范围微反液体产品的固相萃取预处理方法,通过分离得到饱和烃和芳烃,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和〖JP3〗质谱分析;根据沸点和保留时间的关系将得到的气相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切割为柴油组分和减压瓦斯油(VGO),〖JP〗结合气相色谱图和质谱数据可以分别得到柴油和VGO馏分的烃族组成,实现了宽沸点范围微反液体产品中柴油和VGO馏分的烃类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7.
依据萃取理论,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用95%乙醇和微量SnCl_2组成的复配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精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复配剂中SnCl_2质量分数0.6%,压力0.3MPa,功率225W,剂油比1.0,辐射时间6min时,碱性氮脱除率为94.1%,回收率为94.8%。该方法与传统络合萃取相比节约了金属离子用量,提高了脱氮率,而且清洁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型固相微萃取 (ACF -SPME)方法检测油品中的各类含硫化合物。经条件试验 ,各参数确定为 :萃取时间 15min ,萃取温度 4 0℃ ,解吸时间为 2min。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线性相关性好 ,4 % 相似文献   

9.
张大华  苗云飞 《润滑油》2008,23(4):56-59
采用固相萃取和反相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测定铝材轧制油中各种添加剂的方法。考察并确定了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的测定条件:以乙腈作为洗脱剂,加入量为5mL,洗脱液可直接用于色谱分析,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上,洗脱液中所含各种添加剂组分能够达到基线分离。在优化条件下,色谱峰面积与各种添加剂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5)。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固相萃取-内标气相色谱法,开发出生物柴油调合燃料中饱和烃、芳烃和脂肪酸甲酯组分的高效分离与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不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组成分析,分别考察固相萃取的分离效率、方法的抗干扰性以及定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定量准确度好(测定结果与实际值偏差小于1%)。该方法已经被批准为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方法(ASTM D8144-18),可以广泛用于生物柴油调合燃料产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1.
润滑油清净剂金属化工艺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深入探讨润滑油清净剂金属化工艺中的反应机理,论述了若干主要因素对其高碱度化的影响规律,包括:金属材料的质量、促进剂体系的类型、水的用量及加入方式以及碳酸化速率等。指出首先应选择优质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来制备高碱度盐,在控制水量应稍高于理论量的前提下,应特别重视水的加入与碳酸化过程的相互匹配,且对每一反应体系都有一最佳的碳酸化速率,这些要点对制备金属性较弱的镁盐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Mellapak规整填料在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改造中的应用,在不改变各塔直径和高度的情况下,装置处理能力提高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贵州赤水地区官南构造现今构造形迹特征入手,利用数值分析技术,模拟计算该地区须4段气藏岩体的古构造应力场和破裂接近程度系数(η);将η与实际资料和野外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不同裂缝发育级别及其对应的η值;文章利用此标准,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野外裂缝观测结果、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对官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裂缝类型及产状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须四段裂缝较发育,主要分布在官南构造翼部高陡带、长轴、鞍部、鼻突及断裂带区域裂缝共有2期5组;裂缝的主要方位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类型以高角度共轭剪切缝和张性缝为主;晚期裂缝较早期更加发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塔河分公司催化重整车间苯抽提装置预分馏塔再沸器内漏问题,从设备制造和工艺操作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断定温差应力和反复交变载荷作用是导致内漏的症结所在.在检修过程中采用补焊堵漏技术并进行水压试验,同时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很好地解决了再沸器的内漏问题,延长了再沸器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5.
套管损坏综合治理是老油田增产挖潜的重要措施,而燃爆技术则是套管损坏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现状和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爆技术对套管损坏进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和工艺方法,并例举了现场施工的实例,对用该技术进行套管损坏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专家系统进行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辽  陈元顿 《石油学报》1989,10(4):89-96
本文介绍专家系统DBDES(Drilling BHA Design Expert System),它将以前由钻井专家运用经验知识和BHA受力与变形设计BHA的这项人类智能活动,改用Micro-Prolog语言在IBM-PC计算机上实现。系统使用元知识控制策略,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AND/OR知识结构模型,针对不同的地层、井眼条件,设计实用的基本可靠的BFIA。DBDES的研制为我国的钻井工程运用专家系统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依兰-伊通地堑第三系再沉积孢粉化石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再沉积的孢粉化石来自晚白垩世地层及其主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高柴油润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柴油润滑性的组分,阐述了柴油润滑性差的原因和油泵磨损的机理以及提高柴油润滑性的方法。柴油中含氧、含酸极性杂环化合物是保证柴油润滑性能的关键组分,酯类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磨润滑剂。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温度、游离脂肪酸、水及醇油比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与其他化学法相比,超临界甲醇法的反应时间从1~8 h降低到4 min,对原料油的要求也低,可使水含量及酸值较高的废油未经处理即可制得转化率98%以上的生物柴油。分析了反应机理,展望了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老资料的消化吸收并结合地质、测井、测试及开发动态情况,着重分析了控制地层水聚集的地质因素和地层水的聚集规律,划定出了水体分布范围,并把水体分布分为3种类型,即相对富水区、潜在含水区和无水区,进而指出区域构造特征、现今埋藏条件下的小幅度构造、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构造反转前后的气排水形式等是影响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