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极化SAR动目标定位中的残差图像干涉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极化SAR动目标检测及定位中的频域残差图像干涉相干性优化问题.给出了多普勒频域杂波对消处理的基本流程,提出了一种利用频域残差图像进行最优极化干涉处理从而提高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精度的方法.结合最优极化干涉理论,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极化下频域残差图像的干涉相干性,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深入研究了双通道沿迹干涉(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 ATI )SAR的机理,给出了运用该机理在静止目标去线性调频后的频域内进行动目标检测的方法。文中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检测过程,分析了杂波、噪声以及目标速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 与同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可检测运动目标信杂比的要求降低,对于淹没在主瓣杂波谱内的动目标以及在主瓣杂波谱外的动目标能够同时检测;同时,在频域检测计算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极化干涉SAR的研究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阐述极化与干涉结合的基本考虑,介绍极化干涉SAR相干最优和相干目标分解的基本思想,总结分析极化干涉SAR技术、典型星载极化SAR系统研制和极化干涉SAR应用的研究现状,以得到开展极化干涉SAR技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DPCA和干涉技术的SAR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分析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和干涉处理的优点和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三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对地面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出动目标,还能够精确估计动目标参数,即确定出动目标的真实位置和运动速度,然后对动目标聚焦成像。该文方法简单,运算量小,通过计算机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与全极化相比,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因其更宽的幅宽,在海洋监视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针对星载简缩极化SAR图像海上舰船目标检测,在全极化及简缩极化SAR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基础上,基于实测Radarsat-2全极化数据模拟的混合极化(CTLR)模式简缩极化SAR图像数据,通过归一化距离对所提取极化特征参数的舰船目标和海杂波背景区分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全极化及简缩极化的极化特征参数相似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估,得到简缩极化和全极化的舰船目标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简缩极化SAR的检测性能总体上接近于全极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SAR动目标原理,以及AN/APG-76干涉法地面动目标成像、二通道STASAR/MTI实现系统和多卫星SAR/MTI。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星载极化SAR系统,星载简缩极化(Compact Polarimetric)SAR能同时获取目标较丰富的极化信息和实现大幅宽观测,在海洋观测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该文针对星载简缩极化SAR海上船舶目标检测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星载简缩极化SAR系统基本模式及发展,其次综述了典型的星载简缩极化SAR信息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星载简缩极化SAR船舶目标检测方法的特点,然后给出了作者研究小组在星载简缩极化SAR船舶目标检测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最后分析展望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自聚焦方法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进行动目标检测的方法。在检测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场合与要求,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自聚焦方法进行检测研究,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因此为这种动目标检测方法提供了两种自聚焦途径。经过在实测数据中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检测出具有方位向速度和距离向加速度的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9.
极化SAR通过测量地物目标的散射回波得到极化散射矩阵或Stokes矩阵,利用极化合成技术得到任意发射和接收极化组合下的天线接收功率。目标相对最优极化就是选取一种收发极化状态使得研究目标和背景地物的接收功率对比度达到最大。文中首先分析了目标相对最优极化的模型,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模型,并用交替迭代方法进行了模型的解算,最后结合荷兰Flevoland地区全极化数据作了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正确一陆。  相似文献   

10.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SAR)是雷达成像邻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具有高帧率连续成像特性,有利于对地面运动目标进行实时监测。虽然动目标自身图像难以聚焦,但由于雷达工作频率高,合成孔径时间较短,其真实位置会存在阴影,利用此特征可进行动目标检测。本文对基于阴影的动目标检测流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背景建模方法用于对消待检测图像的背景目标。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更好地剔除目标阴影对背景的影响,使对消后目标阴影完整保留,从而改善漏警率。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双孔径天线干涉SAR动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娜  周荫清  李景文 《电子学报》2003,31(12):1820-1823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孔径天线沿航迹向干涉SAR进行动目标检测、测速及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分析杂波对消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进行地杂波对消、动目标检测、径向速度分量估计及定位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在恒虚警处理后,通过比较杂波对消后的残差图像与原始图像中运动目标和静止目标对消幅度的差异,检测出运动目标.同时,可以利用残差图象中杂波的对消特性进行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估算以及目标的定位.这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杂波对消性能,能够完成被地面背景杂波掩盖的运动目标的检测、测速及定位.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多视全极化SAR目标检测器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多视极化合成雷达(SAR)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均匀和非均匀的杂波及目标模型,分析了该算法的检测性能,给出了检测统计的精确表达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目标检测算法明显优于全功率检测算法和利用单通道强度的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3.
推导了受干扰目标的极化协方差矩阵及其统计特性,建立了干扰条件下最优极化检测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水面舰船和装甲车辆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功率与干扰机极化配置方式对极化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力的影响,揭示了利用压制性干扰降低极化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最佳干扰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短时FFT的距离-多普勒域SAR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孔径雷达(SAR)运动目标检测和成像方法,即利用短时FFT处理原始数据,在距离多普勒域对运动目标进行识别和参数检测,获得的目标参数可以用来正确成像运动目标。对运动目标回波特点和雷达参数的分析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对包含真实运动目标回波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适用于双通道星载SAR的动目标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用的星载SAR/GMTI系统仍处于研制阶段,从工程实现的角度研制一发双收的星载SAR/GMTI处理系统是可行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体制能够有效抑制地杂波,增强信杂比,从而检测出被地杂波淹没的慢动目标信号,并进行动目标参数估计.运用论文给出的原理和检测方法对机载SAR/GMTI战场侦察雷达试验系统录取的动目标数据进行了实际验证,获得了多帧连续可靠的真实动目标轨迹.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DPCA和多分辨分析的SAR微弱运动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域偏移相位中心天线(DPCA)方法可显著抑制双孔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静止杂波,但对消处理后的剩余杂波和噪声仍可严重影响微弱目标检测性能。该文提出采用二维多分辨分析在DPCA处理后图像域进一步抑制干扰,显著改善了SAR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性能。数值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对杂波和噪声二种干扰成分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周勇胜  洪文  王彦平  曹芳  吴一戎 《电子学报》2008,36(12):2367-2372
 针对极化干涉SAR体散射体参数估计应用,基于随机体散射体/地表二层(RVoG)模型分析研究了其最优基线问题.在基线去相干、RVoG模型、相位管等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之上,证明了最优基线的存在性,给出了其定义与计算方法,比较了其与常规干涉SAR最优基线的异同.通过仿真验证并讨论了雷达、成像几何和体散射体参数对最优基线选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channels of polarimetric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InSAR) images. For that purpose,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Bhattacharyya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of neighboring regions in the image provides an efficient scalar contrast measure. We show that the analysis of this contrast measure allows one to precisely characteriz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channel for different system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intensity, polarimetric, and interferometric images. We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using a re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to compare several polarimetric system architectures. Since PolInSAR imaging configurations can correspond to complex and expensive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helpful in system imaging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