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敏化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转换性质,采用溶胶-凝胶法液压涂层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在无水乙醇中利用薄膜吸附染料2,2′-联吡啶-4,4′-二甲酸合硫氰酸钌进行敏化处理,并利用XPS、AFM、XRD、SEM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对敏化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纳米粒子晶型主要为锐钛矿,粒径在20-30nm,多孔薄膜的孔径在50-200nm;染料敏化多孔薄膜表面吸附了一个单分子层的染料分子,敏化薄膜对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作用,用此薄膜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电池效率达到2%,这种薄膜电极改进后可用于制作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子模板法及旋转涂覆法在硅衬底上制备掺杂TiO2的SiO2薄膜,并采用差热分析(DSC-TGA)、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小角衍射(SAXS)、原子力显微镜(AFM)、台阶仪(Atomic-Profiler)以及纸擦拭法(paper-wiping method)和胶带剥离法(adhesive tpe-stripping method)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400℃,所制备的掺杂TiO2的SiO2薄膜为多孔结构的无定形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平均孔径随着膜层的增加而减小,一层膜和两层膜的平均孔径分别为87.4nm和62.8nm,厚度分别为538.7nm和1032.3nm。 相似文献
7.
8.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做了介绍。对各组成部分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探讨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对各项研究的意义及基本原理作了评述,对今年DYSC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工业化的前景做了展望。此外论述了现代分析技术对DYSC电池研究的重要意义。对于DYSC的研究,染料是最重要的方面,TiO2膜的进一步优化对DYSC电池的整体性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固体电解质的使用是必然的趋势,是工业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10.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MO/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转镀膜法制备致密TiO2薄膜,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多孔TiO2薄膜,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ZnO/Ti02、MgO/TiO2复合薄膜。用x射线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复合薄膜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吸光性能等进行分析;组装电池,测定了电池性能。结果表明:ZnO/TiO2、MgO/TiO2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为原料水热合成碳球作为模板剂,将其与TiO2纳米晶共混制备纳米多孔TiO2光阳极。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TiO2薄膜的表面形貌、厚度和散射能力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碳球含量的增加,光阳极单位体积内的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薄膜对光的散射能力也呈现同样趋势。采用所制备的光阳极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碳球含量的增加,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碳球加入量为TiO2纳米晶质量的3%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佳为5.15%。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TiO2薄膜光阳极、TiO2-ZnO复合薄膜光阳极以及TiO2/ZnO双层薄膜光阳极,研究了ZnO对TiO2薄膜光阳极的调制改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醋酸锌和ZnO直接掺杂制备的TiO2-ZnO复合薄膜光阳极同未掺杂的TiO2薄膜光阳极相比,以醋酸锌为原料制备的复合薄膜光阳极使电池转换效率提高了1倍,而由于微米量级的ZnO的粒径大,用其作原料制得的复合薄膜光阳极反而使电池的转换效率有所降低。以醋酸锌为原料制备的TiO2/ZnO双层薄膜光阳极同TiO2薄膜光阳极相比,电池转换效率提高了13倍,通过性能优化后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4.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