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不同民族在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形成的巨大文化差异成为了源语和译语转换的最大障碍,由此也造成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从文化差异视角探讨了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明晰了中西方语言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可译性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性则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可以转化为可译性。从表象上看,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转换性。其实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人类思维的"同构"特点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相互间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饮食文化同样存在这种可译和不可译性。只能通过翻译者的努力去尽量减少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的"同构"特点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相互间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饮食文化同样存在这种可译和不可译性。只能通过翻译者的努力去尽量减少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不可译性普遍存在于日汉翻译当中,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它既是永恒存在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可译性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负载词既有语言的属性,也具备文化的特征.鉴于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文化的普同性和特殊性,民族文化负载词是译学悖论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统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不能为了凸显语言意义而忽视文化信息,也不能为了迎合译语读者而采取"归化"策略;而应该将文化负载词视为语言和文化的统一体,把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定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入手,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可译性的原因和表现,指出不可译性是相对于某个历史阶段的相对不可译,并从英汉互译中语用意义、成语和习语等方面深入探讨文化沟通所带来的可译性.最后得出结论,由文化传播和交流所产生的文化融合使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可以分为完全可译性、部分可译性和完全不可译性三种情况.分别由于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重合、撞击和渗透程度不同而形成.随着各国之间信息的相互传播.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随之缩小,翻译的可译性限度也会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9.
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累积与沉淀,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际间、文化间的交际活动,也是文化移植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从习语的特点入手,同时结合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因素进行探讨,以期译者的作品能真正实现不同语言文化间沟通与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是翻译界一个古老的论题,是人们探索翻译问题中两个矛盾统一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和译者的努力,不可译性会不断地转换成可译性。而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是产生不可译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一些例证探析了汉译英中存在的声音表真和文字特征不可译性,并在理论上区分了绝对不可译性与相对不可译性,提出了不可译性最终被翻译出来表现出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并着重探讨如何降低可译性限度的一些可行性策略。翻译是译语对原语的重构与再现,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原作者和译作者之间在认识和体验社会生活上的共性,人类在思维和语言方面的同一性,是语言可译性的基本依据。但语言的可译性又是有限的、相对的。它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际间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2.
翻译难 ,翻译习语更难。文章阐述了中文习语英译时产生不可译性的原因 ,探讨了怎样对待英译有不可译性的汉语习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可译性限度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研究的缺陷性,并提出用符号学研究该问题的新途径.通过符号学,阐述了可译性限度的可能性和导致可译性限度的原因.最后指出,翻译中的形式等值只是一个理想,不同文本符号学意义的不同方面重要性不一样,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不能适应所有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应该根据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文习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难,翻译习语更难。文章阐述了中文习语英语时产生不可译性的原因,探讨了怎样对待英译有不可译性的汉语习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之所以可译关键在于其超地域性。超地域性一指共同性或人类性文化的存在;二为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所形成的文化的可融性和趋同性。基于文中分析,文章指出文化的不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可译性限度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研究的缺陷性,并提出用符号学研究该问题的新途径。通过符号学,阐述了可译性限度的可能性和导致可译性限度的原因。最后指出,翻译中的形式等值只是一个理想,不同文本符号学意义的不同方面重要性不一样,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不能适应所有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应该根据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7.
变译是翻译中常见的现象,是作者理智地按照译入语体系中的社会意识、道德风尚、文化习俗等规范所为.称之为“有意性背叛”。变译现象在翻译实践中广泛存在.翻译描写学派理论认为,翻译不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转换.而是译者创造性的所为。描写学派的两大理论原则:“不完整性”和“操控理论”给翻译变译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双关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传统意义上,通常认为双关语是不可译的,但作者认为双关语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译性。文章分析了双关语可译性的原因,并通过举例来阐述翻译双关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关于它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发现,意象图式理论和框架理论为古典诗词翻译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等值翻译论的观点出发,对在德译汉中如何弥平两种文化差距,发挥汉语的文字结构的优势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充分肯定了排比和对偶在等值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