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供电部门规定对100kVA以上的用户,都要加装无功补偿设备,把功率因数提高到规定的标准.功率因数的补偿方法,可采用集中补偿(在供电变压器一次或二次侧补偿)或就地补偿(在负载端补偿).本文分析了就地补偿功率因数的节能效果,并与集中补偿对比,说明就地补偿的必要性.集中补偿,若采用在高压侧安装高压电容器柜进行补偿,则包含了对变压器漏电抗相应的无功功率的补偿,但没有补偿由变压  相似文献   

2.
在对逐年货币补偿的探索中,主要形成了针对安置人口和针对被征收土地两种补偿方式。为促进逐年货币补偿安置方式的持续发展,指导后续项目的实施,研究了两种补偿方式的差异及差异原因,并从统一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规划方法及兑付方式四方面对实施逐年货币补偿提出完善建议。提出了两种补偿方式的差异实质是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补偿,并提出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补偿标准计算单元进行统一补偿,集体经济组织遵循总量控制原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内部分配要求和原则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无功补偿技术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董云龙  吴杰  王念春  张颖 《节能》2003,(9):13-15,19
分析了无功补偿的必要性 ,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无功补偿技术 ,以及应用于无功补偿的不同信号检测技术的各自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无功补偿装置自身谐波消除技术。最后分析了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太湖生态补偿方法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流域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分析太湖生态补偿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湖生态补偿范围和内容,分析了太湖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损益关系,以生态补偿基金为媒介简化了太湖生态补偿关系,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构建了太湖生态补偿测算模型,依据现有太湖管理模式提出了太湖生态补偿模式、机制及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弹性中心法研究轴对称形单向自然补偿管系的热胀补偿性能(以下简称补偿性能)。文章前半部分论述研究自然补偿管系补偿性能的必要性,及其性能优劣的可比条件与分类。后半部分研究轴对称形单向自然补偿管系的补偿性能,详尽分析了形  相似文献   

6.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对提高系统功率因数,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无功补偿装置应用现状,综合论述无功补偿配置原则,并根据实例计算无功补偿配置容量,最后详细介绍了无功补偿选型及配置相关技术要求,对用户选型及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网中随机、随器补偿的节能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应用随机、随器补偿的重要性,具体介绍了农网中常见的几种无功补偿方式,并将几种无功补偿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阐明了随机,随器补偿的优点及安装方法,并以哈尔滨市市郊农电局10kV群力配电线来说明随器补偿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江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江西矿产资源开发时生态环境的影响着手,对当前江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过程中的补偿力度、补偿手段、补偿规范和监管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江西的实践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定合理的清洁能源电价补偿机制,推动清洁能源电力的有效发展,分析了我国清洁能源电价补偿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清洁能源电力的外部性特征,引入三角模糊数,通过模糊数将补偿机制中补偿金额的计算扩展为补偿区间的确定,同时将不同对象的可能补偿额度定为隶属度;并以风电为例,运用模糊响应公式对其补偿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用户补偿区间为0.002 ~0.008元/(kW·h),电网企业补偿区间为3 869.48~16 096.74元/MW,清洁能源电厂(风电厂)补偿区间为0.218 9~0.241 2元/(kW·h),且清洁能源电力的各级补偿区间与补偿对象密切相关,补偿额度也会随其上网电量的变化而波动。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国内流域生态补偿特点主要为政府手段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手段逐渐多样化、区域合作基础薄弱等.指出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种具体对策,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准则宽泛,确定的无功补偿取值范围较大,不能准确给出补偿方案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缆线路的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方法,即先分析参与无功平衡因素,从中确定相关特征参数,然后建立含有电缆的典型110kV片网模型,使用多参数参与影响方式计算变电站相应的无功补偿比率,并对特征参数的相关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针对电缆线路的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便捷、有效地给出无功补偿方案,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中压配网无功补偿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装置位置和容量规划问题,在将整个中压配电网络进行等效主分支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简便、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无功补偿对节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分析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和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着重论述了低压电网和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已成为节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负荷电压正常运行时,级联动态电压补偿器(IDVR)被旁路的问题,提出在负荷正常运行时,利用IDVR提供感性无功,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以有效降低上级电网传输的无功,减少线路损耗。即利用IDVR进行线间功率交换,通过控制各线路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无功传输的总和,并提出了适用于IDVR无功补偿技术的控制策略。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试验表明,该理论正确,所提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5.
对于含冲击负荷的配电网,由于其负荷波动性大,导致无功补偿较为困难,对此提出了综合动态无功补偿法,即利用无功裕度的方法确定最佳补偿点,以在线监测补偿点电压作为约束条件控制投切电容器,动态调整补偿容量。对于冲击负荷引起的电压降落,采取就地补偿电容器的方式,同时在电容器上串联一个小容量电抗器,以抑制并联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作用,减小负荷冲击对电网的影响。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稳步提升了线路和冲击负荷点电压,且有效保证了电网的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颜秋容  张威  周宜  万勇  王俊彦  徐前  梁朔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7):229-231,168
针对10 kV长距离配电线路普遍存在电压损失、功率损耗过大的问题,以线路传输无功功率产生的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对线路采用静止同步补偿器进行单点无功补偿,给出最优无功补偿点和最优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负荷均匀、连续分布线路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强,且有利于降低线路因传输无功而产生的损耗和压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交、直流特高压电网对福建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了特高压交流电网、特高压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福建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以及受端换流站附近交流电网单一或严重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及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分析了特高压电网对福建电网短路电流和无功补偿的影响以及1000kV/500kV电磁环网的解环等问题。结果表明:大容量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双极闭锁后主要问题是引起局部500kV网架过载:交流特高压线路单一乃至个别多重故障情况下福建电网均能保持稳定运行。福建电网具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水电大量接入配电网后引起配电线路电压偏高的问题,提出了10 kV并联电抗器在含小水电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对电压损耗公式进行解耦推演,从而得到电压损耗无功解耦算式,据此确定10 kV并联电抗器的补偿点,以优化并联电抗器的调压效果,构建小水电“串灯笼”接线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补偿点调压效果最优,配置容量最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安全至关重要,在电网规划建设中、新建变电站对原有长线路解口构网时,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如线路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不满足整定要求、线路高抗过补偿而产生过电压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予以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电磁暂态软件ATP-EMTP,依托同塔双回50...  相似文献   

20.
陈凌云  康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230-233
为优化利用云南清洁水电资源、提高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通道资源的利用率,在分析云南、贵州外送电力特性和广东电力负荷需求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南方电网水火调剂运行的可能模式。结果表明,在南方电网内通过优化云南、贵州向广东的送电曲线,可以以广东电网为平台,实现云、贵间的水火互济运行;丰水期由水电比重大的云南电网替代火电比重大的贵州电网向广东供应部分电力,获得节约燃煤的效益,枯水期则由火电比重大的贵州电网向广东多送电,补偿云南枯水期水电出力的不足。这一运行模式也可实现南方电网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