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资料研究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流体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 (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 ,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本区地震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 ,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 ,找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的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n\r\n  相似文献   

6.
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综合研究区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并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了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FPAS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流体势分析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的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了流体势的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油势在剖面上的分布特点,以揭示该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油气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并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势圈闭中聚集成藏,因而低势区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 (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 ,有效的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本文具体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水势在剖面上的分布特点 ,以揭示该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 :该地区水势分布特征、运移与油气势的分布、运移基本一致 ,为油气的运移提供动力 ;研究水势分布特征对油气势的分布研究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ݺ������������Ʒֲ��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流体势(主要是水势和气势)的计算方法,具体分析了莺—琼盆地流体势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揭示莺—琼盆地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认为:油气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并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势圈闭中聚集成藏,因而低势区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块。据此,预测莺—琼盆地内的下第三系陵水组有六个低势区,并结合烃源、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地质条件,对它们分别给予了评价。进而指出:位于①号断裂上升盘的崖13—1低凸起、崖21—1低凸起带、中央凹陷、崖南凹陷等低势区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0.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深水区流体势场演化史。研究表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影响流体势场的弹性能、界面能、重力能的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区内的油气运移,形成了深水区流体势横向上由凹内到凹外,纵向上由深层到浅层逐渐降低的特征。同时,构造运动也是深水区流体势能量场不断调整的诱因,伴随着地下油气的集中大量运移和油气田的形成。基于此,优选出位于凹内深部高势烃源浅层低势区的陵水-宝岛凹中反转构造带,以及被高势烃源包围低势区的松南低凸起披覆背斜构造带,作为深水区继中央峡谷外的最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指导深水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生气中心,由于其超致密、超埋深、超压及圈闭形成历史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极高。文章分析了川西上三叠统油气的运移相态及油气疏导条件,据天然气样品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分析,天然气运移相态有油溶相、水溶相和游离相3种;油气运移疏导条件也较有利,在致密化之前还存在厚大的孔隙性砂岩,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系统及流体增压形成的微缝是良好的运移通道,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带。应用BASINS 4.5盆地模拟软件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移史模拟,进行了流体势计算,盆地模拟结果表明中坝印支期古隆起,绵竹—丰谷、平落坝—新津燕山期古隆起,在上三叠统烃源岩生排烃主要时期,始终处于流体低势区,是有利的天然气运移指向带,与现今勘探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主要聚集在中生界,因此研究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油气勘探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沉积相带、运聚与油藏关系的系统分析,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规律。研究认为沉积相决定了烃源岩及储层的展布及发育特征,成岩相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及储层的储集空间,压力势或流体势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相-势耦合决定了油气聚集圈闭位置。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含油层系延长组及延安组沉积期为大型内陆陆相坳陷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断裂较不发育,在6大成藏条件中盖层、保存、圈闭一般不存在主要问题,在烃源岩明确的条件下,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储层和运聚的问题,因而相-势耦合控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体现了“源控区、相控带、势定位”的石油聚集规律,具体表现为盆地中生界长7段、长9段生油岩的生烃范围控制了油藏分布的区域;含油区带的分布受控于盆地周缘的11大河流-三角洲体系;对受浮力控制的浅层油藏,鼻状构造凸起背景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对于受异常压力控制延长组下组合油藏,源-储压力差或者流体势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及聚集位置;在平面上及垂向上相-势耦合控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成藏的差异性,具体体现为盆地东部浅层呈现“补偿成藏”、盆地西部呈现“垂向串珠式成藏”、延长组深层呈现“异常压力控藏”的规律。这一认识同样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以“定藏”或“定位”为目的其他大型坳陷含油气盆地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罗群  庞雄奇 《石油学报》2003,24(2):24-29
断裂控烃理论指出:“断裂是陆相盆地控制油气生、运、聚、散和分布的根本原因;断裂与油气藏的关系是枝与果、藤与瓜的关系;科学的勘探思路是以断裂为基本线索,沿枝(断裂)摘果(油气藏),顺藤(断裂)摸瓜(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的断裂控烃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对油气的生、运、聚、散和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腹地控烃断裂发育,资源潜力巨大,具备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是最有利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重要地区,其中牛东—一里坪凹陷的鄂博梁Ⅲ号—伊克雅乌汝—鸭湖—台吉乃尔构造带、中南隆起区的碱石山—落雁山—船形丘、大风山—红三旱三—四号构造带应成为取得油气勘探大突破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川东侏罗系——四川盆地亟待重视的一个致密油气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川中和川西地区,长期以来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四川盆地近60年的勘探开发历史中,川东侏罗系至今几乎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油气资源处女地。事实上,川东地区许多钻井在钻遇侏罗系时都曾发现过大量的油气显示,少量钻井经测试甚至获得过工业油气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侏罗系具有与川中地区侏罗系十分相似的油气成藏条件,其烃源岩厚度大、储层致密、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内除川中侏罗系之外还有希望找到原生油藏的一个有利地区。建议尽快将川东侏罗系油气藏作为四川盆地一个重要的致密油气勘探新领域,开展整体评价研究,实施专层勘探,并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技术与方法,在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的低缓、潜伏构造以及宽缓的向斜区,优选有利区块,开展水平井钻井与储层改造先导性试验。与目前在渝东南等构造复杂区开展的页岩气勘探相比,川东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与开采成本将更低,探明油气资源并投入商业开发的成功率与机遇更大,更具有找到规模性油气田(藏)的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交接部位存在多个地震模糊带异常体,而围区模糊体类型众多,西部莺歌海盆地发育底辟、海底麻坑、油气苗渗漏系统,北部海南隆起火山活动频繁,东部琼东南盆地发育古潜山群、火山,该区勘探程度低,近物源封盖条件匮乏。针对该区模糊带地质类型归属不清的问题,分析模糊带的地震反射特征及与围岩接触关系,总结各类可造成地震模糊的地质异常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类比分析异常体的地震相,并对该区异常体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刻划表征。研究认为:这些模糊带具有规模小、无岩浆囊、根部浅等赋存特征,结合钻井资料分析,将这些模糊带定性为气烟囱。该区气烟囱成群成带分布,第四纪晚期仍在活动,油气运移活跃,是有利油气富集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圈闭条件好的目标可作为下步勘探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江平 《天然气工业》2004,24(1):20-22
油气评价系统中传统圈闭地质模型建立时的“生、储、盖、运、圈、保”可以分成三个层次:①圈闭获得油气的能力;②圈闭的储集能力;③圈闭的后期保存条件。这三个层次构成圈闭地质建模的“三要素”,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其侧重点不同。在对圈闭模型参数赋值、计算得到圈闭含油气性系数的基础上,结合圈闭可靠性评价结果,便可以得到圈闭的成藏系数或圈闭的地质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西区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深水区具备良好的烃源和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规模及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下一步勘探突破领域依然不是很清楚。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地球化学与地质分析方法,开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条件与油气成藏机制研究,进而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勘探突破领域。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深水区发育始新统湖相、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及半封闭浅海相2套3种类型的烃源岩,其规模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巨大,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深水西区与深水东区油气成藏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深水西区乐东_陵水凹陷中央峡谷周缘上中新统轴向水道、海底扇岩性圈闭带和陵水凹陷南部斜坡古近系/潜山圈闭带以及深水东区的宝岛凹陷宝南断阶带、长昌凹陷西部环A洼圈闭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领域。上述成果对于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瓶颈问题、指明下一步勘探突破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纵向上从震旦系—侏罗系共发现了包括常规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致密油4种类型的工业油气流,其中常规气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其以下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为了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未来勘探方向,在系统总结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成藏富集规律的基础上,评价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具有构造分区明显、4套广覆式烃源层、多套大面积孔隙型储层发育的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②常规天然气富集主要受优质烃源岩、台缘和台内高能滩相、古构造和成藏组合等因素的控制,具有大气田近源分布、相带控储、古侵蚀面改善储渗条件、继承性古隆起控制油气富集和运移、优越的成藏组合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气藏等特点;③基于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条件,立足于“层”,运用成因法、统计法及特尔菲综合法,预测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2.5×1012m3。结合剩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四川盆地未来的总体勘探方向是:层系上主攻灯影组、龙王庙组及中二叠统勘探领域;区块上发展川中、川东地区,挖潜川南地区,开拓川西、川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成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云凹陷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最大的沉积凹陷,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2 km,处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沉降和沉积中心,具备了油气运聚成藏的巨大沉积充填体系和基本地质条件。根据邻近深水区部分探井和深水区LW3-1-1井已获天然气组分、轻烃组成、碳同位素特征,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初步分析了其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