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氨法脱硫系统腐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法脱硫工艺系统的腐蚀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给出了一些防腐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氨吸收法(NADS氨-肥法)烟气脱硫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某电厂氨气氨吸收法(NADS氨-肥法)烟气脱硫技术10万Nm3/h中间试验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该技术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投入产出以及大型化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火电厂烟气脱硫新方法—NADS氨—肥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NADS氨-肥法是一种新的以氨为脱硫剂的烟气脱硫技术,属于回收法,可生产高浓度硫酸,硫铵,磷铵或硝铵和硫酸钾化肥,本文介绍该方法的10万m^3/h (标况下)烟气量,相当于25MW机组中型试验的结果,并对大型机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氨-肥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和大型示范机组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氨法烟气脱硫技术(SAAS)应用于4×2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为95%~99%,尾气中SO2含量为(50~190)mg/m3,脱硫副产品硫酸铵满足国家硫酸铵化肥标准.实践表明,SAAS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建设工期短、占地面积小,并可化害为利、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华北电力技术》2010,(11):20-20
国内规模最大的氨法脱硫工程已在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气项目动力区正式开工。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氨法脱硫工程采用简易氨法脱硫,通过氨与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脱硫产物,以达到环保要求。该工程投产后,脱硫效率大于96%,年可脱除二氧化硫近200kt,副产硫酸铵约400kt,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电力技术》2010,(8):25-25
国内规模最大的氨法脱硫工程已于近日在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气项目动力区正式开工。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氨法脱硫工程采用简易氨法脱硫.通过氨与二氧化硫、水反应生成脱硫产物,以达到环保要求。该工程投产后,脱硫效率大于96%,年可脱除二氧化硫近200kt,副产硫酸铵约400kt.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及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氨法脱硫的现状和两种主要的氨法脱硫工艺- 氨水洗涤湿法和电子束照射氨法,并结合这两种方法介绍了氨法脱硫的工艺和特点,分析了应用氨法脱硫工艺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塔结晶氨法脱硫工艺研究及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原烟气提浓单塔结晶回收硫酸铵氨法烟气脱硫工艺,以山西某火电厂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工艺核心设备脱硫塔的设计(塔体直径、喷淋层、氧化段高度、结晶段高度和总高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关附属设备的选型)及系统不同区域需要采取的相应防腐形式等,通过工程实践,对工艺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同类脱硫工程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NADS氨法脱硫工艺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氨法脱硫技术的发展、机理和不同技术的特点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NADS氨法脱硫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NADS氨法脱硫技术的优势。结合本厂实际提出了未来在工业烟气处理中应用NADS氨法脱硫技术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氨法脱硫工艺是以氨作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SO2。20世纪70年代,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始研究氨法脱硫工艺并获得成功;90年代后,该工艺得到推广。国内湿式氨法脱硫装置最早应用在天津永利电厂的60MW机组上。脱硫率为94.60%,脱硫量为0.944t/h,工程能耗为235kW,氨水(15%)耗量为3.345t/h,工艺水耗量为125t/h。  相似文献   

11.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副产物亚硫酸铵氧化问题是关键技术之一。详细讨论了亚硫酸铵浓度、pH、温度、空气流量、催化剂种类与浓度等因素对亚硫酸铵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氧化技术在氨法脱硫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填料塔氨法脱硫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双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氨法脱硫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了氨法脱硫过程中SO2的传质速率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O2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液浓度、pH值、液气比、温度和初始SO2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对影响氨法脱硫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模型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京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化示范装置的设计特点,与建在成都热电厂和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的2套同类装置进行了比较。烟气调节塔和电子加速器前配置等设计,装置的脱琉设计指标较后两者有了提高;就用户比较关心的自控系统、电子加速器、翻产物收集器等工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装置放大效应、X射线屏蔽防护、副产物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氨法脱硫烟气中气溶胶凝结脱除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氨法脱硫烟气中气溶胶的排放特性,建立氨法脱硫后细颗粒凝结长大脱除动力学模型,对细颗粒的凝结长大及脱除规律进行数值预测,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颗粒在过饱和蒸汽条件下迅速长大成液滴,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初始数浓度越高,完成凝结长大的时间越短,液滴的最终粒径也越小;细颗粒脱除效率随停留时间增大迅速提高,在50~100ms内达到稳定,与理论计算值比,实验停留时间滞后,约在1.5s后脱除效率趋于稳定;脱硫后细颗粒凝结长大脱除效率与细颗粒物化性质有关,水洗涤时,当过饱和度高于1.4,细颗粒的脱除效率才随过饱和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氨法脱硫后,细颗粒可在较低的过饱和条件下凝结长大,因而脱除效率随过饱和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中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部分燃煤电厂都将面临着SO2和NOx的排放问题,因此,经济高效地进行脱硫脱硝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几种氨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并进行了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40 t/h锅炉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及控制系统,对240 t/h锅炉氨法脱硫系统8个主要控制回路(脱硫塔吸收液pH值控制、循环槽液位控制、脱硫塔吸收液溢流流量控制、一效蒸发换热器温度控制、一效蒸发分离器液位控制、二效蒸发分离器液位控制、工艺水槽液位控制、干燥用蒸汽流量控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在系统中应设有故障工况时关闭FGD入口原烟气挡板的保护措施,以及控制系统应采用合适的冗余配置、具备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扬子热电厂二期玛苏莱氨法脱硫工艺运行参数,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氨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气溶胶排放特性,并对该电厂气溶胶颗粒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法烟气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从数浓度角度而言,主要属亚微米级微粒,但依据质量浓度分布,粒径呈双峰分布,以微米级及大于10 μm的颗粒物为主;同时,脱硫前后颗粒物物性发生显著变化,脱硫净烟气中颗粒多呈规则的晶体结构,含长方体、棱柱体等晶习,S、O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主要物相成分为(NH4)2SO4;由烟气带出的雾滴经蒸发析出固体微粒是该电厂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氨法脱硫过程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对氨法脱硫前后的细颗粒进行测量,获得烟气中细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分析了氨法脱硫过程细颗粒的生成机制及洗涤塔对细颗粒的捕集特性。结果表明,氨法脱硫后细颗粒的数浓度明显增加,在SO2浓度为1 767 mg/m3和氨水浓度为5%,平均粒径由洗涤前的0.07 mm增大到0.09 mm;常规洗涤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很低且几乎不受液气比影响;而氨水脱硫时,洗涤塔出口的颗粒数浓度随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特别是氨水浓度较高的情况;氨水浓度为10%,液气比从2 L/m3增加到5 L/m3,颗粒数浓度增加了10%;此外,随氨水浓度和烟气中SO2浓度的增大,洗涤后颗粒的数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0%来自燃煤,而其中的50%左右来自火电厂;2004年,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1300多万吨。在我国2004年4.4亿kW电力装机容量中,火电达到3.25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3.9%和发电量的82.6%;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5亿kW,燃煤火电所占比重还要增加。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关键是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削减和控制火电厂燃煤二氧化硫污染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开发研究过程,并以中日合作成都电厂电子束脱硫示范工程为例,对该技术工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