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DM智能光网络与IP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 WDM光网络的结构以及联网技术的演进过程,对如何压扁网络层次,实现IP直接over WDM,发挥 WDM光传送网的巨大带宽优势进行了研究,提出 MPLS是当前解决 IP层与光层的融合以及跨层管理问题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IP over WDM网中的综合选路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IP over WDM网中,当节点不具备波长变换能力并且配备有限光收发器对时,如何利用综合选路(IR)算法为到达业务请求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提出一种新颖的辅助图模型(AGM)表示网络的当前状态,基于AGM提出一种动态IR算法-最小光收发器对法(MTA)。MTA总是选择占用光收发器对最少的通路来建立LSP,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MTA可以降低全网的阻塞率,从而提高业务通过率,并且有利于减少业务连接所经光/电变换的次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利用IP层和WDM层网络资源,在WDM网络集成辅助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IP/GMPLS over WDM网络的基于代价的优化综合路由算法,即CIR(Cost-basedIntegrated Routing).该算法将IP层和WDM层资源可用信息以代价函数形式给出,并将因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负载分布不均衡等产生的瓶颈链路以及带宽碎片问题也统一纳入考虑,由此将LSP建立问题转化为在集成辅助图上找出一条源、目的节点之间的最短通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CIR算法有效地实现了IP和WDM两层资源的联合优化,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降低了网络阻塞率.  相似文献   

4.
Internet流量的指数级增长和波分复用(WDM)在传送网中的主导地位,使得直接利用WDM技术承载IP业务的IP over WDM光网络成为理想的选择.通过对其三个发展阶段的介绍和分析,文章旨在探讨IP over WDM光网络的演进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IP over WDM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网络必须稳定可靠,且要解决服务质量保障及链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Packet switching ove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channels is considered with the aim to investigate algorithms for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to define feasible switch architec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connectionless or connection-oriented transfer modes. In particular, as regards the connection-oriented scenario, mapping of virtual connections onto wavelengths operated by network nodes is considered and procedure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efficiency by dynamic wavelength re-assignment. Switch architectures to support dynamic wavelength encoding and the rela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aper, evidencing the benefits of packet switching over WDM.  相似文献   

7.
介绍IP over WDM技术及其在干线传送网中的建设应用情况,阐述了IP over WDM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IP over WDM网络中一种新型虚拓扑构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孜纯  付明磊 《通信学报》2007,28(6):96-102
对IP over WDM的虚拓扑设计算法进行了研究,选择网络整体流量的均衡性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虚拓扑构造算法。在算法中,选择负载分布方差作为评价流量均衡性的指标,并给出其定义和计算方法。主要针对拥塞概率性能,在光层和IP层将提出的新型虚拓扑构造算法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在光层的算法比较部分,选择负载均衡启发式路由算法(RLBH,routing with load balancing heuristics)与提出的算法进行比较;在IP层的算法比较部分,选择固定路径最小拥塞路由算法(FPLC,fixed-path least-congestion)与提出的算法进行比较,并对比较结果进行了讨论。比较结果显示在拥塞概率性能方面,提出的新型虚拓扑构造算法优于RLBH算法和FPLC算法。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几年里,波分复用技术(WDM)的巨大进展促进了基于WDM网络的研究。直到最近,WDM主要还是用于点到点的长距离传输,然而,随着WDM联网技术的出现,IP over WDM技术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模型网络结构,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几种主要的移动省干传送网引入IP over WDM的组网方案,并对其波道占用、保护方式、可扩展性、工程实施难度、投资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省干传送网引入IP over WDM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IP over WDM的光城域网方案,详细阐述了波长选路WDM光城域网的多级网络拓扑及波长配置方式,并分析了波长配置方式对波长选路由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IP over WDM光网分层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的 IP over WDM光网实现方案 ,指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了 IP directly overWDM光网的分层结构实现方案 ,分析了各层功能 ,详细讨论了光层和光适配层。在指出分层结构实现方案的利弊后 ,讨论了波长标记和多协议波长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用MPLS技术实现IP over WD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高速宽带组网技术-基于MPLS的IPoverWDM网络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个方案在光联网技术中综合了目前先进的MPLS流量工程控制技术,特别适合于由可重构的OADM和OXC组成的以数据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络系统,而且它为最终在IP路由器上直接提供WDM复用功能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波分复用技术(WDM)在主干传送网应用越来越普遍,WDM网络技术的研究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综述了当前主干WDM网络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IP over WDM的多层生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磊  蔡祥宝  李典典  陈艳玲 《信息技术》2008,32(3):68-69,74
在论述IP层和光层的保护和恢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联合恢复机制的思想,针对多层联合恢复机制中各层之间如何协调进行了分析,为了获得优化的多层网络故障恢复能力,提出了利用GMPLS的基于层间协调机制的集成多层网络生存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电子瓶颈”的限制,Internet向波分复用(WDM)全光网络演进已是必然的趋势.在光Internet中,光路由器是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光路由器实现的结构,该结构是以光突发标记交抉为核心,不需经过多次的O/E/O转换,即可实现边缘到边缘的全光域数据传输和处理.文章还对该结构具体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光突发数据的格式和装配、报头的提取和识别、路由及光标记交换和拥塞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设计了一个实验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IP over WDM网络结构和生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PoverWDM网络结构和生存性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对未来骨干网络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绿色IP over WDM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光网络朝着高速率、大带宽的方向迅猛发展,设备数目快速增加导致网络能耗急剧增长。为了降低网络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绿色IP over WDM网络的概念被提出,并成为光网络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对现有光网络节能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从网络设备入手,讨论业务负载和设备能耗的关系,建立了两种能耗模型。基于IP over WDM网络结构,利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网络能耗最小化问题。对当前网络级的节能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了其基本原理和节能效果,并选取代表性的节能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IP over WDM是下一代网络的普遍模式,如何建立波长通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静态和动态情况分析讨论了直通光路的建立原则,介绍了相应的算法,并且各自给出例子,最后展望了IP网结合WDM网直通光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We propose and investigate three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polic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LSPs) in IP/MPLS over optical networks. We show that the policy of establishing LSPs first in the optical layer achieves a better blocking performance.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add/drop ports of optical cross-connects (OXCs) on the LSP blocking performance.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lower bound for the number of add/drop ports of OXCs for the network to achieve almost the best LSP block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