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特别是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方面,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Java框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网上教学平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该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题主要完成基于网络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从而使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网络化。课件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形象逼真的交互性动画演示,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平台主要使用JSP技术、JavaScript语言、Dreamwaver网页制作工具、Flash动画制作工具、Photoshop图像编辑工具、Fireworks图片处理软件、DBMS等开发工具。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3.
根据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结合世界大学城教育云空间平台,提出迭代式项目驱动的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提供迭代项目起点文件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够集中有限的注意力到当前迭代项目对应知识的学习运用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电脑》2021,(1):221-222
传统课程教学平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平台研究,从视图层、模型层、控制层、处理层构建总体架构,为大数据平台提供多重安全控制机制,并结合C/S模式设计平台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借助该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得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检索和知识获取,以便了解本学科前沿领域知识,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语义Web的教研辅助系统平台,本文就该平台中图像的本体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按照图像所属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图像所表达的主题对图像进行分类,并用Web本体语言OWL来对本体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传感器类的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应用,传感器类课程属于工科专业中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由于传感器技术涉及学科门类多,实验难度比较大,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两种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1.Z+Z智能教育平台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及广州大学院士张景中先生研制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是一种能够引用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计算机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纪人应该是学识广博的人,他们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经济学知识①工业经济学;②商业经济学;③价格经济学;④市场营销学;⑤行情学;⑥商品技术学;2.心理学知识①社会心理学;②发展心理学;③管理心理学;④推销心理学;⑤消费心理学.3.社会学知识4.法律知识①民法;②专利法;③商标法;④经济合同法;⑤税法.5.公关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谢志妮  孙美楠 《电脑迷》2016,(8):144-145
电子商务是一门是交叉知识课程,内容包括了管理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流知识、商务知识和法律等多门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发展中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时地调整授课内容和相关的实训项目.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现在在电子商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结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实训,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教学优势就必须构建开放和动态交互的课程资源的支持.Moodle为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动力.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开放的课程管理系统,能够用来描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减模块内容,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从而通过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建设,阐述了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谢小龙 《信息与电脑》2022,(24):228-230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要求的问题,开展高校公共武术课程线上线下双向教学一体化平台构建研究。在系统硬件上,以三层B/B/S架构为基础,建立线上线下双向教学一体化平台;在系统软件上,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设计系统内部知识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此平台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知识地图作为一种新的知识导航系统,具有结构清晰、检索方便、知识点间联系紧密等优点。文章提出将知识地图应用于本科教学,分析并针对知识地图和现有学习平台的现状和特点,以游戏学习为理念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学习平台并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介绍该教学平台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红 《网友世界》2014,(13):231-232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康复专业(社区康复专业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除具备生理康复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提高病患的康复水平,因此,在康复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医学心理学》为基础课程之一。为其制定适宜的课程标准是提高学生医学心理水平的关键,在此,笔者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构建框架与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高职院校康复专业《医学心理学》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用好网络教学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有的大多数网络课程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课程领域知识的有效组织和智能导航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提出用本体概念网组织课程领域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导航算法.为基于概念网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办公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传统自动化办公的不足.在研究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管理的方案.该方案应用面向方面的架构技术实现知识管理平台,采用SwsiPlatformt平台规范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办公平台,并应用于实际系统的设计之中.实践表明,该方案使得信息流整合更加合理,各层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先进性.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创建一个高度协同的办公环境,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并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杨畅 《电脑学习》2010,(5):87-88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方案设计,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从课程分析,平台的搭建,教学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强调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歹杰  李青山  褚华  周洋涛  杨文勇  卫彪彪 《软件学报》2022,33(10):3656-367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平台得到广泛普及.为助力“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智慧教育,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普遍关注.虽然在电子商务等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但推荐算法与在线教育融合时仍面临严峻挑战:现有算法对隐式交互数据的挖掘不充足,推荐背后的知识指导作用不明显,面向实践的推荐系统软件有缺失.对此,设计了一套面向工业化场景的智慧课程推荐系统:(1)提出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推荐引擎,将“用户-课程”隐式交互数据建模为异构图;(2)将课程知识信息融入“用户-课程”异构图,深入挖掘了“用户-课程-知识”关联关系;(3)设计了高效的在线推荐系统,实现了“预处理-召回-离线排序-在线推荐-结果融合”的多段流水线原型,不仅能够快速响应课程推荐请求,更能有效缓解推荐算法落地的最大障碍——冷启动问题.最后,基于真实课程学习平台数据集,以对比实验表明了离线推荐引擎相比其他主流推荐算法的先进性,并基于两个典型用例分析验证了在线推荐系统面临工业场景需求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智能答疑系统每次只能对一门课程进行知识解答,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一个能够解答两个课程知识的简单答疑系统。首先构建用于答疑系统的两个课程领域本体,然后采用本体映射技术将这两个异构本体映射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该系统能够实现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比较学习另一门相关领域课程中相似的知识,使得学生既能加深对于所查询课程知识的理解又能同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相似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1.Z+Z智能教育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及广州大学院士张景中先生研制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是一种能够引用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它由  相似文献   

20.
任峰 《福建电脑》2007,(10):137-138
B/S模式主要有J2EE和ASP.NET两种平台,本系统选择ASP.NET实现网络课程制作与管理,在该系统,管理员负责课程以及人员管理,教师负责网络课程的制作和维护,学生通过本系统能够学习课程,与教师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