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造师》2008,(5)
美国十九世纪先验主义,是随着康德唯心主义哲学的传入而产生的一种思潮,后发展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它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和庸人哲学,强调入的价值,个性解放,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从而为美国十九世纪后浪漫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精神上为美国文艺复兴做了充分准备,催发了美国独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诞生,促进了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先验主义的领袖是思想家、散文作家和诗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他的《论自然》把美国浪漫主义推向了高潮阶段。《美国的哲人》被誉为美国思想独立宣言。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坚决主张建立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爱默生的思想影响了一代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堪称一代宗师。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又一先验主义战士。他是爱默生先验主义思想的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瓦尔登湖》成为美国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
近代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法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塑造了法国的政治传统,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理论,不仅孕育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也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当代"法兰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学界的一种理论建构,表现为以异质、多元、解构等为核心特征的激进思潮。它浓缩了后革命时代欧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反应,迎合了新自由主义的转向。从法国政治传统到当代"法兰西理论"的演化,反映的是从阶级斗争到理论抗争、从内部批判到外部超越、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哲学理论的嬗变,反映的是政党政治和阶级逻辑的退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本文先从文学的本质出发,梳理韦勒克关于"文学存在方式"论述的理论来源,引入韦勒克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经验的客体"的重要观点,相继介绍了"决定性结构"的标准以及"透视主义"的文学视角,在这种文学观点下,有效的调和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矛盾,促进了文学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110-112
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继承了启蒙时期哲理小说的传统,即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小说家的哲学信仰;但由于20世纪幻灭而焦虑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个人存在"认识的深化,存在主义文学与哲理小说已有所不同,更天然地与哲学浑为一体。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文学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存在主义文学也因具备了丰富哲理内涵而成就卓然。具体表现为:用第一人称"我"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的主观存在;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明人、生活、世界是荒诞的;用冷漠、客观的语言风格记录"地狱"的残酷;用极端自然主义和现代派手法描绘人的自由与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在东亚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考察"满洲文学"概念,会发现不同族群所指各异。在殖民统治者日本人眼中"满洲文学"的意义指向,摇摆于殖民地文学和"国策"文学之间,暴露出其殖民统治的狂妄与虚弱;殖民统治下的中国文人借"东北文学""漠北文学""无名文学""北国文学"与"满洲文学"交锋,形成反抗殖民统治的"反殖文学"与"解殖文学";日本殖民统治夹层中的朝鲜文人表面上认同"满洲文学"是"国策"文学,实际上并不相信"满洲文学"实存,唯欲利用"满洲文学"概念获取朝鲜语文学的创作空间;俄系作家因其身份特殊,作品揭露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丑陋形象,更具批评性。"满洲文学",是殖民者欲利用文学为其新型殖民意识形态服务的实验,结果却在殖民地开启了一种新型的反殖民方式——借文学消解殖民统治。"满洲文学"的破产,也显示出"大东亚文学"的虚无。"满洲文学"是理解东亚殖民主义文学的一个关键词,藉此可以探入东亚殖民主义理论内部的错综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新东北作家群",概指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一批近年来出现的东北青年作家,称之为"群",在于他们分享着近似的主题与风格。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抗战",那么当下"新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下岗"。"新东北作家群"所体现的东北文艺不是地方文艺,而是隐藏在地方性怀旧中的普遍的工人阶级乡愁。在艺术上,以往的文学理论更多地从技巧层面上的"内部/外部"来讨论视角,忽视在文化层面上"内部"与"外部"的辨析,而这批作家"子一代"视角的叙述特征更令人瞩目。在共同体的意义上,这种"子一代"视角是在共同体内部的写作。"新东北作家群"有效地超越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写作,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写作。口语化的短句、依赖对话与描写、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几乎不使用心理描写、强烈的故事性,这大致是"新东北作家群"的现实主义风格。"新东北作家群"最终不是指一群东北籍的作家,而是指一个吸取现代主义文学资源的"新现实主义作家群"。在这个意义上,"新东北作家群"的崛起,将不仅仅是"东北文学"的变化,而是从东北开始的文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该专业学生就业以及继续深造两个方面探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的内容及方式,为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92-94
在多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上,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问题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多家民族文学研究期刊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似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相关话题。其实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中较为核心的"文学"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深入的讨论。确立并深入研究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中的"多文学"观,是对现有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讨论的一种推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和米歇尔·福柯的《作者是什么》引发了西方文学批评界对于文本解读话语权的深刻探讨。针对"作者死了"这一论调的理性回应,对于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在本文中从文学意义,意识形态和文人担当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批评家应该如何面对"作者死了"这一论断。"作者死了",读者活了。面对这种局面,每一个文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社会担当,让文学批评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大众,表现出文人的现世关怀,引导人类走向美好与光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刘祁出身于金代最著名的文学世家,幼有神童之称,后与当时的文学大家有密切交往,对金代文坛的状况十分了解。他在金亡后所著的《归潜志》一书中,对金代的文学创作倾向和文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为金代文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106-10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外科收治的急性胃穿孔行腹腔镜下修补术的患者137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7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了更加严谨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记录和调查两组术后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PSRT)、肛门排气时间(AET)、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PSRT、AET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严谨、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9)
文化转向以来的翻译学界,对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给予了极大关注,突出了译者作为文化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但是单一主体性研究范式已不能与翻译研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而以群体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间性转向(也称交互主体性)使翻译研究走出困境,并指导翻译实践,促进翻译文学的发展。交互主体性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是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各个主体相互认同、共同参与和平等对话的群体主体活动,是主体间的共享视角。  相似文献   

14.
15.
《Planning》2014,(6):49-54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门诊诊治的360例IGT患者,分为血甘油三酯和腰围正常组(A组)108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组(B组)72例、单纯腹型肥胖组(C组)108例和HTWC组(D组)72例,比较四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sE水平。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sE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HTWC组患者血清sE为(17.37±5.72)ng/m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10.21±6.88)、(13.78±7.50)、(13.98±6.81)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围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是IGT患者血清sE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2.351,P<0.05)。结论:HTWC是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sE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
余冠英先生在他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学术思想,那就是以推动国民语文教育来促进经典普及,将学术研究成果用于服务社会大众。这一学术思想的形成,要追溯到他在清华大学求学和工作期间。那时,他受到朱自清、黄节和闻一多等先生影响,进入中古文学研究并产生了诸多成果。他将五四以来承担复兴国粹、"爱国保种"之理念的"魏晋文章",延伸为代表传统文化核心的汉唐经典,深化了中古文学研究的范畴。余先生曾是《清华周刊》《国文月刊》等刊物的主创之一,致力于国民语文建设和经典推广。为契合大众的语文教育之需,他提倡"多读、细读、深读"文学经典。他重视运用语言学、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深入浅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风。在呼唤文化传统与文学经典回归的今天,余先生的学术思想尤其值得总结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2):110-1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文章着重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地使用手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2):102-106
目的:探讨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购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前后被确诊为TCS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连续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应用电生理监测分为试验组(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参照组(术中未应用电生理监测),各66例。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膀胱功能改善率为63.6%,高于参照组的3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0,P=0.003);试验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2.7%,高于参照组的65.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P=0.347)。结论:在TCS显微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提高患者膀胱改善率,有助于防止术中对神经的副损伤,有助于对终丝判定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松解,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1)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文艺与文化研究领域经历了视觉转向,该转向标志着图像时代的来临。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转向是科技革命带来的以图像的创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电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一转向其实是人类文化对第一感官的悠久兴趣在电讯时代的一种强力复兴,更是西方主流哲学对始于柏拉图、成于笛卡尔的视觉主体性的反思、批判和重新构建。纵观西方思想史对视觉主体的思考,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凝视及其客体几经变化。柏拉图—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中,视觉主体对客体的"精神观照""本质观照"隐含着一种"理性之眼"和"暴力之光"的合谋。20世纪的哲学凝视逐渐转向视觉主体本身,讨论了"被人观看""相互观看""被意识形态观看""被权力观看""伦理观看"等主客体间的视觉模式,涉及视觉权力、视觉伦理、视觉心理等层面的问题,揭示了视觉主体构建的种种模式:如视觉黑洞、镜像陷阱、镜面大厅、全景监狱、他者之面等。这些视觉主体性理论为文艺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觉转向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6):69-72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