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分散蓝RSE研究了PLA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绘制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95℃时分散蓝RSE对PLA纤维的平衡吸附量、染色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大于85℃时;85℃时,染料上染PLA纤维的半染时间比染涤纶要长,即达到吸附平衡需要更长的时间;分散蓝RSE上染PLA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不完全服从Nernst分配型,而是Langmuir与Nernst的复合型;随着温度升高,Nernst型分配系数KN增大,Langmuir定位吸附饱和值[S]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绿色单色分散染料因品种匮乏、耐晒性能欠佳等缺点而难以满足特殊绿色纺织品高耐晒需求的问题,通过染料配伍性研究筛选出了2只耐晒性能优异的蓝色单色染料C.I.分散蓝77与黄色单色染料C.I.分散黄54。探究2只染料的复配性能,探讨2只染料不同的混合比例对涤纶纤维染色行为、染色牢度及耐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只染料在染色前期易出现染色不同步现象,但在达到染色平衡后可获得良好的染色同步性。提高复配体系中C.I.分散蓝77占比,当复配染料中C.I.分散黄54染色后织物的K/S值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染色用量由2%(owf)提升到了8%(owf);当C.I.分散蓝77与C.I.分散黄54的复配比例分别为1∶2、1∶3、1∶5及4∶1时,染色织物耐皂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均达到4~5级,耐升华牢度达到3级以上,耐光稳定性优于2只原色染料单独染色织物;当C.I.分散蓝77与C.I.分散黄54的复配比例为1∶5时,染色织物耐光稳定性优于大多数绿色商品分散染料,蓝色与黄色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的褪色率仅为0.63%和0.99%。复配得到的绿色分散染料具有较高的耐光稳定性,能够应用于对耐晒牢度要求苛刻的特殊环境,具...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亚芴基醌式噻吩结构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的特点,研制双亚芴基醌式噻吩染料D1,探讨其光谱吸收特性、分散性能及对涤纶的染色性能等。确定染料D1与分散剂NNO的质量比为1∶2,研磨24h后染料粒径为260nm,达到染色要求。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进一步研究染料D1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染料用量为1%owf时,染料D1的上染率为64%,染色织物的色深值(K/S)为9.0。与常规偶氮类染料相比,染料D1的上染速率更慢,需要的温度更高。热力学研究表明,染料D1对涤纶纤维的吸附类型属于Nernst型吸附。染料D1的耐摩擦色牢度高于4级;耐皂洗和耐升华色牢度的变色牢度高于4级,沾色牢度在3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则偏低。  相似文献   

4.
分散蓝354和分散彩蓝QS-B对涤纶进行染色时易产生染色不匀现象;为探究这2种染料匀染性差的原因,以匀染性能优良的分散蓝60为参照,对影响染料匀染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染料的匀染性,测试高温分散稳定性、透染性、动力学及热力学性能,模拟计算分子晶胞参数,并测试移染性。结果表明:分散蓝60的分子体积小、半染时间短,对涤纶进行染色时表现出良好的扩散性与移染性,使得匀染性能优良;分散蓝354分子平面性较好,对涤纶的标准亲和力较大;分散彩蓝QS-B分子体积较大,扩散性能较差,使得两者匀染性不佳。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分散染料的匀染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3只不同类型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UV-1、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2和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UV-3)上染涤纶织物,测试其上染率和各种热力学、动力学参数,通过比较三种紫外线吸收剂对涤纶的平衡吸附量、上染速率常数、扩散系数、半染时间、分配系数、亲和力、染色热和熵变值等,发现UV-1较UV-2和UV-3对涤纶的上染速率、扩散系数快,平衡吸附量较高,半染时间较短;与UV-2、UV-3相比,UV-1对涤纶的上染亲和力更大,染色热、熵值的绝对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醌式噻吩染料因分子时刻处于高度平面状态而具有极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致使染料易于聚集而难以在水中分散,并最终对上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醌式噻吩染料的分散性能进行研究。选用两支自制的具有代表性的醌式联二噻吩染料D1和D2,并以常规偶氮染料C.I.分散橙30为参考,研究了醌式噻吩染料的分散性、稳定性及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磨初始1h内醌式噻吩染料D1和D2的分散效率低于C.I.分散橙30,但经12h充分研磨达到分散平衡后,染料D1和D2分散液的染料颗粒平均粒径低于C.I.分散橙30,且稳定性更好;染料单分子态的形成是醌式噻吩染料对涤纶纤维上染的关键,染料颗粒平均粒径越小,上染率越高,而染色织物色牢度不受染料粒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自制促染剂应用于涤纶分散黑ECT染料常压染色中,优化出涤纶常压沸染染色工艺,并评价该促染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加促染剂常压沸染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表观深度、耐摩擦色牢度及耐皂洗牢度与传统高温高压染色工艺效果相近,且明显比常压无促染剂染色工艺效果好,该促染剂的促染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国产阳离子染料在CDP纤维上的染色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00℃和120℃染色时纤维对染料的吸附类型、饱和吸附值和吸附常数.求出了阳离子染料的半染时间,速度常数,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论证了阳离子染料在CDP纤维上的染色速度主要取决于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这一依存性关系.探讨了温度对染色速率、上染百分率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的CDP纤维的染整加工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不同结构的弱酸性染料在三氯化铈存在下对家蚕丝进行了染色平衡的研究、发现,染料在蚕丝上的吸附符合于朗格谬尔吸附规律.染浴中加入三氯化铈后,染料的吸附饱和值大于不加三氯化铈时(即常规染色)的吸附饱和值,随温度的提高,其饱和值增大数值更加明显,染色亲和力与常规染色相比,稀土染色时除了三芳甲烷结构的染料的亲和力提高外,其它均下降,并且其数值由于染料结构上不同引起的差异加入三氯化铈后缩小.从而在理论上了解了在三氯化铈存在下蚕丝染色热力学方面的情况,为探讨稀土染色的机理及染色时染料的选择、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散蓝366和分散红343在超临界CO2中对涤纶织物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散蓝366、分散红343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染色装置上采用动态平衡法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分散蓝366、分散红343的上染量和染色后涤纶织物的表面深度K/S值随时间、温度、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一定时(20 MPa),表面深度K/S值在110℃后趋向平缓;温度一定时,上染量和表面深度K/S值随压力变化的趋势分两种情况:在低温(80℃)时,两者随着压力的增加变化不大,温度较高时(120℃)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明显升高,且在18 MPa以后,表面深度K/S值趋向平缓.染色后涤纶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能达到合成纤维丝织物国家标准的一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使用自制的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季铵盐对亚麻织物进行改性,绘制改性后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拟合、计算.结果发现:改性后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速率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较符合准一级模型,属于非定位多分子层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朗格缪尔)模型,较符合Freundlich(弗罗因德利希)模型,同时存在定位吸附和非定位吸附,染色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亲和力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染色热为-27.586 k J/mol,染色过程是放热反应,染色熵为-0.056 5 k J/(mol·K),染料在纤维上的取向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分散染料在经多聚磷酸处理的PBO纤维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比较染料分子在涤纶和未处理PBO纤维上的吸附,发现后一吸附过程为Langmuir-Nernst混合型,染料分子与纤维的结合力主要为范德华力,而且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吸附类型转变点的饱和吸附量为1.046 mg/g,并利用Gibbs-Helmholts公式计算得到了该吸附过程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等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系统分析添加匀染剂对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产生色差的原因。通过分析匀染剂对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状态与在染液中状态的变化,探讨其造成染色织物变色的原因;通过确定影响染色织物变色的关键因素,揭示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上和染浴中的染料都未发生化学变化;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是匀染剂使染料的聚集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染料的上染率;根据提升性拟合直线方程计算染料量并染色,分散翠兰S-GL添加匀染剂TF-212K和TF-2500染色织物的色差ΔE值从1.64和1.05分别减小到0.73和0.23,其他颜色参数也都有所减小,可见通过调整染料用量可有效减小使用匀染剂染色时易产生的色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处理时间及放电距离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选用红、黄、蓝三原色分散染料对处理前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3 mm、5 s,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上染率大幅度提高,色泽增深。SEM分析表明,织物处理后纤维表面有等离子体刻蚀的纵向沟痕。这些沟痕提高了染料的吸附量和上染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处理时间及放电距离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选用红、黄、蓝三原色分散染料对处理前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3 mm、5 s,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上染率大幅度提高,色泽增深。SEM分析表明,织物处理后纤维表面有等离子体刻蚀的纵向沟痕。这些沟痕提高了染料的吸附量和上染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散蓝2BLN染料对锗纤维针织面料进行两浴法染色,探讨载体用量、染液PH、固色温度和固色时间对上染率和K/S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优染色工艺为:分散蓝2BLN染料1%(o.w.f),含固量为4%的防泳移剂5g/L,载体用料1.0%,平平加O1.0%(o.w.f),PH为5.0,染色温度85℃,固色温度90℃,上染时间60min,固色时间65 min,浴比1∶25。对染色后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锗纤维面料的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织物的经纬向顶破强力均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关于涤纶超细纤维(0.25~1.0旦)在95℃水中对分散染料的上染率及吸收等温线的测定。该等温线呈曲线状,可用双吸收模式对其进行描述:Nernst(分配型)和 Langmuir 吸附同时发生。分散界面对上染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小。超细纤维是多根双股纱在一个搅拌非常均匀的染浴中进行染色。我们也对一种商用染料在110℃和130℃的上染率进行了测试。在130℃时对于0.32旦纤维的染色,在染色初期纤维吸收的染料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可由非常细小的染料微粒的水溶解性来进行解释。本文对染料吸收特性与超细纤维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聚苯胺/涤纶(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为研究对象,选择分散红SF-B、分散黄UN-SE及分散蓝SF-G对其进行染色,研究染料用量、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H值及浴比各因素对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及上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其分散染料染色最佳工艺为:pH值4.5、染色温度110℃、保温时间20 min和浴比1∶50。实验结果表明: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经该最佳工艺染色后,其半衰期、耐久性及色牢度均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分散染料常压可染共聚酯EDDP与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院研制的分散染料常压可染共聚酯改性涤纶(EDDP)与羊毛的混纺织物对象,研究了E型分散染料在羊毛/EDDP混纺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特别对分散染料在羊毛上的沾色作了定量分析。在得出分散蓝2BLN对不同比例的羊毛/EDDP织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染度的同时,区分出染料在羊毛和涤纶上各点的分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发现染料在羊毛上有相当数量的沾色,而且很牢固,很难剥除。为此,作从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及羞毛分子与染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天然茜草染料对棉织物染色性能,将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作为交联剂用于茜草染料对棉织物的交联染色。以染后织物表面色深值(K/S)为指标,改变染料质量分数、交联剂浓度、焙烘温度以及染液pH,得到最优工艺。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交联染色织物结构,并测试了织物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交联染色最优条件为染料质量分数4%、交联剂浓度0.2 mol/L、焙烘温度130℃、染液pH 8.5。与直接染色相比,交联染色后棉织物的色相没有变化,K/S提高了4.94,表面K/S标准偏差接近零,匀染性优异。交联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耐洗以及耐日晒牢度均增加了2~3级。表明交联染色较好地保持了棉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