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丹  金赫 《城市建筑》2021,(24):42-44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与思想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与本土建筑的相关实践提供了一个辩证思考的视角.而集市作为中国传统的生活交往空间,在延续地域文化的同时也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主要枢纽.同时,集市空间作为既有空间正面临着更新与转型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与思想可以从文化性与创新性的...  相似文献   

2.
一、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小城镇分布广泛,资源独特,特色明显、优势待发.虽然说小城镇处于全国整体城镇结构的低端,单从城镇规模、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配置、就业吸引力等角度分析并不具有优势,但小城镇在一定地域却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小城镇发展条件独具特色,具有大城市无法拥有的优势.一是小城镇接近农产品产地,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定区域的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中心,形成特色专业城镇.  相似文献   

3.
4.
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不平衡、能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从经济规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运行效率4个维度对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多维度方面,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高质量发展4个维度的发展指数差距较大,其中科技创新占据优势地位,运行效率较为劣势;在区域方面,我国东部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从中部至西部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渐势弱;在耦合协调方面,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和初级协调发展三种类型,且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呈逐步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5.
城市设计不仅要对城市的三维形体空间进行设计,也旨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本文以城市设计为视角,针对当前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承载体。浙江省小城镇在经历较长时间快速发展之后,传统模式的弊病开始凸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要求下,小城镇亟待谋求转型发展新路径。本文基于浙江省小城镇转型迫切性的分析,以及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经济、社会、空间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提出追求绿色、公平、品质的小城镇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关注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对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目标与路径进行分析。在“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城镇高质量发展”等名词解析基础上,文章提出新时期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价值导向,确定城镇高质量发展领域,以此为基础提出城镇高质量发展具体行动,在实践中加强目标叠合、用地混合和诉求弥合,以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协调是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划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区域协调基础理论和内涵出发,对区域协调视角下的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澳门实际,从城市的角色定位、空间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出发,对城市空间对于区域协调的具体响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城市发展中区域协调问题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麻永建 《山西建筑》2022,(19):24-26
以河南省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理论和模型,定量测度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程度,并利用GEODA与ArcGIS软件对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可知:2010年和2020年间河南省各地级市市辖区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协调水平整体高于县级单元,县级单元城镇化与二、三产业占比耦合协调程度虽在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却不高;空间上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初步形成了“半包围”式的环型空间结构,即郑州及豫西北县市区协调度较高,其他地区偏低;相比2010年、2020年人口城镇化与第三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已明显优于城镇化与第二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源于当代中国小城镇形象趋同的现实问题以及“安徽霍山县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实践问题的思考,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视角.探讨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来建构小城镇的形象特色。认为:地域文化是城镇与生俱来的生命基因。是城镇形象特色生成、建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镇形象特色的建构,关键是确立城镇形象特色的生成、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城市设计命题。以及在此命题下的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市设计形态空间要素的发掘、提炼、重构与文化、艺术、时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城乡建设》2016,(8):64-65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最终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主题一再深化,目标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作为产经发展的独立功能单元以及基础空间载体,其转型升级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以经济常态化、要素互联化的新时代发展为契机,剖析现今小城镇主体的发展瓶颈与难题,为解决现阶段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明、方向不准、特色不显等病症,从区域城镇发展体系、城镇发展导向脉络出发,搭建新型区域城乡发展框架,研判整体区域发展阶段,完善城镇自身特色内核,高品质实现城镇要素集聚与能级提升,旨在为新时代小城镇升级转型路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
我国的第一产业就是农业,并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部分,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农业和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方面的落实需要对整个生态农业进行规划,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指引下,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关注,京南地区小城镇毗邻北京,有条件参与区域分工,但发展现状不佳,缺乏活力。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视角下提出京南小城镇城镇化发展路径,建议在突出特色、培育产业、建立融资平台和股份经营等方面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深刻把握城市数字化系统内部耦合协调机制,是数字中国战略下激发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活力、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引力模型,对城市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空间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数字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一超多强”、阶梯式发展,以上海市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辐射状发展;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表明系统结构发展平衡有序,而安徽省内城市发展存在落差,相比其他城市差距较大;长三角地区空间集聚特征较明显,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局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群之间已形成良好的闭合网络结构,且无锡和苏州空间城市联系引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颁布与城镇化相关的完整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提出了关于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城镇化格局、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完善五个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