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本文以望江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进行分析,并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大做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3日"第三届上海市民绿化节·绿色星梦想"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静安800秀广场举行。活动以"花香艺境"为主题,由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办,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新闻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信息中心、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承办。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4)
近年来,数字信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促进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从传统"光与电"的时代迈向了当前"数与网"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新闻发展格局以及传播技术都随时发生着深远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在获得无限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基层融媒体中心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吸引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传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国融媒体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0):70-75
产教融合是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产教协同育人经验,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以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探索与实践"多域互通、多维互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了产教融合教学平台,打造名师、技能大师"双引领"的"双元"师资团队,实施"多域互通"教学模式和"多维互融"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双元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和"多维同步"长效协同发展机制。"多域互通、多维互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层次,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
<正>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有媒介平台,通过人员、工具、渠道等媒体要素的取长补短,实现传媒资源、宣传内容、受众群体等方面的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融媒体不是简单的累加、拼凑,而是多维的、全面的融合,是为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的一种融合。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促成的,是传统媒体无法适应信息多元化现实决定的,是宣传舆论领域日益复杂的现实倒逼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传媒服务需求所需要的。融媒体时代对作为传统媒体重要角色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  相似文献   

6.
杨定海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11):141-144
该文介绍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传统村落嬗变的机制。现代村落中"力"的缺失对村落形态破坏有很大的影响。将现代和谐发展观和传统村落蕴含的自发"内聚力"相融合,重构传统村落的"融合力",以具有传统村落形态、空间结构、环境等特征的村落形态为着力点,引导和重构当代的新农村空间形态、环境格局,激发新农村审美文化、生活情趣等以取得长久的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盛大召开,震撼了整个行业。同期,时代邻里正式发布实现物业融合共生的融物业智能生态服务综合管控平台(以下简称"融物业"),并根据其生长模式,首次在行业内创新提出"物业生态""生态管控体系"的完整生态圈发展模式,通过融管理、融生活、融服务以及融平台,助推实现中小型企业智能化,最终实现与所有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广电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力量,也开始不断探索融媒体建设之路。本文以湖北省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长江云"为例,通过分析其基本功能及融合路径,发现其在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创新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等新特征,舆情治理难度增大,风险管控面临严峻挑战。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省级主流媒体为主导,以云技术为基础搭建的省级技术平台,为提升县级互联网空间舆情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因此,需要从立足实际、立足现场、立足本地、立足平台四个方面着手,完善县级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47-50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实现开放办学、提升办学内涵,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架构机制融合、资源融合、育人方式融合、产学研融合、利益融合的"五融合",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五大共同体,校企双元育人特色鲜明,专业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