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标号高低不同的混凝土采用水泥裹砂石工艺后的结构变化与宏观增强效应的关系,提出了在低标号混凝土中采用水泥裹砂石工艺时稳定增强的措施,并指出了高标号的水泥裹砂石混凝土宏观增强效应最显著时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了硅灰裹石掺合料体系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水泥浆体与集料之间界面过渡区是混凝土耐久性的薄弱区域。采用硅灰裹石掺掺合料工艺可以使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提高30倍,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提高3倍以上,抗冻融循环能力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米增强骨料裹浆技术制备了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并测试了其浆体流变性、抗压强度、质量损失和动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仪(MIP)研究了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和浆体孔结构.结果表明:纳米SiO2显著增加了浆体黏度,增强了骨料裹浆能力;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  相似文献   

5.
张海成 《城市建筑》2013,(14):230-230
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凝土的调配以及湿度的配比,对于混凝土的弹性以及抗压强度都有非常重要作用。如果混凝土内部所存在的水分过度地蒸发,水泥中所存在的水分就会因为散得很快,而影响其强度。本文主要研究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和轴心抗压强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骨料裹浆厚度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并验证富勒致密配比法之可行性,采用富勒致密配比法设计了3种水胶比(mw/mb=0.28,0.32,0.40)与不同裹浆厚度(t=10,20,30 μm),共计9组混凝土配比.结果显示:利用富勒曲线为理论基础设计之骨料架构及表面积理论估算浆量方式可应用于一般混凝土设计,并可进一步符合自密实混凝土高流动性之要求;而骨料裹浆厚度愈大者,表示浆量愈多,虽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但在龄期达56 d后却是骨料裹浆厚度越小,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越佳.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众所周知,在原材料确定之后,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保持一定流动性的条件下,要提高其强度,就须增加单方的水泥用量,这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使混凝土的温升提高,因而对要求高强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十分不利。于是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还能不能提高?如若在这点有所突破,必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一定会促进混凝土的技术进步。为此,在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加强界面粘结的工艺措施研究,其中包括水泥裹砂混凝土和净浆裹石混凝土的研究。水泥裹砂虽然可使水分向界面集中的现象有所减缓,利于加强石子与水泥石的粘结,因而混凝土强度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水泥裹砂难于在石子表面形成低水灰比的净浆硬壳。因而其强度提高的幅度受到限制,且易产生波动。根据混凝土破坏机理的研究,证明石子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可以设  相似文献   

8.
利用裹浆厚度设计混凝土配比的方法,以致密配比逻辑为基础,配合富勒曲线,求解了各尺寸粒料之混合比例;估算了各粒料之总表面积及裹浆厚度,以计算总浆体体积;根据总浆体体积,代回致密配比逻辑,求解了各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这种方法可修正原致密配比逻辑中填塞堆积试验及放大浆量Vp=nVv之设计方式,对混凝土性质做了更精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再生粗骨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取代率(质量分数)为变化因素,研究了再生混凝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未预处理的再生混凝土,其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应变均大于相同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且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提高而增大.采用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可明显减小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应变,但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应变的改善效果各不相同.对于再生混凝土自收缩,预湿法的改善效果最佳,可减小自收缩应变约30.0%,净浆裹石法居中,而掺硅灰的净浆裹石法会使自收缩应变增加;对于再生混凝土干燥收缩,掺硅灰的净浆裹石法的改善效果最佳,可减小干燥收缩应变约15.0%,净浆裹石法居中,而预湿法次之.在实际应用中,可视不同体型的再生混凝土构件,根据其收缩特性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使其自收缩与干燥收缩应变接近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水泥净浆的力电和电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水泥净浆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电流的力电效应,以及由于电场作用产生变形的电力效应。通过实验测试了水泥净浆梁弯曲时产生的电流和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弯曲变形,表明所产生的电流从梁受压的一侧流出,电致弯曲的方向与施加电场的方向相反,提出了水泥净浆偶电层中离子分布模型。以此探讨水泥净浆力电,电力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杨智勇 《建筑技术》1993,20(4):205-206
裹砂石法混凝土(即造壳混凝土)是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新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分次投料,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及各种性能。工程实践表明,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裹砂石法比常规法搅拌混凝土的强度提高15%~25%,节约水泥10%~15%。下面就我们推行裹砂石法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1 试验情况 1988年我们引进了这一新工艺后,结合具体条件做了多次对比试验。试验采用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普通中砂,5~20mm粒径的砾石。混凝土干硬度为30s,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24kg。将这种C30级混凝土与原有节约10%水  相似文献   

12.
从改善界面结构和强化界面粘结出发,本文研究了具有显著增强效果的净浆裹石工艺。文章认为,净浆裹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和其它力学性能改善的根本原因,在于净浆裹石工艺使混凝土界面孔的分布、界面过渡层水泥水化产物的形貌与分布得到了改善,并且提高了粗集料界面过渡层的密实度,同时还使硬化混凝土内部应力状态也有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孟花 《建筑工人》2004,(4):21-21
传统的混凝土搅拌方法是,在水泥、粗细骨料及添加剂中加人适量的水,一次搅拌完成。近几年,我们在预制构件生产中采用了水泥裹砂法搅拌混凝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把拆迁小区混凝土楼板破碎加工成再生骨料(RA)并筛分取得再生粗骨料(RCA)。采用水泥浆强化RCA得到强化后的再生粗骨料(CRA),并测定天然粗骨料NCA、RCA和CRA的物理指标和力学性能。分别制备RCA和CRA两类再生骨料混凝土,测定其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强化后,表观密度下降,吸水率增加,压碎指标降低。由CRA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高于RCA再生混凝土。当掺量小于70%,CRCA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高于RCA再生混凝土,当掺量大于70%时,CRCA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低于RCA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净浆裹石是通过改善搅拌工艺提高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方式,净浆的流变性能对混凝土骨料的包裹效果有较大影响。基于此,通过调整净浆搅拌转速,研究净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净浆搅拌转速的升高,净浆黏度先降低后升高,当净浆的搅拌转速控制在1 200~1 500 r/min时,净浆黏度处于最低值,在此条件下将制备的净浆倒入骨料中制备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最佳,7 d和28 d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普通的混凝土搅拌工艺是将水泥、水、砂和石子共同搅拌成混凝土混合料。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分直接润湿石子表面;在混凝土成型和静停的过程中,自由水分进一步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形成石子表面的水膜层。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膜层的存在而使界面过渡层疏松多孔,削弱了石子与硬化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形成了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着重研究采用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法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比普通隙混凝土提高30倍,比同水灰比、同掺量双掺混合材混凝土提高1倍以上。此外,对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占荣 《山西建筑》2004,30(1):37-38
介绍了、利用细石混凝土地面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浆法抹压成楼地面一次成活的施工技术,指出此方法既节约了水泥砂浆地面的用材,又节省了人工,同时从多年的使用中观察到该法完成的楼地面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裹浆法免烧结粉煤灰高强度陶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裹浆法免烧结粉煤灰陶粒是利用粉煤灰中的活性化学成分,并添加一定量的胶结材料、化学复合剂、激发剂,经过配料、搅拌、造粒、裹浆、养护等工艺制成的。该陶粒强度高,不经烧结,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充分利用粉煤灰,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