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巧 《河北化工》2011,34(1):37-39
介绍丁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等特性,以及应用概况,其用于制取油脂模拟品、肽,作为成膜剂、保鲜剂,用于提取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组成、性能以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Zein在静电纺丝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电纺Zein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且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必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必须在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开展生物实验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杰 《天津化工》2006,20(4):47-50
本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提取工艺、脱色工艺以及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玉米醇溶蛋白具有很强的韧性、疏水性、可降解性、抗茵性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  相似文献   

5.
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约占所有蛋白的45~50%.玉米醇溶蛋白具有很强的韧性、疏水性、可降解性、抗菌性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  相似文献   

6.
阿维菌素易光解,通过包封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的疏水特性和自组装的特点,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阿维菌素纳米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粒径DLS为83.72 nm的最小载药粒子(AVM@Zein)的制备条件,其包封率为48.45%,在扫描电镜下为球形颗粒;AVM@Zein在包菜和黄瓜叶面的滞留量分别为21 mg/cm2和28 mg/cm2;AVM@Zein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刺激响应释放性能,抗紫外线降解性能显著提高,提高了原药的杀虫活性,提高了阿维菌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玉米醇溶蛋白膜是一种绿色包装,它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防紫外线性。可食性及生物降解薄膜或包装材料的制造能增加它的商业价值,使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等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叙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的工艺、膜的性能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玉米黄粉中提取醇溶蛋白,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脱色,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膜,对膜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圣女果进行保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10,乙醇溶液80%,拉伸强度为17.8 MPa,伸长率为4.91%,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延长圣女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玉米醇溶蛋白的电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组成、性能以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Zein在静电纺丝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电纺Zein纳米纤维具有优良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且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必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必须在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开展生物实验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胡智学 《河北化工》2007,30(12):8-9
玉米醇溶蛋白无毒、可食、具有成膜性、粘接性和憎水性等功能,广泛用于各类药片包衣、食品保鲜膜、上光剂、粘接剂、发泡剂和乳化剂等.分析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沉淀及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皮革的特殊气味并提升其应用性能,该研究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艾叶香精(AAE)以及普兰尼克F127等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缓香型玉米醇溶蛋白微胶囊(AAE@ZMs)乳液,再将AAE@ZMs乳液与成膜剂己内酰胺改性酪素复配后应用于皮革涂饰。结果表明,Zein与F127、AAE和戊二醛通过化学交联和氢键相互作用,同时F127和AAE可使Zein中的氨基酸重排并发生荧光猝灭;制得的AAE@ZMs乳液中微胶囊平均粒径约为298.6 nm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AAE@ZMs的包覆率和负载率分别可以达到73.2%和5.8%,在良溶剂中释放120 h时的AAE累积释放率约为83.1%。将AAE@ZMs应用于皮革涂饰后,涂饰革样中AAE的释放周期为6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涂饰革样还展现出较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达克替尼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DAC-ZNPs)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相分离法制备DAC-ZNPs,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处方工艺,用HPLC法测定达克替尼的含量,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用超滤法测定包封率。按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DAC-ZNPs为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145±25)nm,粒度分布均匀,DSC结果表明药物是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纳米粒中,包封率为90.16%±1.34%,体外24 h累积释放度为52.06%。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DAC-ZNPs粒径分布均匀,药物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该制备工艺流程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延法制备高含量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Zein/壳聚糖(CS)复合膜,通过复合添加剂〔m(甘油):m(聚乙二醇400)=1:1〕对Zein/CS复合膜共混改性,研究复合添加剂添加量(以总溶液质量计,分别为0、0.5%、1.0%、1.5%、2.0%)对薄膜的力学、光学和热学性能等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对薄膜形貌和结构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通过削弱Zein和CS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达到增塑效果,薄膜综合机械性能有所改善,随着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升高,薄膜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强,拉伸强度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水蒸气透过率逐渐增加,水接触角逐渐减小,薄膜亲水性随之增强。与不含复合添加剂的薄膜(ZC-0)相比,当复合添加剂添加量为1.5%时,复合膜(ZC-1.5)的抗拉强度降低了27.40%,断裂伸长率增长了39.87%,水蒸气透过率上升了29.10%。通过SEM和DSC观察,添加复合添加剂改性后,改善了Zein和CS之间的相容性,制备的薄膜表面更加平整光滑。综合性能可得,制备高含量Zein的Zein/CS复合膜,复合添加剂浓度为1.5%时,薄膜性能最优。并在含有1.5%复合添加剂的Zein/CS薄膜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姜黄素,据测定其能够有效提高薄膜的抗氧化性能至55.18%。  相似文献   

15.
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不同,使醇溶蛋白水解出的氨基酸数量有所差别。zein测试方法就是通过测定zein值,即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有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和无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之差,判断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强弱。使用自制的玉米醇溶蛋白,利用zein测试法,对月桂醇硫酸酯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和不同碳链的烷基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进行了评价。其实验结果与文献完全吻合,表明zein测试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醇溶蛋白作为阿司匹林缓控释骨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模型药物,玉米醇溶蛋白(Zein)作为骨架材料,采用混合压片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药物片剂。紫外比色法测定释放效果,根据药片溶出实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模拟释药方程。结果表明:Zein作为骨架材料的片剂释药时间都达到了6h以上,控制药剂配方中阿司匹林和分散剂淀粉用量的比例,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控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药物缓控释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皮革的特殊气味并提升其应用性能,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艾叶香精(AAE)以及普兰尼克F127等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缓香型玉米醇溶蛋白微胶囊(AAE@ZMs)乳液,再将AAE@ZMs乳液与成膜剂己内酰胺改性酪素复配后应用于皮革涂饰.结果表明,Zein与F127、AAE和戊二醛通过化学交联和氢键相互作用,同...  相似文献   

18.
刘雨萌 《广东化工》2014,41(23):26-27
文章利用Bacillus natto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酶,研究该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p H为10、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得到最高水解度33.6%。  相似文献   

19.
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的情况。方法:用95%的乙醇溶液配制65%(g/mL)醇溶蛋白胶体溶液,用压模成型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棒,通过特性粘度、质量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等研究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过程。结果:醇溶蛋白体内外均能降解,在体内外降解的玉米醇溶蛋白棒只是表面变粗糙,但总体形态没有变化,且体内降解率大于体外降解率。随着降解的进行,棒表面逐渐粗糙,在体内还出现了凹状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洗发香波因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刺激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分别测试了香波表面活性剂体系和香波的刺激性。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测试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市售儿童用洗发沐浴2合1香波刺激性测试结果明显低于成人香波。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可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非动物试验方法,用于洗发香波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其刺激性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