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全国首届青年选矿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15—18日在湖南长沙矿冶研究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化工等系统69个单位的代表共123人。这次学术会由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和《矿冶工程》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会议期间,请有关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它们是胡熙庚教授的“中国选矿发展回顾”;刘永之教授的“访美见闻观感”,陈荩教授的“国内外选矿发展趋向”,张闿教授高工的“选矿发展规律”;刘世  相似文献   

2.
会议消息     
第二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在 唐山市召开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轻工协会于1986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联合召开了由中国煤炭学会负责筹备的第二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来自全国七个学(协)会矿业界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370余人共聚一堂,交流了自第一次全国采矿会议以来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5月21日至25日在镇江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论文讨论会。参加大会的有全国煤炭系统的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煤炭生产和自动化仪表制造等单位的委员22人,代表71人。大会共收到论文75篇,在大会上发表了18篇,分组发表了26篇,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杨丽 《稀土信息》2008,14(5):18-19
由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于2008年4月25~2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同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中闫稀土学会任立娥教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翁端教授、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2008年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在美丽的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炭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轻工协会于1986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来自全国采矿界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370余人共聚一堂,交流了采矿工程近几年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应用经验的论文123篇。到会同志一致认为我国的采矿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会议由中国黄金学会牵头,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矿业协会联合主办。各学会的专家、学者、论文作者和代表共计二百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21世纪的中国矿业”主题,各学会代表分别在大会就本行业世纪之交的矿业发展和战略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代表就矿床露天开采与岩石力学、矿床地下开采、采矿科学与新技术研究、生态矿业与环境保护4个专题进行了分组交流。大…  相似文献   

8.
<正> 由中国化工学会牵头,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黄金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轻工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四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于1993年5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九个学会的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26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教授级47名,副教授和高工115名,可谓群贤萃至,盛况空前。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是我国矿业界最广泛、最具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中国选矿科技情报网、冶金部黄金情报网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金银工艺矿物学研讨会,于1983年12月11日至16日在青岛市召开。参加会议有60名代表,收到论文44篇,其中31篇选入《全国首届金银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集。学术会议邀请了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黎盛斯先生作了“关于伴生金建造分类及其应用”和单矿物分离专家长春地质学院副教授苏清心先生作了“单矿物分离发展方向”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21—27日,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矿山测量学术委员会和江西省测绘学会联合召开“矿山测量综合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70人。会议收到论文170篇。其中三篇在大会上报告,100篇按矿区地面测量、矿山井下测量、开采沉陷和矿体几何及其它四个组宣读和讨论。会议邀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张琰副教授作了题为“西德矿山测量和工程测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5):112-112
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核学会等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和北京德和伟业国际会展公司承办、金属矿山杂志社协办的“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11月24日-29日在海口市召开。此次会议将展示2006年第七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以来我国采矿工业的发展成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于 1999年 10月 11~ 15日在山东威海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 ,由中国黄金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矿业协会联合举办。来自矿业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会聚一堂 ,研讨采矿工业发展大计 ;论述、交流、展示采矿工业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分析、探讨采矿工业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会议的主题是“2 1世纪的中国矿业”,包括矿业政策与矿山经营管理 ;2 1世纪中国矿业发展展望 ;矿业可持续发展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总结、交流“七五”期间全国矿山自动化技术和科技成果,以推进矿山自动化的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委员会和冶金自动化情报网矿山分网于1991年9月17日至20日,在湖南大庸市联合举办了全国矿山自动化学术、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会讯     
1988年9月21日~24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非金属工业总公司和武汉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非金属矿学术会议”在武汉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非金属行业范围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交流会,得到了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矿山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矿学会,中国轻工协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核工业矿业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地质研究单位等的支持,论文作者遍及全国25个省市,包括建材、化工、冶金、有色、轻工、地质、煤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矿山测量学术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1999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于1999年6月18日~2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矿山测绘工作者和代表113人,发表论文112篇。 开幕式由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虞万波研究员致开幕词。他简要回顾了几十  相似文献   

16.
《金属矿山》2006,(6):89-89
中国金属学会矿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8月24~26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金属矿山》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山》2006,(10):4-4
中国金属学会矿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于2006年8月24~26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金属矿山》杂志社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煤炭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各项任务,研究如何搞好煤矿设计战线的调整,以及安排今明两年的设计计划,全国煤矿设计工作会议于1981年4月21~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赵紫阳总理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和全国煤炭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讨论了煤矿规划设计战线1980年的工作总结和1981~82年的工作安排意见.煤炭部钟子云同志到会作了关于加快调整,稳住六亿,积极发展煤矿基本建设的重要讲话;规划设计院院长贾嵩明同志,就煤矿设计战线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会议期间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1月21日至2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七个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由煤炭学会主办,其它六个学会是金属学会、有色金属学会、核学会、硅酸盐学会、化工学会和轻工协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矿界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376人。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1983年马鞍山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和生产技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全国选矿学术会议于1982年12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卯均同志为大会致开幕词,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洪戈同志作重要讲话。他总结了几年来我国选矿事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节能、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