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是展现我对实践中的整体现象学世界观的独特解释。我将证明这种方法以及所采用的、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设计过程,是如何被应用到我设计并建造的一个居住小区中,实现在以色列所谓"集体农庄"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中。希望能引起一场广泛而公共的对21世纪建筑的讨论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以一种道德和人道的方式介入我们必须尊重和保护的现有环境,并将新的现代建筑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语录     
《城市环境设计》2010,(4):347-347
我做表皮是被甲方逼的… 现在的甲方不想挑战建筑形态,他们请建筑师来的目的不是要我们告诉他应该怎么组织空间,而是怎么做表皮能够吸引人。于我而言,表皮突然成为了建筑变成现实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做设计师的时候我就对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WSP ARCHlTECTS)有所了解,事务所创始人吴钢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就是要做平常的卓越建筑。在我看来维思平的建筑作品很平常,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的确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建筑。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是柔和的,绝对不只关注自我表达,它尊重人、尊重环境,有逻辑性,非单一产物,以人和环境为中心。建筑师应该积极创造新方法,使得人类对地球的伤害降到最低。当然建筑也是艺术,它还应该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方法     
在高科技和新材料掌控的系统下,霍尔号召追求从这些目的中抽取精华、保持"现象潜力"的建筑。"我认为建筑提供给我们回归所有实验质量的希望;光线、材料、味道、肌理,所有这些被不断增长的综合图像和视频环境剥夺的东西。建筑对于由电视聚合成的空间存在来说是一剂解药,使我们独立于那种带有低吊顶和地毯的岩石公寓建筑而存在。我们的挑战在于提升建筑,其重新担当起构建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角色。"我相信现象学的潜力在于,作为建筑实践的出发点,它能以更加尖锐的方式面对"生活愈发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多年并形成多种不同类型.最近几年"生态城市"项目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与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概念层面密切挂钩,然而生态城市内涵的全面性、复杂性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不确定性时刻挑战着这一思路.在积极应用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大胆试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狭隘概念与全面示范意义、名义目的与经济利盏之间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人"和"技术"这两个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将绿色建筑的发展归入公众环保行为的范畴,而非仅仅是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前几年我们纠结于探讨绿色建筑造价增量的高低、纠结于比较被动式建筑技术与非被动式建筑技术的优劣,却忽略了对全社会范围公众行为的培养。近年来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已经在有意识地提高公民的参与意愿。以国家政策为依托,理性分析在新常态下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设计工作实例,探讨中国绿色建筑在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之间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7.
论建筑企业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讲创新,那么,创新的宗旨是什么?第一、建筑企业的创新,要面对两个市场。中国建筑市场的特点就是从事建筑工作的人多,这决定了我国建筑企业迟早要进军国际建筑市场。第二、要迎接两个挑战。一个挑战是发展的挑战。目前全国建筑市场投资规模达到33000亿元,这是历史上任何年代所不能相比的。应该说投资规模大,建筑企业应该日子好过,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各行各业的人员也在壮大发展。第二个挑战是科技的挑战。建筑企业要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科技滞后的局面。中国的建筑业在管理上存在着理论滞后和科技滞后、科技落后和管理落后。实践证明,各行各…  相似文献   

8.
正UED:对于"建筑"与"建筑之外"您是否有清楚的界定?是怎么界定的?曹晓昕:建筑和建筑之外是有清晰的界定的,至于怎么界定我觉得没意义,因为建筑设计就是大设计圈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复杂的一部分,做好建筑设计不能表示全部通吃,但很多地方尤其是方法上是通的。赖军:建筑和建筑之外的界限现在正在被打破,我认为应当突破我们通常理解的建筑设计的范畴,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灵感的来源是生活本身。这种感悟超越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对建筑本身的思考。建筑形式同样也可以从建筑之外得到启发和借鉴。冯果川:我觉得建筑的边界是模糊的,变动的,多角度的,很难界定。从我个人的角度,建筑是关于身体的空间性的构筑物。这并不是为了给建筑一个定义从而分出"建筑"与"建筑之外",而是为了说明我关心的建筑的一些特点:身体、空间、建造。  相似文献   

9.
陈景衡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传统建造历史中,公共建筑是重要的文明重器,凝结智慧、汇聚人心与也担负着共同唤起对未来美好的预期,而大量民居建筑则构成技术进步的丰沃土壤,也是文化的庞大载体.建筑天然寄托着我们对生存的期许,表达我们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解,"怎么建造"与"如何实现一栋建筑"必然也是理解世界、评价建筑这一实体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而建筑的品质则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单元都应该关注的话题。如何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