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翅片管换热器仿真软件对空调室外机采用的L型换热器进行计算并与实验对比,空气侧的换热能力误差范围为1.6%,制冷剂侧的换热能力几乎相等。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产品的优化设计,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实验研究的费用,对空调的节能研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冰箱换热器低碳和高效发展方向出发,引出衡量冰箱换热器低碳和高效标准化指标的需求,提出首先确定基准换热器的概念和参数,通过与同材料属性、同尺寸大小的基准换热器进行材料碳排放和使用碳排放以及换热量的对比,衡量待测冰箱换热器低碳和高效标准指标的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4.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  相似文献   

5.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W·h);基于(火用)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火用)效率高3.61百分点、(火用)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21.62 g/(kW·h)、供热煤耗降低0.09 kg/GJ;基于(火用)分析法得到的抽汽供热的供电煤耗反而比纯凝工况的供电煤耗高;通过对抽汽供热的抽汽工况对比得到全厂最大供电量工况。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氟塑料换热器优良的耐腐蚀特性,为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氟塑料换热器开展实验研究,氟塑料换热管束表面光滑对层流边界层的附加扰动较弱,管外对流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材料偏低。茹卡乌斯卡斯经典关联式直接应用于塑料换热器存在约40%偏差。结合风洞实验数据,得到换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总传热系数、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空气阻力特性和各环节热阻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7.
微波炉嵌入橱柜安装后,由于散热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波炉的使用寿命,甚至给使用安全带来了隐患,故嵌入式微波炉的散热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一种嵌入式微波炉的独立风道技术,能有效解决嵌入式微波炉的散热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轮发电机带有交替径向通风道的转子发热冷却问题,以一台350 MW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建立计及旋转的电机全域通风网络模型,采用逐次迭代法计算得到各支路流量和节点压力。其次,建立了带有交替径向风道的发电机转子流体-传热三维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基本假设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同时将通风网络计算得到的风速和压力作为转子求解域的耦合边界,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然后分析了交替径向风道内流量分配和氢气流动情况,研究了转子内部氢气温度分布和槽楔出风口风温变化规律,探明了转子绕组和铁心轴向温度分布特性,讨论了副槽入口流量和槽楔出口直径对转子流体和温度的影响。得出副槽入口流量应控制在0.1~0.16 m3/s范围内,且选择较小的槽楔出口直径,可以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与风量分配均匀性,降低转子轴向热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降低整体风道式军用空调设备的噪音从理论上进行了计算分析及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形成了脱硝与锅炉一体化新兴技术,主要介绍炉内气气换热器在与锅炉耦合布置时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比分析气气换热器进出口的两种集箱结构特点,结果显示:换热器进出口采用固定在包墙的风室结构与带长弯管的圆形集箱结构相比,具有膨胀偏差小、结构布置安装简单、经济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锅炉尾部受热面( 对省煤器来说,主要是管壳式换热器) 的积灰,严重地影响其换热效果,降低锅炉效率。为有效地进行其监测和预防,我们进行了锅炉省煤器积灰的模化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积灰热阻计算和正交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该积灰热阻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锅炉省煤器及工业管壳式换热器等的积灰在线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图10 表3 参6  相似文献   

12.
由华中工学院、湖南省能源研究所,长沙散热器厂研制的TZ型椭园翅片管换热器,在长沙由省科委主持通过技术鉴定。椭园翅片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强化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气侧流动阻力小,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其单位体积传热量比传统园管翅片管换热器提高80%左右。用户使用表明,一台TZ型椭圆翅管换热器,可以取代两台同样尺寸的老式换热器。与会专家、教授认为这种新型换热器在性能和经济指标上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是一种先进的节能产品,值得推广。目前,研制单位正在抓紧投产准备,争取尽  相似文献   

13.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枫  周明连 《发电设备》2001,(1):18-21,40
对不同壳程结构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侧流动的流型、流阻及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直挡流板的壳侧流道由于存在滞留区 ,流阻高且不利于换热 ,螺旋板的壳侧流道的Nu比直挡流板高 4 9.4 % ,而具有螺旋板和多孔介质组合的壳侧流道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直挡流板高 79.5%。同时得到了最佳螺旋角为 4 0°,多孔介质的最佳孔隙率为 0 .985。图 9参 6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风道系统中各结构对空调室内机风量与噪声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室内机风道系统的气体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蒸发器尺寸、电加热位置和前涡舌宽度对室内机风量与噪声的影响。同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最终得到蒸发器尺寸、电加热位置和前涡舌宽度影响空调风量和噪声的规律,且存在一个值使其综合最优,为后续风道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风冷冰箱中食物的新鲜程度主要依靠冰箱内部温度的分布与冰箱的进回风系统来保证,而冰箱内部温度的分布则需要依靠冰箱的风道来实现。本文以某款风冷冰箱为试验对象,通过试验验证,对其冷藏室进风口、风道面积及出风口分布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冰箱内部整体温度降低、温差缩小,较优化前箱内温度差最大为7.3℃降低至3.8℃,冰箱的保鲜功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破壁机通过刀片的高速转动实现将食材打碎的目的,电机在带动刀片高速转动的同时其自身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其自身振动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以市面上某型号破壁机为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机的温度和破壁机基座的噪音.测试结果显示,原始样机电机冷却风流量为43.59 m3/h,电机的最高温度处于其允许运行温升临界值,基座噪音在15000 r/min时为80.35 dB.在原始样机的基础上,通过减小电机罩与电机的间隙、改用剖分电机罩以及减小风扇与基座底盖间距等方式来降低电机运行过程的温度及基座噪音.实验结果显示,电机罩与电机间隙为3.33 mm,剖分电机罩和抬高基座底盖可使电机温度满足运行温度要求,同时将基座噪音降低至75.03 dB,显著提升破壁机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某贯流风道分别在直蜗舌和弧蜗舌下的进、出口角变化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进、出口角变化对贯流风机的风量、出口压力和噪音具有明显影响。该结论可对今后贯流风道的设计优化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换热器结霜会引起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下降,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延缓换热器结霜,对提升机组低温制热性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保证机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空气焓差实验台,在2/1℃干湿球温度,换热器迎面风速1.5m/s的条件下,对使用亲水涂层和超疏水涂层的换热器进行了结霜/融霜过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超疏水涂层在抑制换热器表面霜层生成,延缓结霜周期,提升低温制热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用超疏水涂层的换热器比亲水涂层的结霜周期延长了87.5%,低温换热量提高了8.4%。本文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立智  张明杰  袁俊军  董志钢 《电器》2013,(Z1):682-684
本文模拟分析了在空调室外侧采用一侧部分开缝、一侧波纹的非对称翅片换热器替代原有波纹翅片换热器的情况下,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而空气侧压降变化不大,对结霜影响不大,从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并通过实际的实验验证了更改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电机》2015,(11)
为了预测振动发电机的响应规律,采用弹簧-质量-阻尼构建系统模型,并结合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输入振动位移与系统响应的耦合规律。磁场分布和磁力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在机电耦合仿真过程中将磁力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确定系数可达0.9976。正弦振动激励下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磁力的非线性,动子位移和输出电动势出现了明显的谐波。在振幅和频率分别为5 mm和10 Hz的正弦振动激励下对样机进行测试,输出电动势的峰峰值和有效值分别为3 V和0.7 V。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