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达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措施积极、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办学条件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均衡、管理水平不均衡、教育质量不均衡等问题.要进一步推进达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件均衡是基础,教师配置均衡是关键,质量均衡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至今,国内许多学者对教育公平语境下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对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及其成因的研究、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途径的探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人类古老的理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我国义务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城乡、学校差距,发展极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显失公平,体现在一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费的供给与教育均衡发展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整体素质偏低;四是教育公平理念的缺失,教育政策方面重城市、轻农村.要促进江西省义务教育公平,应做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探索城乡统筹的新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基础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们崇尚教育公平,如同抬头仰望星空."一句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对于教育公平的渴望,同时也渗透着对今天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些许无奈. 公平比太阳更有光辉.崇尚教育公平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卢梭的"天赋人权",都为人们勾画出了一幅幅教育公平的美好蓝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民主意识的强化,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关心.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公平性是涉及到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公平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对全民素质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民主进程日益加快,教育公平问题成了当今世界教育界共同探讨的中心课题.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教育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进而从高等教育方面剖析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免费师范生制度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产物,是政府调节义务教育师资、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发展却牵涉这一主体的受教育权与劳动权,从权利角度分析免费师范生制度有助于我们确切地理解这一制度的利弊并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阶层结构、农民工社会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和谐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诉求,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策略,包括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明晰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给予农民工子女教育以积极差别对待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在近30年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是保障、维护教育机会平等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做法.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公立学校在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情况,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效率,有限的教育机会通过一种竞争和选拔制度加以分配,由此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更多地强调平等,实行较为刚性和均衡的教育机会分配政策和教育发展模式,以此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公立学校必须坚守公共性质,切实履行责任.平等、效率、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构成了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自特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四者之间应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这四者之间如何达到协调,并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出发,从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经济公平入手,通过重庆市城乡居民的调查,运用社会经济学分析范式,从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弹性、城乡社会保障财政弹性、城乡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水平、城乡社会保障财政贡献率等5个维度,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的经济公平进行评估,得出了重庆现阶段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的结论.为此,必须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城乡人力资本的提高、社会保障投入的城乡公平配置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电子音乐专业是当今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其建立时间短、起点低、理论基础和师资薄弱、课程配置盲目和不合理等原因,使其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间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讨论了电子音乐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现状;从师资结构规模、课程结构与研究能力、教育观念、交流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电子音乐教育的不足;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一件,包括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思想、师资建设、因地制宜及加大国内外交流等方面;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嚣网络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该方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划分为多个簇,针对簇首节点和簇内节点分别给出了相应的IPv6地址格式,并采用哈希函数除留余数法为簇首节点和簇内节点分配IPv6地址,采用线性探测法解决IPv6地址冲突问题.从重复地址检测开销、地址配置总开销及地址配置总延迟时间三个方面对该方案与现有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保证人民群众有学上的目标.在此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平和质量要求成为义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保证全体国民享受公平的教育,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使全体国民实现上好学的目标.笔者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保障人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将教育机会和资源毫无歧视地提供给受教育者.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教育资源向城市严重倾斜.造成城乡教育机会不均、教育环境反差巨大.原有的基础教育投入和资源分配制度还在扭曲着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地仍延续着基础教育的排斥、倾斜与失衡现象.在城乡统筹改革实验中,必须在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城乡基础教育整合,形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城乡职教资源分割,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持续恶化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不力、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3个方面,由此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投融资机制、培训制度5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来源3个方面阐述了衢州市农村成人教育供给现状,剖析了衢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教育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三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尚不完善.为了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构建了"以政府供给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成人教育供给模式:一是明确政府主导地位;二是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三是建立利益驱动的的市场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要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及时更新和完善.岗位分析与人员配置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强化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文章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岗位分析与人员配置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评价方式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从整个社会而言,在过去,教育公平更偏重指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机会平等";进入21世纪,西方学术界便提出了教育公平并不是指名义上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即"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发挥受教育者潜质"这样的目标.作为教师,确保教育公平最关键的在于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尊重信任学生、善于理解宽容学生、善于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质,才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的逐步实施,师资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依法办事,引入竞争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校师资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师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水平的人才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因此,要适应新时期师资管理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工作效能,就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管理干部队伍,这是师资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中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二者有机配合、协调和均衡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的辨证统一现为指导性原则,坚持立足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客观现实的实践性原则,以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价值性原则,来指导社会主义政府与市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均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