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豆卵磷脂的提取与精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用乙醇萃取富集卵磷脂馏分,经分离去毒,真空浓缩,丙酮脱油,吸附脱色,过滤,浓缩,得到大豆卵磷脂,研究了影响产品产率与纯度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槲皮素-卵磷脂复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热分析。将槲皮素和大豆卵磷脂共溶于不同非质子性溶剂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物分离、干燥、称重,比较收率,并用DSC进行分析。生成淡黄色粘性固体,经差示量热分析发现产物与原反应物不同。槲皮素一卵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投料比的影响较大,形成的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从大豆毛油中提取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大豆毛油中提取卵磷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通过水化脱胶,丙酮去油和乙醇萃取等过程,能提取制得纯度较高的卵磷脂。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实验室内提取卵磷脂的工艺条件,为日后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含量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和乙醇作溶剂,经丙酮脱油、真空干燥、乙醇抽提、减压蒸馏浓缩制备高含量磷脂酰胆碱(PC)的提纯工艺。丙酮和乙醇可回收,反复使用。在丙酮用量200mL、萃取时间15min、萃取温度40℃的最佳脱油工艺条件下得到了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7.6%的中间产物——粉末磷脂。乙醇提取试验选用L16 4^5。正交表进行,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抽提次数对P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卵磷脂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乙醇浓度,其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0、乙醇浓度95%、抽提时间30min、温度35℃、抽提次数2次,PC含量富集到45.1%,提取率可达到62.0%。  相似文献   

5.
大豆卵磷脂的微量提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市售级大豆卵磷脂提纯,采用制备型薄层色说法(PTLC)进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卵磷脂,能作为薄层扫描实验中的标准品。将获得的纯品经化学和红外分析,证实其成分。  相似文献   

6.
Lipozyme RMIM催化大豆卵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卵磷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Lipozyme RMIM催化大豆卵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卵磷脂.讨论了底物浓度、加酶量、加水量等因素对醇解反应过程中溶血卵磷脂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在30℃下,底物浓度2.00 g/mL,加酶量15%,加水量8%,反应时间32h.经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可知,在此条件下溶血卵磷脂转化率为92.26%.此外,还定量分析了产物中脂肪酸与脂肪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从而判断出反应以醇解为主.  相似文献   

7.
鸡卵黄中水溶性成分(WSF)与卵磷脂的分离及提取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免卵黄液用水稀释10倍,冻融后经微滤分离出卵黄水溶性成分(WSF),分离WSF后的卵黄用溶剂法提取纯化卵磷脂。研究了氯仿-甲醇提取和丙酮-乙醚-乙醇纯化工艺,确定了主要参数,产品用硅胶TLC分析表明,所提取的卵磷脂纯度较高,达到了对鸡卵黄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从控制胆固醇载体,减少胆固醇合成,加速胆固醇分解的角度,介绍了油脂及其伴随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超滤技术浓缩酶中,获得浓缩倍数、酶的收率、RF值及超滤速率等数据,运用这些数据对超滤膜进行评价,并对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探讨,从而确定超滤技术在酶的浓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控制胆固醇载体、减少胆固醇合成、加速胆固醇分解的角度,介绍了油脂及其伴随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豆油脚经化学改性后得到了一种铸造粘结剂,采用加入附加剂和固化剂等措施改变其粘度小、烘干温度高的缺点,,使其比强度大于0.6MPa,粘度适中,砂芯烘干温度与合脂相同,且蠕变怀小,经生产验证表明,铸造用大豆油脚粘结剂性能优于合脂,成本也低于合脂,可替代合脂用于铸造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研究了低温脱溶豆粕粉、分离大豆蛋白、粉末磷脂,以及硬脂酰乳酸钠对强化面团流变学特性、湿面筋数量、发酵特性的影响,发现大豆蛋白使面团稳定性和延伸性减小,抗延伸阻力增大,面团持气性减弱,磷脂或硬脂酰乳酸钠对强化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改善效果,但能改善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筋力小麦粉添加不同比例粉末大豆磷脂后流变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时,对中筋小麦粉的稳定性、粉质质量指数提高显著,形成时间有所减小;添加量为0.5%对高筋小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稳定性明显提高,形成时间、吸水率有所下降;并提高了高、中筋小麦粉的拉伸阻力、延伸性,其中中筋小麦粉的拉伸阻力,高筋小麦粉的曲线面积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日本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oryzaeJP DQ 1,AspergillusoryzaeJP W和我国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oryzaeAS3.951的酶系。结果表明:3种菌在浓酱油曲和白酱油曲培养基上均可产生α 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外切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JP W是较好的白酱油生产菌,JP DQ 1是较好的浓酱油生产菌。还对酱油酵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发现食盐浓度对酱油酵母生长影响较大,酱油发酵过程的盐浓度不宜超过3mol/L,低于2mol/L更佳。酱油酵母的较适生长pH为4.5~5.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Aspergillus oryzae As.3951,JP-DQ-1和JP-W的酶系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酶能力。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菌在小麦曲、麦麸曲、米曲、浓酱油曲和白酱油曲上均可产生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外切酶、果胶酶和蛋白酶。JP-W在小麦曲、麦麸曲和白酱油曲上产酶能力最佳;JP-DQ-1在浓酱油曲上产酶能力较强;As.3951在米贡上产酶能力强。建议用JP-DQ-1生产浓酱油,用P  相似文献   

16.
含氧漂白剂的洗涤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含氧系漂白剂──过碳酸钠(PC)和过硼酸钠(PB)的物化性能和洗涤漂白性能。结果表明,PB和PC对水、光、热和重金属不稳定。对艳红、艳黄和艳蓝活性染料及西红柿、酱油、咖啡、菠菜汁、绿茶等污渍有较好的漂白能力,漂白活化剂BED1、BED2、BED4、BED5、BED6、BED7、BED8都能使PC的最佳释氧温度降到室温,其中BED4、BED7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对红枣浆冷冻干燥制备红枣粉工艺的复合助干剂添加效果进行了研究,显微观察冻干品表现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冻干工艺中复合助干剂最优配方为麦芽糊精19.8%、卵磷脂2.56%、大豆分离蛋白1.86%,红枣浆经添加优选的复合助干剂后能明显地改善冻干效果,同未添加的对照品相比,产品质量综合指标提高28.50%,维生素C保存率提高37.64%,冻干时间缩短14.58%;冻干品的水分含量可降低52.83%,显微观察显示粉体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丹酚酸B-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溶剂、时间、质量浓度、投料比和温度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鉴定复合物的形成,采用正辛醇-水体系分析复合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复合物制备条件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时间为50 min,丹酚酸B的质量浓度为2 mg/mL,反应投料比为1∶0.8,反应温度为55℃。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复合物的形成,复合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表明,丹酚酸B和卵磷脂的复合提高了丹酚酸B的脂质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特性及水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特性及胰蛋白酶水解技术,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00 u再生纤维膜(PXC)进行试验,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EAI)、乳化稳定性(ESI)、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及其最佳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大豆乳清蛋白ESI效果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是:时间(25 min)>质量分数(5%)>温度(40℃)>pH(9),EAI效果最佳条件是:质量分数(5%)>温度(40℃)>pH(9)>时间(25 min).大豆乳清蛋白的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可行,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酶用量4000 u/100g.pro,水解时间4 h,温度60℃.  相似文献   

20.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界面流变特性,主要检测了在有代表性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其表面张力和表面膨胀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表面张力降低,膨胀模量增大而相角减小,这主要与蛋白质在界面上的吸附、展开和(或)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大豆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随着初始体相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体相pH值的影响很大。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大豆球蛋白吸附到空气-水界面上所形成的粘弹性的吸附膜实际上是弹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