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卤水为凝固剂,采用传统干豆腐制作工艺,配制不同浓度钙的水溶液作为全过程用水.研究水中钙离子对干豆腐品质的影响。发现水中钙离子含量在45~55μg/mL时,制作的干豆腐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锅贴豆腐作为豆腐菜中的精品,以其酥香细嫩,形色美观等特点而深受食客喜爱。然而,由于制作者的技术差异,上乘的锅贴豆腐却并不多见。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谈谈此案的制作要领以供大家参考。首先,用料上主要有豆腐、鸡糁(或肉糁)、白菜心、猪肥膘肉、鸡蛋、干淀粉以及各种调料。豆腐应选用新鲜的嫩豆腐;肥膘肉要选用正保助部位;鸡掺用鸡脯肉制作;肉接要用净猪里省肉制作,这样效果才好。其次,制作顺序上,第一步,将肥膘肉(连皮)洗净,放入锅内煮熟捞出,晾冷去皮,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O.3厘米厚的片,共二十四片…  相似文献   

3.
下面笔者便介绍两种常用的“豆腐盒”初步熟处理方法。第一种,预先将用于制作豆腐盒的老豆腐放入冰箱冷藏3~5小时,取出,上笼用中火蒸约20分钟,晾凉后,改刀切成长3.5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片。取豆腐片一片,抹匀海鲜茸或猪肉泥等馅料后,再另取一片豆腐片覆盖其上,按实,即成豆腐盒生坯。逐一制完后,将豆腐盒生坯分别拍匀面粉,拖上蛋黄液,入锅用小火煎至色泽金黄成熟,即可。第二种,将制作豆腐盒的老豆腐先放入冰箱冷藏3~5小时,取出,改刀成长方片(同上)。取一片豆腐抹匀海鲜茸或猪肉泥等馅料,再另取一片…  相似文献   

4.
《福建轻纺》2005,(2):25
韩国斗林食品公司新近发明生产出一种无渣豆腐加工机械,这种豆腐机生产豆腐时不出豆渣,而且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传统的豆腐制作方法是将黄豆磨成豆浆,滤除豆腐渣,再制成豆腐。该公司的无渣豆腐机制作豆腐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制作方法,即将黄豆冷却,磨成豆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牛奶豆腐的制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将牛奶与豆浆按适当比例混合,依照传统的豆腐制作方法,即可得到营养价值较高,色香味俱佳的牛奶豆腐。  相似文献   

6.
陈新民 《食品科学》1985,6(10):27-30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传统付食品,深受广大城乡群众所喜爱。然而,豆腐凝固剂的品种、用量及其使用方法对豆腐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制作豆腐已有近千年历史,是豆腐的起源地。但长期以来大体上仍沿用古老的豆腐制作工艺。采用的凝固剂大多 ..  相似文献   

7.
客家莱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能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可口的美食,这是因为客家人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山区,资源有限,只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加之客家人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高超的烹饪技术。比如豆腐,客家人就可制成三角豆腐饺、东坡豆腐、煎满丸、八宝豆腐箱、瓤豆腐、油葱嫩豆腐、沙锅老豆腐、鲜虾焖豆腐、菜心炖豆腐、油炸豆腐角等等,制作技法多样,烹饪方法多样,风味特色也多样。其中三角豆腐饺、东坡豆腐、煎满丸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豆腐丸子是人们熟悉的菜肴,但因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铺料和调料不同,故成菜的风味各异。笔者就曾在事厨的宾馆里推出过香汤豆腐丸子,鳗鱼豆腐丸子,红烧肉烩豆腐丸子,麻香豆腐丸子等菜式,这里就选其中的两款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日式炸豆腐原料:板豆腐或盒式豆腐1盒,日本味淋半杯,清水4杯,白砂糖半杯,生姜(磨成汁)少许,白萝卜(用果汁机打成泥),海苔丝少许,低筋面粉少许。制作过程:1、先把酱油、清水、味淋、姜汁、白砂糖煮滚备用(豆腐汁)。2、火锅豆腐切成8小块粘上低筋面粉。3、油热至140℃左右,把粘好面粉的豆腐下油锅炸成至金黄色起锅,放在皿中。4、豆腐上放少许萝卜泥淋上调好的豆腐汁,加少许海苔丝即可食用。特点:鲜爽滑嫩。日式凉面原料:日本进口绿藻面1包,山葵酱少许,海苔丝少许,水5杯,酱油1杯,白砂糖少许,味精少许。制作过程:1、…  相似文献   

10.
这道汤菜在制作时,融入了豆腐雕的技法,因此成菜颇具创意。原料:自磨老豆腐200克扇贝肉25克虫草花5克野菜15克盐5克汤皇2克高级清汤600毫升制法:1.先把老豆腐切成若干块方形坯,待逐一用小刀雕刻成三瓣月季花形后,放入淡盐水当中浸泡5分钟,捞出来分别放小碗内待用。(见图1~3)2.在装有豆腐花的小碗内,放入汆过水的扇贝肉和泡好的虫草花,待  相似文献   

11.
豆腐肠     
佚名 《烹调知识》2008,(5):42-42
顾名思义,豆腐肠就是以新鲜猪大肠、白豆腐、猪血、五花肉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特色食品。广西的永平豆腐肠主要产于厂街、水泄、龙街等乡镇的彝族山寨,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谈豆腐制品加工技术□吴正达1豆腐加工工序关于豆腐的加工工序,迄今已有多种介绍,仅以下列工艺流程示其大概。基本工序:2原料的选择2.1大豆的成分由于豆腐制作是对大豆蛋白质的加工利用,因此选择原料大豆,应根据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进行选择。蛋白质含量关系到豆腐...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四川烹饪》杂志第6期“怎样制作脆皮豆腐生坯”一文中,介绍了两种脆皮豆腐生坯的制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豆腐不管是经过刀工、挂糊,还是油炸,都很容易碎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和摸索,终于做出了不易碎烂的脆皮豆腐。方法是先把内脂  相似文献   

14.
任俊 《四川烹饪》2004,(6):27-27
脆皮豆腐是一道皮酥脆内细嫩的豆腐菜肴。制作脆皮豆腐的关键是炸脆皮豆腐生坯,它需要在豆腐表面挂上一层糊,再下入油锅中炸至表皮酥脆。脆皮豆腐生坯炸好后,调味就简单了,既可将勾好的茄汁味汁或糖醋味汁浇淋在豆腐上,也可随配椒盐味碟、茄汁味碟或糖醋味碟上桌。制作脆皮豆腐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干豆腐制作工艺,研究水、胡萝卜、卤水添加量及点脑温度对胡萝卜干豆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kg大豆为原料制作干豆腐,在点脑温度85℃ 、卤水(浓度200g/L)添加量60ml、胡萝卜添加量0.6kg条件下,可制作出品质、色泽俱佳的胡萝卜干豆腐。  相似文献   

16.
瑶家蛋黄豆腐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胞,自古就有制作“蛋黄豆腐”的习惯。它不但美味可口,而且有极好的保健作用,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机豆腐坊     
美国《展望经济》预测,21世纪最成功,最有市场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这是因为豆腐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显著的食疗作用。因此,现代科学家和医学家把大豆称为营养学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说起这豆腐,还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呢!中国人吃豆腐,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西汉时期。据说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的制作,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锅豆腐”是鲁菜的名肴之一。笔者初学制作此菜时,依照传统的制法,先将豆腐切成小片,入沸水锅中排透后,捞出流干,趁热拌上蛋液。锅入油少许,上火烧热,先下入一半豆腐片摊开,用竹筷将调好味的肉馅拨一层在豆腐片上,上面再盖上另一半豆腐片,再摊一层蛋液在上面,然后不停地转动煎锅,用文火将豆腐慢慢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掺入调好味的鲜汤,烧开后转小火收子汤汁,再翻身稍烟成菜。这道名菜虽然受到食客的欢迎,但在制作时却费工费时。且不说竹筷拨肉馅难以弄得均匀.就是初次翻锅时,也常因上层蛋液未凝固成形而导致豆腐破碎。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余荫山房建筑雕饰元素,梳理其中典型的雕刻手法、图案题材、构成组合特点,结合流行元素,设计制作出适合产品定位的手工皮雕产品,探索手工皮雕技艺创新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别利用氯化镁、石膏和氯化镁、瓜尔胶复配凝固剂制作豆腐,瓜尔胶降低了氯化镁制作豆腐的硬度,但复配凝固剂制作的豆腐和石膏豆腐有相似的质构特性,红外光谱对三种豆腐粉末测定的结果表明:三种凝固剂对豆腐中蛋白的二级结构并没有影响;在37℃下研究三种凝固剂对豆浆黏度变化的影响,发现瓜尔胶提高了凝固过程第一阶段的速率,但降低了第二阶段凝固过程的速率。瓜尔胶通过改变豆浆的凝固速率影响了豆腐的凝胶结构和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