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浓淡分离型稳燃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对新型浓淡分离型稳燃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的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预热室长度时其空气动力特性的变化,对开发应用新型稳燃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的特征,应用FLUENT5.4.8软件对某厂50 MW级别的旋风分离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对中心筒长度减半、变梯形入口为弧形引导入口、增加筒径的3种改进模型重新进行计算,并得出有用的结论.这些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新型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运行和改造等均具有指导意义.图32表2参3  相似文献   

3.
基于稠密气体分子运动论和颗粒动力学,考虑颗粒与颗粒之间离散介质特性,应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数学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求解气相湍流流动,数值模拟航天环境中部分重力条件和地面重力条件下气-固反应器内稠密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行为,得到了颗粒浓度、气相和颗粒相速度以及源于颗粒间碰撞而产生小尺度颗粒脉动强度的详细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重力条件是影响稠密颗粒流体动力特性的重要因素,重力降低有利于在系统中产生非均匀结构和增强小尺度颗粒脉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火力发电设备中,广泛存在着气固两相流动的问题,用计算机对气固流动进行模拟研究已成为重要手段骼欧拉方法对单相相介质流动和稀相范围的大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对于浓相范围的气固流动,如流化床锅炉中的煤颗粒输送和床内沸腾等,由于颗粒场的客观不连续性,采用欧拉方法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随着计算机容量和计算速度的快速发展,应用拉格朗日法对浓相范围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  相似文献   

5.
以循环流化床为应用背景,采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对一方形截面分离器内的强旋气固两相流湍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方形分离器内的旋流流场呈中心为强制涡而边壁附近为准自由涡分布,在边角位置存在局部旋涡。颗粒在边角处的相互碰撞强化了该处的准层流脉动,使得湍流动能和局部湍流强度在边角附近取得较大值。其消耗了较多的能量,是造成分离器压力损失的主要区域之一,并有利于颗粒在边角约分离。(2)在分离器上部,垂直方向的平均下落速度的最大值靠近导流锥体的右侧(进口在左侧时)。在分离器中下部,最大下落速度在分离器的右壁面,截面中心部位速度方向向上,出现回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成功地将两流体模型应用于浓淡型燃烧器出口气-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为设计和运行人员提供了详细数据,可作为进一步对着火工况分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碳钢流动腐蚀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针对管道流动体系,对固液两相流条件下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了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过程和双相不锈钢腐蚀动力学过程,模拟计算得到的腐蚀速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建立的两相不锈钢流动腐蚀的综合数学模型是正确的,揭示了两相流中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机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两相流中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的加剧主要是由于颗粒相的存在会大大强化液相流体的流体力学因素,导致钝化膜内传质速度加快所致,计算结果同时也表明。对于表面覆盖有钝化膜的材料的数值模拟,建立合理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是数值计算方法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气固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600 MW超临界裤衩腿六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气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采用双流体模型,分析炉膛颗粒浓度轴向分布,颗粒浓度与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以及六分离器气同流率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呈稀密两相区分布;裤衩腿区内墙有较浓颗粒回流;稀相区颗粒呈双环核分布,中隔墙及前后墙回流明显;中隔墙边壁及间隙区颗粒浓度高于侧墙边壁浓度;悬吊屏屏间隔区域颗粒浓度比悬吊屏外侧区域颗粒浓度低;六分离器中中间位置固相颗粒质量流率高于两边位置,两边位置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对锅炉的物料平衡、传热等有着重要影响。除运行工况外,结构参数决定着分离器的性能。为了研究结构参数对方形分离器性能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的方形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结果表明:方形分离器内除外涡旋与内涡旋等主流外,还存在许多局部的二次流,这些二次流是影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结构参数的变化对二次流的强度及位置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在气相流场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计算了方形分离器内的颗粒运动轨迹,发现颗粒从入口越低的区域进入分离器,越有利于分离。  相似文献   

10.
粒径对弯管气固两相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固两相流体流经弯管时,在弯管内两侧形成压差,已有的文献表明,该压差大小与气固两相流的混合浓度ρm,气相流速v^→g,固相流速v^→p,弯管的曲率半径R,弯管直流(或水力直径)D等因素有关,一定条件下的固相颗粒对气相具有使其湍流强度抑制和加强两种作用,在分别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时发现:压差除受上述诸因素影响外,无论是在气相湍流抑制区还是湍中强区,颗粒粒径对压差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颗粒粒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显著,从理论上分析并解释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固相浓度为参变数的弯管内外两侧压差随颗粒粒径的为化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欧拉坐标和拉格朗日坐标相结合数值模拟了排烟脱硫循环流化床内的脱硫过程。将循环流化床内的生石灰粉和飞灰物料形成的颗粒团作为离散项,建立了床内两相运动及脱硫化学反应的模型与算法,得到了详细合理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文的模型和算法模拟工程意义上的循环流化床内的稠密气固两相反应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ZANG Rende 《热力发电》2012,41(11):12-16
通过在喷雾干燥塔内加装均流板,优化塔内烟气与浆滴两相流动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包及RNG k-ε和Navier-Stokes方程,对优化后塔内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干燥塔轴线位置烟气的平均速度最大,喷嘴位置及其两侧温度变化大;当入口烟气流速为4m/s时,塔内温度梯度变化最大,浆滴在塔内的充满度最高;随着均流板开孔区域直径的增加,塔内阻力逐渐减小,浆滴粘壁率先增加再减小.  相似文献   

13.
气固喷射器内气固两相流动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相结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收缩型气固喷射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该文的数值模型考虑了气固两相的双向耦合作用以及颗粒碰撞.在他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推导出密相气固两相流中固体颗粒运动动能与携带流体的动能之间的新的转换关联式.文中通过对气固喷射器内气固两相流流动的模拟计算,发现驱动气体在喷射器中心会形成一相对“稳定”的射流区域,而固体颗粒也存在积聚区,针对喷射器内存在固体颗粒堆积现象,本文对气固喷射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气液两相流液位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火电厂的应用.针对气液两相流液位调节器内部的复杂流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商用软件PHONICS 3.4,选用к-ε湍流模型,对调节器内部压力场、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喷嘴对调节器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喷嘴喉部直径越小,调节器前后的压损越大,喷嘴处的速度峰值越高.渐缩型喷嘴是理想的喷嘴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用ALE算法模拟四角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内的流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采用ALE算法,选用与流动方向较一致的网络体系,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粉锅炉炉膛内冷态流场进行了模拟。此方法计算稳定、收敛性好,在数值占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伪扩散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前人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分离涡方法模拟浓淡气固射流两相非稳态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利用分离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这一新型湍流模拟技术对撞击式浓淡燃烧器内部和出口射流的气固两相流动结构进行了模拟,获得了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的旋涡拟序结构,模拟了射流出口旋涡生成、发展和脱落的规律。对于颗粒场,应用了Lagrangian方法跟踪颗粒运动,获得了浓淡燃烧器出口射流中不同Stokes数颗粒在射流流场旋涡拟序结构作用下的运动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射流外边界处的大涡是引起浓淡侧小颗粒相互混合的主要因素,而煤粉气流中Stokes数大于1的颗粒在射流中基本不会发生浓淡混合现象,燃烧器下游的浓淡分离效果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内煤粒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应用离散单元方法(DEM)对流化床内煤粒的运动进行了模拟。其中化学反应包括焦碳与O2、CO和CO2的异相反应及CO和O2的均相反应。碰撞颗粒传热是基于球体接触时的弹性变形的分析得到的。模拟预示了颗粒的非均匀流动结构对于加热、燃烧的煤粒热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煤粒大小、床温、流化速度对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考虑转速变化时的两相被动补偿脉冲发电机电枢电流的耦合电路仿真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驱动电热化学炮时的脉冲电流波形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电流脉冲波形的因素,可为该电机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