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在装车过程中进行油气回收的必要性,重点对四种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分别从各个技术的性质、工艺特点、能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指出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低温油品吸收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最后对装车油气回收提出了适用性建议,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油气回收技术在铁路装车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质油品在装车(船)、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存在着挥发损耗,挥发的油气受到装载、储存方式、运输工具、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直接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等4种油气回收的方法,阐述了油气回收技术在铁路装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油品装车一般采用装车专用油气回收装置,本工艺采用罐车底部发油、冷凝+吸附+气相平衡的方法,将罐车、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成一个气相系统,在装卸车台不需要单独建设油气回收装置,利用仓储罐区的罐组油气回收系统,分析评估装车油气回收工艺方案实施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平衡的气相无需油气回收,减少了低沸馏分二次挥发,降低了能耗,工艺...  相似文献   

4.
对于炼油企业装车系统来讲,实现减少排放清洁生产,就是要减少油气的挥发及排放。要解决油品装车过程中的挥发及排放问题,装车油气回收是比较经济及有效的方法。文中简单探讨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设施在油品装车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石油加工和储运行业中,油品在生产、储运的各环节都会挥发损失,在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见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以及采用"浅冷吸收+多级吸附+再生尾气冷凝回收"工艺,对成品油装车挥发油气进行回收治理改造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6.
油气回收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某石化公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与吸收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回收轻油装车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本文针对该套油气回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油气回收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7.
对如何回收装车挥发气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介绍了变温吸收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发挥的作用,确定了现有敞口装车挥发气的变温吸收法的回收工艺流程,同时还对轻烃装车部分工艺进行了改造,密闭装车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的投用,降低了装车过程中油气的挥发损耗,确保了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VOCs的管控升级,陆地原油终端装车过程挥发的油气VOCs必须进行收集治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通过对装车油气压缩后直接进火炬系统焚烧和增加冷凝吸附处理装置处理后进火炬系统焚烧2种方案进行分析,都存在入口氧含量超标,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10%的问题,出于保护火炬系统安全的考虑,装车过程收集的油气VOCs不建议通往火炬进行焚烧处理,推荐采用低温柴油/冷凝+吸附+催化氧化的组合工艺实现装车油气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轻油装车的损耗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明 《河南化工》2005,22(1):24-25
分析了轻油装车过程中损耗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认为装油鹤管的位置、温度变化、油品蒸气压及装车速度是影响装车损耗的主要因素。提出采取液下装车、限制流速、密闭装车及投用油气回收装置等措施是降低装车损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石油炼化企业为了保证油品装卸系统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抑制油气排放,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已陆续对企业内部的不能满足以上要求的油品装卸系统进行改造,其中火车大鹤管密闭定量装车系统的改造技术运用较多,实施效果良好。下面对天津石化1000万t/a炼油装置扩建项目的铁路火车汽油大鹤管密闭定量装车系统改造情况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1.
重质原料油生产轻烯烃的Ⅱ型催化裂解工艺和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型催化裂解是以重质油为原料生产丙烯、异丁烯和异戊烯等轻烯烃, 并同时兼产高辛烷值优质汽油的新催化工艺。该工艺使用新研制的新型择形催化剂, 可以加工减压馏分油、减压馏分油掺渣油或二次加工油以及全常压渣油, 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化试验。以临胜减压馏分油掺左右脱沥青油为原料, 可以得到12.52wt%~14.43wt%的丙烯和11.23wt%~11.41wt%的丁烯,同时还得到40wt%左右93号优质汽油。型催化裂解工艺开创了一条以重质油为原料生产轻烯烃和高辛烷值优质汽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LTAG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催化柴油可以通过加氢后去催化裂化装置回炼,将催化柴油转化为汽油及液化气组分,减少了企业低十六烷值柴油组分,同时降低柴汽比;另一方面可大幅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同时降低烯烃含量,满足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本文以C企业采用催化柴油LTAG技术的应用实践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对企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华兰  魏跃  刘博洋  王鸣 《工业催化》2017,25(11):48-51
通过SH/T 0558色谱模拟蒸馏技术和成分检测分析混合废塑料裂解得到的液相产物。详细介绍了SH/T 0558色谱模拟蒸馏技术快速测定裂解油馏程的方法,采用nC_9、nC_(10)混合物作为裂解油模拟蒸馏的内标物,使用常规峰面积归一分析方法,经过处理产生色谱模拟蒸馏的测定报告。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精确,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0.75%,能够较好的模拟裂解油馏程。混合废塑料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得到的液相产物中汽油和柴油的含量较高,油品质量较好。对混合废塑料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所获得的两种油样进行饱和烃、芳烃和烯烃成分检测,有催化剂参与后烯烃+芳烃的总量为85.2%,其汽油辛烷值很高,可作为高标号优质汽油组分。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9,(10):46-47
加氢石脑油作为催化裂化装置急冷油进入提升管进行回炼,对回炼加氢石脑油期间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干气、液化气和柴油收率明显下降,汽油收率明显升高,汽油辛烷值和芳烃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稳定汽油有效烯烃含量明显降低,对醚化反应操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催化裂化装置回炼加氢石脑油对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影响,为未来生产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红  王相福 《当代化工》2003,32(2):121-123
MTBE作为调合生产高标号无铅汽油的重要的高辛烷值组分油,准确测试其辛烷值在汽油调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了MTBE研究法辛烷值的测试方法,尝试了用甲苯标准燃料做参比燃料直接测定其净辛烷值,同时也测定了MTBE的混配辛烷值,通过MTBE辛烷值的测试,了解了MTBE的调和效应,确认了在石油二厂无铅汽油调和生产中对催化汽油的MTBE的真实辛烷值约为108/RON,指导了车用无铅汽油的调和生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汽油、柴油进行定性分析,识别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建立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柴油、苯、甲苯、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HP-5毛细管柱为色谱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外标法测定空气中汽油、柴油、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7.
在重油二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中,回炼富含烯烃的轻汽油可进一步增产丙烯。实验室研究表明,回炼占新鲜原料19%的轻汽油,丙烯收率即可增加5%以上,而干气增加不到1%。而在工业试验中回炼占新鲜原料21.88%的轻汽油对丙烯和干气的贡献分别为1.51%和1.37%。其原因在于回炼的轻汽油高速喷入本身造成的催化剂稀相区和重油进料造成的催化剂稀相区,导致以分子形式分散的轻汽油与催化剂不能充分接触、吸附和发生催化转化,并因催化剂流化密度低而不能及时终止未能吸附的轻汽油分子发生热裂化反应,因而丙烯的贡献低而对干气的贡献高。  相似文献   

18.
Fluidized bed catalytic cracking of vacuum gas oil fr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extract from phenol purification of heavy lubricating oil fraction as an aromatic addi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ition, coke formation on the catalyst decreases by 50 to 70% while the content of olefinic hydrocarbons in gasoline decreases, 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paraffin/naphthene hydrocarbons. The yield of gasoline increases, while its octane number increases by about two units.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WTW车用燃料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利用GREET模型对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煤制天然气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4种煤基燃料进行WTW计算,并对比分析了4种燃料在WTW各个阶段的能耗和CO2排放量。结果表明:4种煤基燃料的能耗由大到小为煤制天然气〉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IGCC,其中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及煤制天然气的能耗都约为传统柴油或汽油的2倍,IGCC的总能耗是传统汽油的3/5左右;CO2排放排序为: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合成油〉IGCC,其中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的CO2排放量都为传统柴油或汽油的1.6~3.1倍,IGCC的CO2排放量是传统汽油的7/10左右;煤间接、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IGCC成本较高,且高于传统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激波管,对常压下温度1200~1600 K、体积分数1.0%~2.4%范围内的92号汽油-空气混合气的着火延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探索低压初始环境中油气爆炸的着火延迟规律。分析了着火延迟时间随点火温度和油气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浓度下汽油着火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七种机理模型的优劣;结合机理中主要组分的产生、消耗速率变化,剖析了浓度影响着火延迟的原因。结果表明,汽油着火延迟时间与点火温度的倒数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同一高温下,浓度越大,油气着火延迟时间越长,原因是高油气浓度下烃分子与H的反应更强,从而抑制H与O2的反应;在验证的七种机理中,Abhijeet Raj机理在低压下对各油气浓度的着火延迟时间计算精度较高,适宜应用到油气爆炸模拟中。研究为汽油燃烧动力学机理的验证、优化与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